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以养德,信以修身
古人云:索物于暗室者也,莫良于火,索物于当世者,莫良于诚。诚信,大意者也。事业凭诚信而渐进,人才籍诚信而玉成,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守住人格。守信,总是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对待别人,用极其严格的要求对待自己,真正的守信者不会随便许诺。是否许诺,以能否践约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一旦答应,必定做到。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这是玄宗与杨贵妃的承诺,他们做到了。即使马嵬坡下杨贵妃缢死,玄宗依旧不忘旧日的誓言,于是七月七日长生殿,玄宗思念逆流成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一种爱是生死相随,“君当为磐石,妾当为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兰芝与仲卿的承诺,他们也做到了,自此,孔雀东南飞,十里一徘徊。这是爱情的诚信,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也使诚信一词更体现的难能可贵,爱情如此,万事亦如此。
秦末的季布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刘邦,被悬赏捉拿。他旧日的朋友,不被重金所惑,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
诚以养德。古人云:诚即真诚,无妄之谓。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教养,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每个父母都会将“诚”字教给孩子,让我们诚实做事,真诚待人。诚实能提高人们的内在品质,提升思想素养,使人们的内在品质得到进一步升华。诚信是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要求,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规范,是社会存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一,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纽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形成了诚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而且铸就了诚信的心理趋向和道德传统。
信以修身。再来看“信”,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往往着眼于人际交往中的重诺守信。《尚书》说:“尔无不信,朕不食言。”《诗经》说:“慎尔言也,谓尔不信。”这两句都是说言而有信,取信于人。孔子教授学生,有“文、行、忠、信”四教,要求“与朋友交则信”。《论语》中多次提到关于“信”的教诲,比如“敬事而信”“谨而信”“主忠信”“朋友信之”“信以成之”“信则人任焉”“信则民任焉”等。董仲舒认为:“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他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既是行为规范,又是道德准则,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诚以养德,信以修身乃人格品味的体现,手握权杖,贪图荣誉而尽显性之奸诈,定不是品格高尚之人;“高堂明镜”中的白发只应诚实忠信者拥有,捻着胡须,在江边痴待着的,才可情如潭之三千丈;在危栏高楼中,守着心底一方净土,望穿秋水的,是爱之“诚信”;哪怕各守长江之头,那快报急书,“白头骚更短”的,是叮嘱的诚信……有了诚信,生,因之成为纯洁的载体。诚信的高贵,幻化为身中血液,流消在潺潺的河床,浮露高贵的`躯干。诚信乃立世之原则山西票行的老板,苦心经营得认票取钱的境界,只因有了“诚信”二字,于是便有了“海内最富”的情景,有了更多的“走西口”的哥哥。“诚信”成为高人的无形名片,拥有诚信,走南闯北,诚之闪光,信之耀眼,为世人所赞叹。
何谓诚信?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衡量出每个人的价值观,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信是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永恒不变;诚信是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人格就会出现裂痕。诚信,似一湾清泉,如缕缕阳光,用纯净洗去不洁的铅华,让心灵焕发勃然生机,让我们感受道德与良知,感化懵懂与扭曲,让我们的民族之魂昂然屹立。让我们一起诚实守信,共迎美好未来!
http://www.dxsbao.com/art/4392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