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即将进入知名大学读研
2017年,我的职业生涯遇到了瓶颈期,我感觉自己已经没有了上升的空间。不尽人意的工资、迷茫暗淡的前途,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直到这时,我才意识到专业知识和学历对工作的重要性,于是我第一次产生了考研的想法,我想重拾十年前没能读研的遗憾,也想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父母和丈夫,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那时我已经30岁了。30岁,在社会时钟里,就是一个该事业有成,结婚生子的年纪。30岁左右的人,大多数会特别焦虑,好像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但我不想被年龄束缚,不想被他人的期待所裹挟,也不想活在别人的刻度里。
我的家人都很爱我,他们看得出来,我想去大城市奋斗,去更辽阔的地方逐梦,但前提是我先得拥有一块被叫做高学历的“跳板”。即使我的父母不太理解我去读研的决定,但他们还是会在我身后默默地支持我,帮助我完成心愿。
而我的丈夫是一个妥妥的“女权主义者”,对于我打算考研这件事,他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十分支持我。还记得他对我说:“如果你有你的追求,那么我一定会支持你去实现。”我们俩的关系,就像是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他不会要求我必须在家里带孩子,做家务,或者是要求我必须去承担传统意义上妻子、母亲的责任,我跟他是非常平等的。
但当时正处结婚多年却没有孩子的尴尬期,父母都觉得,年龄越大要孩子就更困难。我不得不因为生孩子停下来,读研梦被迫耽搁了一年。生孩子这件事进行得很顺利,我怀胎十月诞下了一个小婴儿,孩子很健康。生完孩子后,我马上上网查询有关研究生的政策,了解到了一种“非全日制研究生”,知道自己还可以一边上学一边工作。而且还可以跟普通大学生一样参加统一的研究生考试,以及MBA(工商管理硕士)的考试,我激动坏了,迫不及待得想要读书。
在孩子稍微大一点的时候,也就是2019年的七月,我考研的准备工作才正式提上了日程。考虑到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丈夫一个人的工作压力太大,我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白天父母帮我照看孩子,我去上班,下班之后直奔自习室去学习,学到晚上八点,再回家照顾孩子。那段时间几乎没有过休息日,压力真的很大。
因为离开学校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重新去捡起书本,一点点地弥补那些遗忘的知识,对我这种大龄考生来说实在太难。和大学生学习同一个知识点,我花的时间可能要比他们多得多。所以越发珍惜学习的时间,周六周日,我也是早早地背上书包去自习室,下午五点钟再回家陪孩子。照顾孩子睡下后,我就拿出学习资料,在客厅或者小阳台的桌子上刷题。包括国庆、春节这些假期我都没怎么休息,即使休息,也只是出去陪孩子玩一玩,玩完再回到自习室继续学习。这个时候我才明白,时间真的都是挤出来的。
开始准备考研的第五个月,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人心惶惶。为防止疫情蔓延,有些产业被迫停工,工人被隔离在家。人们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能否回到工位。随着更多产业被叫停,就业形势变得越发严峻。我有一段时间经常在想:“虽然现在找工作并不难,但是如果一年以后再去找,我还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吗?”但又转念一想,其实不管有没有这个疫情,我都要去读研,因为现在不去以后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同时我又害怕自己考不上,但是无论考不考得上,都一定要去尝试,一定要考。
其实在2008年我有一次读研留学的机会,当时刚大学毕业,就获得国外某大学的硕士留学offer。借着这个机会,我马上出了国,打算提前适应国外的生活。但中途因为身体原因,觉得自己没法在国外继续读书,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回到国内休养一段时间后,在银行找到了一份自认为还不错的工作,就这样安安稳稳地度过了十年。过去十年,我过得似乎太安逸了,以至于看见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前进时,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还在原地踏步。现在我决定跳出这个舒适圈,思来想去,那就是去读书,先提升自己,再去奋斗。
我报的并不是很好的学校,我一直觉得,照自己的这个实力来讲,只要我按部就班地学习,就肯定能考上。第一次考研是在2019年末,但当时准备得不够充分,只考了200多分。第二年我又继续考,结果也很遗憾,我落榜了,离目标分数只差4分。当时可以调剂到一个保险专业,但我本意是想读金融专业,而且自己本身就在银行工作了很多年,这个保险专业实在是和我的工作经历不匹配,所以并没有接受调剂。
我这一年半的努力,在2020年又打了水漂。妈妈知道我为考研付出了很多,也知道我非常辛苦,她就劝解我说:“你既然已经付出这么多了,要不去申请留学吧,圆一个读研梦。”当晚我们就开始搜寻国外大学的各种资料,考虑到我的年龄,我们最终选择了一些一年制的大学。这些大学有的在遥远的英国,有的在相对较近的新加坡和香港,我不知道能不能考上,但我还是想要尝试,不想放弃。
我准备出国留学的经历,并没有之前准备考研那么辛苦。因为我英语底子比较好,所以准备那些出国的考试并没有什么负担。之前准备考研时,很多知识已经被遗忘,数学等学科差不多是从头学起,实在是太痛苦。因为考GMAT(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很难,刚开始学习时,我与自己的目标之间有着很大差距。我就一点点学,坚持每天学。并不是说每天要熬夜学习,而是每天坚持学到晚上八点,即使是周末也要学习六、七个小时。我相信,只要一点点地坚持,就会看到改变。
可能这次真是老天垂怜我了,苦心人天不负,我进入了一所比之前考研报考时都要更好的大学。我终于可以辞去现在没什么前途、干得也不开心的工作,前路又宽了,选择也更多了。收到offer的那一天,我所有的压力一下就卸了下来,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好好地去读书,珍惜我这来之不易的重返校园的时光。从前拼命想逃离的校园生活,现在竟令我感到无限憧憬和向往。
在去学校前,我有一年的时间来陪伴我的孩子,那段时间基本上除了工作就是带孩子。后来又决定要去考个驾照,所以在其他时间我会背背题、练练车。过年的那段时间,我还自学了一段python(计算机编程语言)。
但人注定是永远不会一直轻松愉悦的,对于留学,我还是有着一些小小的忧虑。我担忧自己的年龄和如今严峻的经济形势,毕业以后怎么找工作成为我最大的困扰。有的同事三十五、六岁成功跳槽,但我和他们不一样,不确定的因素更多。
我的朋友和同事在知道我去留学后,他们很惊讶,这个年龄段的人,居然还可以去留学,还可以有所追求。有一个比我年龄小一些的同事,他和我一样,也是打算留学,现在还处于申请留学的一个迷茫期,压力比较大。我成功的消息对他而言无疑是一种鼓舞。他会觉得:“呼今年龄比我还大些,她都能获得留学offer,那么我也有希望成功。”
三次考研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考研的艰辛。其实从小到大我就知道自己不够聪明,所以我就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去学习,每一个难点我都要攻破,不会的就要把它弄懂。“如果你真正地想要实现一件事,你总有方法去克服那个困难。”比别人付出得更多,收获得相应也更多。
我一直记得中学时学过的一首元曲,“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这句词我记到了现在,并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我很喜欢“铜豌豆”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相比于很高远的理想,或者是很令人钦佩的勇气,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坚持,是每天一点一滴地朝着梦想前进。
曾经有人说我年纪大了读研没用,可是我想,年龄会因为我不读书而不增长吗?我这个年纪读研带来的效果确实比年轻人低了好多,但是如果我今天不去追梦,四十岁还是本科学历,五十岁还是本科学历。年纪越大就越难改变,深造的效用将越来越低,最初的梦想也将更难实现。不如趁现在,有梦就去追。
http://www.dxsbao.com/art/4454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