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德法思文,同心燃梦”社会实践团队第二期推送文章将主要围绕德法共治与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两个主题来进行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推送。
首先,有关德法共治方面的资料,“德法思文,同心燃梦”社会实践团队选取了《民法典》中的德教思想来作为此次德法共治方面的主要内容。
202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审议通过。2021年1月开始实施。 民法典广受关注的一 大原因在于其继承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髓,带 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浓郁的传统文化烙印。习近平总书记在民法典座谈会上指出:“民法典汲取了80《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 期 中华民族 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 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这种民族特色首先就体现在对传统德教思想的弘扬上。
民法典的几大原则都对应了传统德教思想。如,诚实信用原则这一帝王条款对应传统“人无信 不立”的诚信文化。诚信乃五常之本,是中华传统 文化的基本伦理规范。 俞荣根曾提出,儒家的诚 信思想堪称“中国古代民法文化之魂”,也对当下 民法的发展深具影响。 公序良俗原则对应了传 统“良俗美政” “约定俗成” 等思想。 法家代表人 物慎到有言:“法者,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乎人 间,合乎人心而已。”法律首先合乎情理公理。 苏 辙更有名言“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洞见了法律 与良俗的互动关系。 绿色原则对应了传统“天人 合一”的生态保护思想。 “重农敬天” “人与天和” “顺时立政”等中国传统法文化和“弃灰于道者,断 其手”商代法律、西周《伐崇令》等传统法律制度为 新时代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文 化资源。 平等原则也可在“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等传统资源中获得启发。 公平原则更是“公正 持衡”等传统思想的再生。 自愿原则也与传统法 律中的“两相和同”理念有着继承性。 《唐律疏议 · 名例四》所谓“和同相卖者,谓两相和同”,不同 的主体通过和调的方式达到彼此同意的合约,与 现代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具有高度的相契。
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传统也使得民法典具 有较为强烈的道德关怀。 比如古代有矜恤老幼、 扶助困难群体的文化传统,儒家仁爱、仁政、民本、 恻隐之心等学说体现了古代慈善思想。 古代也有 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社会保障机构,如秦汉 的常平仓、义仓和社仓,唐朝设立悲田养病坊,北 宋设立安济坊等,都致力于救助弱者。 民法典特 别注重对弱者利益的保护。 如第 658 条不允许赠 与人撤销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性质的赠与合 同,第 666 条为保障陷于穷困的赠与人而允许其 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为了避免“好人得恶报” “英 雄流血还流泪”式的道德悖论,民法典第 183 条则 赋予见义勇为者“适当补偿请求权”,从正面鼓励 其为见义勇为行为。 而第 184 条则免除见义勇为 者相关“民事责任”,以化解见义勇为行为的后顾 之忧。 这共同致力于倡导弘扬正气、鼓励行善的 良好社会风气,以法治激励崇德向善。 传统德教因素在民法典家事制度中体现得尤 其明显。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伦理,家庭不仅 是一个血缘组织,更是教化伦理之所在。 《民法 典》1043 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 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这被称作“家风条 款”,这也是将家风首次列入民法条款,典型体现 了传统文化中对家庭文明的高度重视。 与此相关 的是,2021 年 10 月 23 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 进行专门立法。 中华民族有着重视家庭教育的优 良传统,无论家喻户晓的“孟母三迁”典故,亦或诸 葛亮《诫子书》,均彰显传统美德。 家庭教育促进 法则从立法层面将家庭教育上升为重要“国事”, 以法治方式合力推动全社会形成注重家庭、家教、 家风的良好氛围。
下面是“德法思文,同心燃梦”社会实践团队整理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的一些有关内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发展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情感之源、力量之魂。新时代新征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我国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呼唤我们更加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擦亮中国文化“名片”,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最大限度激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永葆文化生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主要任务。历史表明,任何一门技艺或一种文化,若要实现长久兴盛,都需要一代一代的保护传承发展。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切实把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让人们在广泛参与中丰富文化体验、感悟文化精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升华融入现代生活,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以上便是此次“德法思文,同心燃梦”社会实践团队第二期推送文章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阅读!
http://www.dxsbao.com/art/4772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