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居于豆瓣电影好评榜榜首多年,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仍旧闪烁着无尽的魅力。影片前部分那些黑色的、压抑的画面,与结局辽旷无垠的蔚蓝海域形成对比,予人豁然开朗的感觉。整部影片给人传递的,是一种近乎倔强的,对自由和希望的追求与坚持的不屈信念。
监狱本就是一个有着自己的生存法则的世界,而肖申克,更是用它那无处不在的制度化,从精神和肉体上对其中的囚徒进行着双重摧残,在这里的囚犯,没有希望,没有自由,更没有尊严。正如瑞德所说,“刚进入监狱时,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
“依靠着肖申克生存”的群体中,老布是一个典型。在他已经活过的70多年里,有50年是在肖申克中度过的。这50年也当得起他的光辉岁月了,在这里,他可以凭借自己受过的教育赢得其他囚犯的一点点尊重,管理着监狱的图书馆,能够帮助其他的狱友,还有杰克与他相伴,他可以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可当他得知自己被假释后,相比于获得自由的喜悦,更多的是恐惧占据了老布早已干枯的心灵,半个世纪的铁窗生涯早已将他对自由的渴望冲刷得一干二净,遗留的,不过是一具老朽的躯壳与束缚在其中的干枯的灵魂。像笼中被关太久的鸟儿失去了飞翔的能力一样,老布已经没有了在当下社会中生存的能力,他没有朋友可以交流,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像瑞德说的,他被肖申克制度化了,离了肖申克,便无法存活。
试想一下,相比于老布,我们自己,又是否被当今的社会制度化了呢?有没有思考过,我们生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挣钱?为了买房子?还是为了身份地位?是否静心思考过,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为了一味迎合他人的期望,社会的大众潮流而盲目地,甚至虚假地努力着。人生的很多路都是要自己走的,走对了是自己的幸运,走错了就可能再也回不来了,我想,关于肖申克真正的救赎,是在于瑞德最后的心理变化。曾经的年轻人无法分辨是非对错,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教年轻人辨别是非,可惜的是,我无法回到那个时候告诉那个年轻人。
http://www.dxsbao.com/art/4015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