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孩子,他小时候把语言交谈当作他毕生的乐趣。而当他他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商精英时,陪伴他的,是那张紧抿的嘴。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何时自己散发出的,尽是孤独的味道。
故事中的孩子,就是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的缩影,在不断成长过程中,飘洒一地纯真;在名利和心声之间,断然选择了前者。“他独揽大权,却在孤独中消迹:”马尔克斯如是说,于是我们的思维变得迟钝,在精神世界中迟钝着,不屑着,就像朱耷《荷石水禽图》中那条白眼的鱼,世间万物都与其无关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一个时代的悲剧,我们的思想又为何变得漠然,像个独行者?
北大的钱教授曾经说过:“现在的教育太过功利性,导致我们培养了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中国的孩子,尤其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着“学习是唯一出路”、“不学习你能干什么”诸如此类的思想。这种压迫式的教育,摧残着孩子们的天性。除了天性好学的孩子外,其余的都只是把读书当成是一种安度余生的必要途经。他们学习上、工作上也会取得很大成就,也会因此变得如守财奴一般提心吊胆。一个同窗几载的人要和他们争一争保送的名额,他们当中有的可能会想尽一些办法得到。这种现象在当今时代确实是很常见了。那么谁能动揺这种绵亘几千年的定式思维呢?
诚然这个社会附赠给我们太多无奈的惊喜,催生了太多“慕权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那我们自己呢?又将何去何从?
其实社会是随着人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而社会的发展,也推动着人们世界观的改变。难道真的改变不了吗?
不,我们可以改变自身,有如陶元亮”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处世准则,又如苏东坡“只恐课夜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执著信念,让我们意识到,自身的态度和意志,是修复自身的弧独,社会的黑洞的佳径。荣格有言:“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在现实中,抛弃社会给我们带来的重担,不断反省自己,这才是修复孤独的金科玉律。
社会要进步无暇顾及你的孤独。古有“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的元好问的美丽哲思。当今的我们,面对“世事茫茫,荣枯有数,岁月难量”也要做一片有思想的苇草,待至风过,修复长大的弧独。
http://www.dxsbao.com/art/4283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