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到高中生活,扮演着与以往不同的角色——实习教师,有着不一样的心情和体验。在过去的两周里,逐步熟悉适应着实习的生活,回想刚刚到学校一切新鲜紧张的样子,这段充实的实习生活给我带来了很多,从无所适从到逐渐地得心应手,亲身体会到教师倾其所学为学生服务,在向教师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线下实际的观摩教学与线上搜集观看公开课,大致梳理出归纳的一节好课的具体体现:教学目的明确、课程内容正确、教学方法得当、课程结构合理,此外还需要讲究语言艺术,合理利用板书和多媒体对教学进行辅助。整节课始于问题、经历探究、最后完成知识架构。
一、以学生为本,学生主体性
1、课程目标的设置明确且符合学生认知
化学学科的课程目标设计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通过学习化学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学中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中难以“容纳”这部分的知识,课堂上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感觉到不流畅不自然,无法与学生产生共鸣,教师自圆其说而学生一头雾水。认知的发展水平包括了知识的发展水平和思维的发展水平,优秀的课堂既帮助学生将教学重难点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也要符合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2、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兴趣、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高
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好的教学导入总会使学生眼前一亮,让生活经验走进课堂是化学学科课堂导入或知识点讲解的一个好办法。在硫及其化合物的课堂中,教师在讲述硫化氢时引入了生活中煮鸡蛋的现象——蛋黄表面的青色。当煮的时间过长,鸡蛋中的蛋氨酸就会分解产生一部分硫化氢,硫化氢与蛋黄的铁在表面遇见,硫离子与亚铁离子生成硫化亚铁,从而变成青色。学生对这一生活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氯化氢的臭鸡蛋气味以及毒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尽可能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体验化学;在实践操作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化学实验技能。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没有办法实际为学生演示实验,这时候多媒体的运用就显得很重要,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资源,搜集操作规范、画质清晰而且现象明显有趣的实验视频。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学生需要接触记忆很多反应方程式,其中种种反应现象也需要记忆,而化学实验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最好载体之一。探究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走进教室,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创设环境、总结。
学生作为教师的同僚,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借助与同学合作或是其他方式去获取新知锻炼能力,评价一节好课应该首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没有互动、教师有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这节课。仅仅有教师的自导自演,学生整节课听的索然无味,那么这样的课不是好课。
3、学生学有所得,教学任务完成
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通过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查缺补漏,为了课堂的连贯性,很多细小的知识点,教师可能安排在课后习题讲解的时候进行讲解,分层布置作业,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除去练习,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之间是否保持有效互动也是评定教学目标落实的方式。
二、教师有良好的素质修养
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优秀的课堂中教学思路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转化成为了课堂教学活动。
有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加持,课堂的容量会更大,而且画面感强、生动形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师不能过渡依赖多媒体,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即可,突出实用性。
在一节优秀的课堂中,教学还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例如在讲解“侯氏制碱法”中,教师在课堂导入可从侯氏治碱法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社会背景出发,从工厂选址、原料获取等角度,带领学生学习侯氏治碱法原理的同时,体会当时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感悟那一代先辈的智慧,从“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角度”勇于承担责任。教师还可以引入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资源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
好课是真实的课、而不是为了营造活跃课堂气氛,老师提前告诉学生答案,配合的天衣无缝的“表演”。爱弥儿对教育的实质给出了如下的描述:不在于怎样用强力迫使儿童进行活动,而是要使他产生某种欲望,从而促使他进行活动。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在课堂于无向处指向、于无法处教法、于无疑处生疑、于无力处给力”。教师为学生创设有个性化、人性化的氛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课堂不仅仅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课堂的教学感受,让学生感受教学中和生活中的美。
http://www.dxsbao.com/art/4366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