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陈老师在讲《哈姆雷特》时,在黑板上写下这五个字“权利的游戏”,这是最触动我的一句话。
小时候读《哈姆雷特》只是单纯的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如今在大学的课堂上,从《哈姆雷特》中解读出“权利的游戏”之际,不禁让我想起在学校和社会游离之余,所看到社会上的待人接物。或许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我就不喜欢形式上的虚假,依我看来还是学生的我,如若表现出与我这个年龄不相符合的圆滑与奉承未免太虚假,在资历与阅历比我深的老师、长辈面前,真实的表达或许才是最纯真的表现。
家国老师在古代文学的课堂上讲述王维时,曾介绍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句诗,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陈老师,如若用一个词形容您,我觉得“真实”二字最合适不过。学生才疏学浅对外国文学的作品寒腹短识,如今只能浅显的的谈谈对外国文学阅读的感受。
对外国文学名著情有独钟,是源于我初中时代读的第一本文学启蒙著作《简爱》,这样一本外国经典文学著作让我从此爱上外国文学。利用闲暇时间,我读了其他几部文学名著《飘》、《安娜·卡列尼娜》、《傲慢与偏见》、《百年孤独》,在阅读这几本书籍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自己为何一直偏爱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用做平淡朴实的语言描写出精彩的故事,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创作出精彩的作品,这需要很深厚的文学功底。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语言词藻常常过于浮华,文字本身很美,但却美的不真实,不饱满,其中或多或少有些矫揉造作的成分,或者说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却强说愁”的味道。说实话,我读的作品中,中国文学的确匮乏,我对中国现代文学喜爱不起来,中国古代文学倒是很不错的。前段时间重读《红楼梦》,不得不说《红楼梦》的确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总结发现,不管是外国文学还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这些我喜欢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人物的塑造很立体,书中的角色各有各的特点。包括书中女主角的刻画也是立体的,具有多面性的,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性格中的优缺点也都显露无疑,并不像现代小说中常常把一个女主角刻画得近乎完美无瑕,女主常常是瞩目的,太过于“玛丽苏”,这样的作品是青春的少年喜爱的,而对于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会产生误导作用。
中国现代作品中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外国作品中塑造真实的人物,让读者可以从书中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在幻想中游离于生活。我以几本文学作品为例,来浅谈我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其中的人物塑造。
《飘》中女主角斯嘉丽,性格特点立体饱满,美与丑并存
阅读《飘》,对斯嘉丽的喜与恶参半。她自私、傲慢、虚荣,对家庭和孩子不尽心,这是她的缺点,然而,她的勇敢和热烈又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是让人钦佩的。战后家族落寞,穷困潦倒,她坚韧勇敢的面对困难,带领家人和仆人们重建家园,同时,并没有自怨自艾。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她能做到如此,难能可贵。再加上她的热情,永远保持着活力四射的生活状态,一个热烈的女子,很难让一个人对她讨厌起来。
她对她工厂的员工苛刻,她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自私自利;她勇敢聪明,总能很快地从悲伤中走出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这是《飘》中最具鼓舞的经典名言,也是斯嘉丽的从困境中走出来的精神鼓舞力量。
作者对斯嘉丽的人物塑造,无疑是立体的,她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同时,也集自私自利和虚荣傲慢于一身。这恰恰是彰显了“人无完人”的真实人性,也让斯嘉丽这个角色饱满而真实,从斯嘉丽的身上和斯嘉丽的爱情故事上,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认识,这是这个角色的意义所在,也是《飘》这本著作的意义所在。
对比中国现代小说,或者说充斥我们眼球的网络小说,女主人公漂亮、善良、大方、工作能力强,男一男二甚至是男三都是她的爱慕者,这其实是很不真实的,如果热衷于这样的小说,只会导致我们生活在幻想中,游离于真实的生活,把握不住身边的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是一个婚内出轨的女人
《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角安娜是一个贵族妇女,出生贵族,嫁给一个位居高职的贵族。她美丽高贵,却揣着一个不羁的心,热烈地追求爱情,不惜牺牲她的贵族身份,同时,为了这段婚外情,她自私地放弃了一切,离开她深爱的儿子。最终,安娜承受着丈夫的虚伪以及情人的冷漠和自私,在无法承受之时跳轨自杀。
作者对安娜的人物塑造同样是很立体的,这种立体塑造不仅是从安娜的性格方面,也从安娜内心活动出发,构造出一个矛盾的安娜。这样的安娜让读者对她表示同情,表示理解,却也不能完全原谅,对婚姻的背叛和对家庭的不负责任让读者对安娜产生厌恶。
安娜是富有魅力的,并不是现代小说中女主的“傻白甜”。这样一个魅力且聪明的女人,同样逃脱不了爱情的诱惑,这是很多人都难以逃脱的。看《安娜·卡列尼娜》让读者明白:婚姻以外的爱情不可以轻易尝试,没有多少人能够驾驭得了这样的爱情。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安娜,她就是不同的安娜了,这是符合现实的安娜,是一个真实的人物。
《百年孤独》中时间和人物的描写都是立体的
《百年孤独》的开篇被称为无法超越的开头语:“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瞧,这样的开头在时间和故事上多么立体丰富,勾起读者无限的阅读兴趣。
包括《百年孤独》整个故事篇幅中,时间构造也是相当立体的,故事错综复杂,时间和空间的描写用了很多交错的写作手法,如果不细细读来,很多读者会理不清书中的时间以及人物关系。
《百年孤独》中每一个角色都具有其个性特点,读者很难判别到底哪一种性格更好,书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是没有标准的。这一点,不同于现代流行小说类的创作,性格好坏的标准被定格,这样反倒失去人物的个性特点。
当然,不管是外国文学,还是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所能品味出来的只能是伟大作品中很小的一部分,很多文学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时代背景,我尚欠缺融入时代背景来品读文学著作的能力,对文学作品的看法也是一己之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阅读之路无止境,愿自己能在学习这条路上越挫越勇。最后用陈老师在课堂上朗诵的《哈姆雷特》的一段话作此结尾。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究竟哪一种算高贵——默然忍受那欺人命运的暴虐的毒箭,还是拔起刀,向那人世的无涯的苦难搏斗去,一了百了?! 死去;睡去……就此了事。睡去,也许就结束了这心头的苦痛,这肉体所必然要承受的千百种惊骇震动。这倒是分享祈求的好归宿。 死去;睡去。睡去,也许梦去。唉!也许难处就在这儿:因为摆脱了这人生的骚乱和纠缠,在那死去的长睡中又会闯来什么梦,这不能不令人犹豫。正因为这样的犹豫才使人们甘心久困于苦难之中;因为,谁愿意忍受这世间的鞭笞、嘲弄,压迫者的横暴、傲慢者的欺辱、真情被鄙视、国法被挠阻,官僚们的倚势凌人和费尽辛苦所换来的小人的谗言。要是仅仅自己一刺刀就能把这孽债永消除,那么谁还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苦熬呻吟、喘息流汗?就是因为惧怕那死后茫茫莫辨的彼岸、无数行客匆匆渡过从不见回头,所以我们宁可忍受着眼前的灾祸,不敢向未知之数奔投。这样,生与死竟把我们全变成了懦夫。果断力的本然灵光蒙上了一层黯淡的迷雾,声势浩大的事业也因为这踌躇一顾背离原有的航道,失去了行动的光辉。 喔——轻点声!美丽的奥菲利亚来了。噢我的仙女啊,在你祈祷的时候,也为我所有的罪孽忏悔吧!
http://www.dxsbao.com/art/4377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