地戏流传于贵州花溪、安顺、长顺、平坝、清镇、紫云等地。因在空旷的平地上表演,不搭戏台,故名地戏。
地戏的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地戏面具又称“地戏脸子”,这是代表角色身份的一种夸张面容的化妆手段。正戏中24个面具代表24个神,各有其名,称为“24戏神”。演员把面具顶在额头上,便于人们观赏不同人物的性格。地戏脸子用白杨木和丁香木雕刻而成,既是地戏的精华所在和地戏的演出必不可少的道具,又是彩绘木雕的艺术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地戏的主要表演形式是唱和舞。唱,是无乐器伴奏的说唱,不分行当,只有男女角色之分,没有男女声腔之分,由剧中角色边说边唱边讲述剧情。其舞实则为“打”,是表现战斗场面的对打格斗。地戏演员从古代战争的骑马步战的厮打格杀中,借鉴而形成略具程式的套路。
据传地戏表演的目的一是为了娱乐自己,二是为了教育旁人,同时也为了祈祷丰收,驱灾逐难。因此,这样的表演常常牵动着全村人的心。农民们正是以这种古老的戏剧演出形式寄托美好的心愿,一辈又一辈地传下来,从明朝初年开始,传唱至今天。
http://www.dxsbao.com/art/4794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2022年7月26日清晨,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暑期调研队与众多大学实践团队共同徒步来到宝塔山下,在出征仪式结束后,迎着烈日,团队们一起攀登宝塔山。在讲解员老师的带……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7月26日,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延安实践团队的青年们齐聚延安宝塔山会师广场,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与诸多队伍共同见证和参与“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2022年7月26日,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调研队与众多实践团队共同来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进行参观与学习。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土地革命战争和……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2022年暑假,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调研队前往延安,追寻红色记忆,在时代下传承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主要内容包……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7月23日晚,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中共延安市委党校机关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冯云星在基地开展《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教学。冯老师按照……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2022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我们步行到达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重温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追忆红色革命精神。参观完中共中央西北局……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2022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我们步行到达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重温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追忆红色革命精神。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2022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我们来到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重温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追忆红色革命精神。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