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永远也得不到贝森老师黑板上的一颗星》的故事里,拼写正确,课桌整洁,举手答对题的学生,贝森老师通常会奖励给他们一颗星。罗丝一直很想得到那颗星,喜欢乱涂乱画,又爱做白日梦的她,总是没机会。当她准备为来学校演讲的艺术家制作一张感谢卡时,她的奇思妙想和认真努力,终于帮助她得到了贝森老师的星星,而且贝森老师也得到了一颗星!
这个故事的魔力在于,它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表达那种对星星或者说来自于外界的肯定的渴望与焦虑。这种社会性的“乖孩子”才能做到的事给了罗丝无形的压力,而现实中其实有很多像罗丝这样的孩子:他们不擅长读写,也不擅长数学,只是他们另外的闪光点被人们忽略了。但如果仅仅因为暂时得不到赏识而否定自己或是孤芳自赏,是永远摘不到星星的。就算一次次地把事情搞砸,罗丝依旧十分努力地表现自己,期待着那颗象征着认可的星星。令人温暖的是,罗丝做到了,这个美好的结局大概会让那些如同藏匿在云层之后的星星的孩子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终有一天能闪闪发光的希冀。
除了对于孩子的意义,教师对待这些“特别的孩子”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罗丝的成功离不开这位善于发现孩子“美”的贝森老师,她严厉的表面下藏着一颗细腻的心!在课桌检查的时候,她“有意”为罗丝留出了“额外”整理的时间;同时对罗丝所创作的“大大的感谢卡”表示了极大的赞扬。很多时候,我们总会羡慕着彼岸风景独好,就像很多家长和老师喜欢夸赞别人家的孩子,似乎这样就能激起孩子的斗志;可是我们常常忘了,激励的方式还有正面的鼓励、打气,不为优秀设限,让孩子们做独一无二的自己,给他们信心和勇气,不是更好吗?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像罗丝一样幸运,拥有被认可和珍惜的机会,同时也期待所有的老师是每一位学生的伯乐,让每个孩子都有一次被别人起立鼓掌的机会。
http://www.dxsbao.com/art/4127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