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书味在心中,甘于陈饮酒。的确,一本好书,就如一壶上好的佳酿。每一次的碰撞,每一次的浅酌,每一次的沉醉,都别有一番风味。有这么一壶酒,哪怕已经过了很久,依旧回味无穷,这杯中物名为《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到基层中,到实践中,到人民中
一本书吃透以后,对一个人物的印象变得立体许多,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书里,我看到了一个跟我印象中有重合之处,却更加有血有肉的他。他不再只是电视上成熟稳重的国家领导人,更曾是许多地方发展的智囊,是闵大的不挂名校长,是许多有志青年的领路人,是众多人民群众心中的好领导……在河北正定县,他亲笔写信给曹兵海等正定籍大学生,信中的殷殷期望:家乡等待着学成归来的人才,正是这封信,为当地留下了半数的人才,他关切着所有地区的发展。同时,习书记还多次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们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报告要实实在在地写,多次召开座谈会,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他不愿挂名,上任伊始就提出从他开始不做挂名校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发展大会,同时也录取了第一位残疾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失去进入大学的机会,密切关注教育发展……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努力的而非一步登天的总书记,他可以三进下党,爬四个多小时的山路,可以把村里唯一的罐头给老人,可以请学生吃鱼,吃包子,但不愿拿群众半点东西……这么一个没有官架子,睿智,时时刻刻把人民放在心上的领导人,让我更加坚信,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有依靠。
以奋斗之豪情,奏青春之乐章
全书的另一位主角—大学生则让我耳目一新。这些学生里,大多已经长大成人,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但采访中他们的讲述里,我看到了一群有胆识,有智慧,有毅力的青年。习书记告诉他们,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再将应用所得总结到学习中去。于是,曹兵海教授在工作中一直坚持走进生活,到养牛场中喂牛,杀牛再到餐饮,环环参与。另有闵大第一名残疾学生黄道亮,以非凡的毅力突破重重困难完成学业,为残疾人事业奋斗着,不因身体有所欠缺而放弃,经历三次高考成功上岸,其中艰辛不言而喻。正是这一群青年,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相信,在未来,还会涌现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青年。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文化课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向成为一名中共党员靠齐。
走基层,看发展,去实践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文中有一个点戳中了我。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共党员,曾经也是村委会的工作者,这是我对基层干部工作的不容易的初体验。事实上,在一个有很多孩子的家庭里,一个月几百块的工资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再后来,也常听说大人诉说生活的不容易,但很励志的是,没有一个因此而退缩,包括我的父亲,一直到身体条件不再支持工作才选择离开。习近平书记一直非常关心基层工作,对基层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经常下乡走访,也曾感慨基层干部就是干最多的事情,拿最少的工资。同时,也肯定了基层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年轻人要到基层中去,去“自找苦吃”。在社会中,我们也应该学会走到基层去,让自己有兴趣,有毅力去将自己所学转化成成就。
http://www.dxsbao.com/art/4117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