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乡村振兴“南泥湾计划”之高校“揭榜挂帅”有感
福州大学2021级工商管理李娜鋆
指导老师:苏世彬老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事实上,强调“揭榜挂帅”,某种意义上,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创新领域的生动实践。英雄藏于市井,历史由人民创造。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国家要大踏步前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最大的底气是亿万人民,最深厚的动力蕴藏在人民之中。为了将创新真正摆在现代化假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我们需要打破常规,让所有人都能得到成功的机会。只有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才能汇聚起全社会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让创新创造活力在中华大地上全面迸发。
民族要复兴,乡村要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此为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我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大关键要素,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乡村振兴,人才不可或缺。然而事实上,农村发展普遍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窘境,因此,组织大学生投身于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贡献聪明才智,是解决乡村振兴人才匮乏现状的有效途径,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将教学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普通民众。但大学生如何加入乡村振兴,什么样的大学生能够加入乡村振兴?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英雄藏于市井,适合乡村振兴的大学生人才必然也藏身于茫茫众人当中,此时就需要一种机制来选拔出最适合的人选参与乡村振兴。因此,乡村振兴“南泥湾计划”之高校“揭榜挂帅”项目的具有可行性与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南泥湾计划”之高校“揭榜挂帅”
“南泥湾计划”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面临着国民党的重重封锁的背景下,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在南泥湾开展的大规模生产活动。目的在于克服经济困难,实现生产自给,坚持持久抗战,并因此锤炼出了著名的南泥湾精神。这与我国目前面临着国际社会重重封杀的背景下,我们开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状非常相似并且都是面对农村。参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都是当时的精兵强将,他们在一无所有的背景下,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经几年的艰苦奋斗,创造大量财富,不仅完成两生产自给任务,而且在农业、工业、运输业和商业方面取得很大成绩,打下了能够完全自给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乡村振兴虽然不是一无所有,但同样面临农村人口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等诸多困境,如何在这种背景下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因此,我们需要南泥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需要高校培养一大批能够在乡村振兴中披荆斩棘的将才帅才。但目前我国农业院校数量有限,学科也无法完全满足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因此需要思考和实践如何依托高校(尤其是非农院校)大规模培养乡村振兴所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在此背景下,乡村振兴“南泥湾计划”之高校“揭榜挂帅”机制便诞生了。
乡村振兴“南泥湾计划”之高校“揭榜挂帅”,通过把对乡村振兴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张榜出来,广发“征集令”“英雄帖”,不管揭榜者是本科院校亦或者专科院校,不设门槛,畅通参加渠道,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强调英雄不问出处,帮助“最强大脑”脱颖而出,让智力夹持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短缺的问题。这样的创新参与机制,有利于获取外部更多的创新资源的支持,能够更广泛地使用外部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的聪明才智和时间精力,有效激活潜在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特别是草根的创新创业活力。它一方面强调人才挖掘,不搞封闭,克服狭隘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强强联手,最大限度地汇聚、利用各方的智慧和力量,追求乡村振兴人才资源配置的优化整合,从而实现创新价值最大化。乡村振兴“南泥湾计划”之高校“揭榜挂帅”,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和开放视野,贴榜“布局”,引才聚才的创新模式。
乡村振兴“南泥湾计划”之高校“揭榜挂帅”强调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而“揭榜挂帅”恰恰就是要营造公平的创新创业竞争坏境。它在树好“揭榜”标准之后,坚持政策统一,用公平的机制遴选入围者,鼓励广大高校学子大胆揭榜,最终实现揭榜者与帅位的最优配置。将公平公正放在首要位置,用一把尺子量到底,为“帅位”找到最佳的揭榜者,既是“揭榜挂帅”机制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在这个机制中,谁有能力、人力、资源等就归其调配使用;谁能完成任务,项目决策,管理就由其负责。“人”的身份没有高低之分,全凭“才”的优劣说话。这是一种竞争导向的激励机制安排,以竞争为手段,揭榜“落子”,强调英雄不论出处,皆一视同仁。
(二)研讨会活动
在党史精神的指导下,研讨会活动以培养高质量、具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南泥湾精神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目的在于探索大规模培养适合我国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实际需要的高质量实用人才,融合思政、党史、创业、乡村振兴、红色筑梦五门大课为一体的,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有气度、叫得响的中国实践金课,使之成为一门能够入耳、入眼、入脑、入心、触及灵魂的实践课,最终为乡村振兴“高校样本”的《党建绿色“创新创业”产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初探——以革命老区岩前村启航为例》高质量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新视角,同时为福州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新亮点,并为福建省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还为全国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引入“揭榜挂帅”机制探索新经验,从而为我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探讨会活动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研讨会活动的启动,福州大学教工党员苏世彬老师介绍了乡村振兴“南泥湾计划”的来源。让同学们在南泥湾背景下,感受南泥湾精神之于乡村振兴现状的意义,感受乡村振兴对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激发同学们为乡村振兴披荆斩棘的斗志。
第二部分,苏世彬老师对于创新训练项目团队的展示进行分析和点评。通过分析PPT封面制作、策划方案和新闻稿撰写,让项目小组成员及参会同学学会如何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思考,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大学生对乡村振兴入耳、入眼、入脑、入心。
第三部分,吴佳颖、许梦婕、袁佳敏团队分享SRTP计划书的书写和该项目未来完成的方向,苏世彬老师对以上内容进行分析和点评,基于同学们更多思考路径和启示;通过分享,进而也能让与会同学体会到如何将思政、党史、创业、乡村振兴、红色筑梦这5大元素有效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科研训练和竞赛中,也为其他同学将来神器SRTP提供新思路与新视角,并有助于现有团队弥补申请书不足。
第四部分,许梦婕、吴佳颖、袁佳敏团队分享本团队撰写的关于岩前村乡村振兴启航之党史精神之类的研究的论文,苏世彬老师针对以上内容进行分析点评。通过论文撰写的分享,一方面为撰写同学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同学更好地修改已完成的论文初稿提供思路,以便未来更好地参加各种竞赛、征文,同时通过这个环节,激发更多同学投入到乡村振兴与党史精神的学习和实践之中,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干实事、开新局”,并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埋下一颗颗种子,争取做到“星星之火,可燎乡村之原;豆大之光,可照振兴之路”。
南泥湾精神与“揭榜挂帅”机制的巧妙融合,除了对人才的能力提出要求外,更要求其具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在抗疫斗争中感悟的那个朴素真理: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也与其遥相呼应。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一定会涌现出无数的平凡英雄,一起期待未来有更多英才能够成功“揭榜挂帅”,也让我们一起去努力,成为这样“了不起的英雄”。
http://www.dxsbao.com/art/42577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