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夏天对我来说注定是难忘的,在六月初的时候,看到了学校“返家乡”暑假社会实践的号召,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我在校园信息平台上找到了这支队伍。2021年七月,伴随着我“返家乡”暑假社会实践的开始,我迎来了在平乐古镇的第一次社会实践。
中华文明史是传统文化演绎的历史,其中民间散落的传统手工艺是绽放的奇葩。邛崃自古便有“天府南来第一州 ”、“茶马古道”的第一站的称号,南丝路名城邛崃,一城看尽千年时光。而平乐古镇有着道不完的文化古韵,瓷胎竹编更是真正的平乐一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少的人了解瓷胎竹编,甚至许多人在采访时表示并没有听说过这项民间艺术。看着那些美妙绝伦的手工艺品蒙上尘埃,不被世人发现,我便暗下决心,通过这次暑假实践活动,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加入到非遗保护的队伍中。
在平乐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手工艺人在街道旁一边卖着小零食,一边编织着竹编。和这位阿姨的交谈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阿姨的无奈,在以前还有许多艺人编织瓷胎竹编,可现在手工艺人越来越少,而购买的游客也日益减少……世代交替,时光流转,很多老手艺随着现在人类功利化的进展,淡然游离,非遗传承迫在眉睫。
在采访当地瓷胎竹编工厂负责人黄星师傅时,更是让我体验到了非遗传承的艰辛。随着人们购买商品时愈发注重实用性,瓷胎竹编的产品种类以及销售对象也变得较为单一固定,多用于茶具等。据了解黄星师傅的销售渠道基本上便是和其他饰品公司对接销售,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黄星老师也紧跟时代开启了线上线下双营业模式。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注重创新发展以及实用的时代,想要有更好的销路,便要了解现在人们所需要的类型是什么,人们能接受的价格范围是多少。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此次采访过程中,我也有幸亲自体验竹编的编织,在制作的过程中,我更是理解了非遗传承的意义所在,如此惊艳的民间艺术不应该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编制瓷胎竹编,看似很简单的工序,只需要把竹子一圈又一圈的缠绕在茶杯上,操作起来却十分艰难,竹条很细很容易便折断了,每次在长短交替的竹节中穿梭也让人眼花缭乱。
虽然现今许多民间艺术逐渐衰落,但这是暂时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传承的匠心,终究会重返历史舞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这一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想这也是下一代青年的责任与义务。在平乐古镇调研的最后一天,我随着团队为当地的留守儿童上了一课。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上课方式,让孩子们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向孩子们更有效的传递当地非物质遗产瓷胎竹编的相关知识,增加孩子们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眼里迸射出的光,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好奇,在感到幸福的同时,我也相信非遗传承会一代接着一代,更好的进行下去,中华五千年的瑰宝终会再次惊艳整个世界。
历时八天的三下乡活动拉下了帷幕,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然而调研结束但非遗保护与传承之路会一直延续下去。在工作的过程中,无疑会遇到许多的困难,然而在同伴的帮助下,在不断的去战胜那一个又一个阻碍之后,完成任务的那一刹那,那份喜悦感、满足感与成就感,身心疲惫之后的相视一笑的惬意,直达心底,成为这个夏日最清凉的晚风,吹散了此前所有的疲惫与烦恼。通过此次“返家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我看到了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希望,也更为清楚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我认识到进入大学的我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我深深感受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通过社会实践使我逐渐了解社会,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并在社会实践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的价值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这在无形之中使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传统手工艺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瓷胎竹编,让其不再被大众所遗忘。
http://www.dxsbao.com/art/4168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