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杂文读来引人深思,王小波的小说读来面红耳赤。《万寿寺》就是这样一本小说,一本充满了幻想,连接了现实,探讨了高尚,走向了庸俗的小说。
《万寿寺》这本书,我读了两遍,第一次读时囫囵吞枣,不知所云,只觉得整个故事写得很乱,读不了片刻就有甩书的欲望。第二次读是在近期,断断续续地在闲暇时读完,不敢说能够完全领会书中真意,倒也有所小得。
首先,小说之所以在读者看来非常混乱,主要是因为小说以第一人称叙写,在现实中的“我”因为车祸丧失记忆,通过“我”写的小说,来一步步找寻回自己的记忆。于是,“我”在现实中的故事与“我”写的小说里的故事交结,故事里面套着故事,同时故事里的故事又在阐释着故事发生的不同可能性,当故事里幻想的不同开端,过程,结局与现实相结合,故事不断地被打碎、重组、加入新的元素,展开新的情节,这样的写法,确实令人一时难以理解。
正如在小说封面上写的那句话一样,“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在我看来,《万寿寺》想表现的就是一种不拘于现实的庸俗,而追求幻想的高尚。
我们每天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无论是学校的上课学习,还是工作上的九九六,我们像机械般地按部就班地生活,这样的场景在王小波看来是极其庸俗的。他认为我们的生活理应充满幻想,每天应该面对不同的可能性,即便这是不现实的,但至少我们应该让这些故事在脑海里发生。正如前几年兴起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里的诗和远方具有象征意义,正如《万寿寺》里“我”笔下的故事一样,从薛嵩到小妓女,从红线到刺客,在不同的时空下,有着不同的故事,这是幻想,即是诗和远方。
其实,在当今社会,我们太多时候总会被现实局限想象。我们太过纠结于现实,而放弃幻想,放弃想象。殊不知,人类的进步一直以来都是靠幻想前进的。神话传说中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这些都是古人的幻想,而今人类在这样的幻想下也登上了月球。幻想是高尚的,现实是庸俗的,而正因为现实的庸俗,我们才需要幻想,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回到《万寿寺》这本小说,不同于结构鲜明的小说,《万寿寺》这本书更加的传统晦涩。初读下来,我们好像只看到了充斥着幻想的故事,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的情感触动。我们无法获得感动,也不明白故事意义,只是有一种模模糊糊似曾相识之感。
但其实,只要细心地去体悟,尽管结构混乱,依旧能感受到《万寿寺》带来的悲伤。小说中的世界,可以不断地修改,不断地开始,有着无限种可能,然而在现实中,这一切都是困难重重。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挽回自己的错误,无法改变已做的决定。正如在薛嵩的故事中,一心一意想要有所成就的他最终还是落入了俗套。诗意在现实生活的压迫下,也不得不选择低头。就像小说结尾所说的: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但我想,就算诗意与幻想在现实面前最终会被打败,结局的注定并不意味着过程的无意义。我们依旧要热爱幻想,拥抱诗意,就像北岛所说的那样,“执着于理想,纯粹于当下”。在幻想与现实间,在高尚与庸俗间,享受人生。
最后,借用王小波的原话,“观点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个恳求,如果你不同意,我也只能摇摇头”。不同的人看同一本书有不同的见解,我只是写下自己的想法,你可以欣然接受,也可以嗤之以鼻。但你不能否认,《万寿寺》是一本优秀的小说。
http://www.dxsbao.com/art/4239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