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夜风吹雨,春花带雨,残红满地,诗人的情绪又在轻吟……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诗一开始就发出伤春惜花的感叹,为全诗奠定了忧愁感伤的情感基调。接下来叹一句“太匆匆”,可见花谢之事让人始料未及,花开花落,春去匆匆,更是加深了诗人的伤春之情。自然的四季交替寒来暑往,未曾停留,诗人的人生之春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因此“太匆匆”是由春花凋零而发,却也传达了人生苦短,去日无多的叹息,杂糅了诗人对生命,对时间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揭示了林花凋谢的原因是寒雨的到来,晚风的侵袭。这一切自有天定,谁又能预料得到呢?只是当看到繁花满地,好像香消玉殒,叫人如何不心生怜爱呢?“无奈”,自是对世事万物无法探知自身命运的无奈,其实这也是自拟,诗人的人生之春早逝不也正是因为这些突如其来的栉风沐雨吗?诗人也无法预知未来,美好总是匆匆溜走,怎能不无奈呢?
“胭脂泪”,“胭脂”素是女子妆容所用,这里以它喻林花,意为林花接受风雨的洗礼,无法挣脱,早早地花容消逝,盛时不再,不禁伤心而泣。当然,这是运用了拟人修辞,有道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因此赋予花人的情感,使花人格化,花儿感伤,诗人亦是如此。花语即人语,诗人此刻也是怅然若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与起句“林花谢了春红”是化用了杜甫的《曲江对雨》:“林花着雨胭脂湿”。林花被雨侵袭,状如胭脂,此之谓也!
“相留醉,几时重”,惆怅之余,相顾无言,泪眼问花,花亦泪。不知是花为人叹还是人为花怜。着一“醉”字,体现出人与花各自以及相互的伤感沉醉。人花各有忧各有梦,也不知何时人与花能在重逢,也不知何时梦能实现。词句精简,却着实让人深深感到诗人、花儿对于未来的怅惘迷茫的许多愁。
末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有悲愁又何不能如水奔流,直接抒发人生苦短,失意颇多的悲慨。涵盖了所有人生的缺憾。
全诗笔法精炼,信手拈来,无意为之,可谓“天然去雕饰”。
花落,笔停,且听轻吟。
http://www.dxsbao.com/art/3892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1月24日电(通讯员李熙嘉)为探秘楷木雕刻艺术,传承非遗文化精髓,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匠心承楷韵实践团在曲阜市开展了楷木雕刻工艺实践活动。一、初识楷……
李熙嘉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参与曲阜楷木雕刻的实践,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与精髓。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首先被楷木雕刻的历史渊源所吸引。曲阜作为孔子的故乡,楷木雕刻在……
杨文慧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曲阜师范大学匠心承楷韵实践团于2024年1月16日先后奔赴隆盛堂、曲阜市德圣楷木雕刻坊以及当地颇具特色的楷木集市开展了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楷木雕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
周雪晴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为提升地方文化认同感,传承弘扬楷木雕刻文化,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匠心承楷韵实践团在曲阜市开展了楷木雕刻工艺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宛如一座纽带,紧密联结着书本学问与真……
滕昀杉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1月23日电(通讯员刘一诺)为深入挖掘楷木雕刻文化的深厚底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匠心承楷韵实践团奔赴曲阜市,通过……
滕昀杉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1月23日电(通讯员周雪晴)曲阜师范大学匠心承楷韵实践团于2024年1月16日先后奔赴隆盛堂、曲阜市德圣楷木雕刻坊以及当地颇具特色的楷木集市,开展了以中国非物质文……
滕昀杉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传承和弘扬曲阜楷木雕刻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匠心承楷韵实践团于2025年1月16日在曲阜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我们有幸邀请了济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一诺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
曲阜,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古城,孕育了无数灿烂的文明,楷木雕刻便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当我们初次踏入那弥漫着木香的雕刻工坊,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一位位工匠师傅手持刻刀……
李春霞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