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狐意象文化的嬗变》这篇文章后,我了解了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狐”这个意象文化的演变过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层的文化内涵。狐意象文化起源于远古神话,它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和符命化,到汉魏晋六朝时期的巫术化,到唐宋时期的世俗化,再到明清时期的艳情化和性爱化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一个时期,远古时期。远古时期的狐意象文化主要是作为图腾的崇拜和以及被符命化。这主要是因为在远古时期,很多氏族部落把动物作为崇拜对象,加以信仰敬重。后来狐又由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变为封建国家的符瑞信仰。在“天人感应”的基础上,被看作是王者天命和太平盛世的象征。
第二个时期,汉魏晋六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巫风弥漫、巫术思想盛行。人们的意识与巫术意识相结合,狐被人们看作是邪恶之物,会给大家带来祸难。这使狐的神性失落,渐渐被巫术化、妖精化。同时在这个时期狐妖渐渐的人形化, 甚至是更高意义上的人格化。虽然幻化成了人,但是当时的人们还是认为狐妖会给人带来伤害。
第三个时期,唐宋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唐人小说将个人的体验幻想等寄之于笔端的艺术虚构的影响狐妖的形象也开始走向世俗化。唐朝狐的妖性已经十分明显,性因素成了狐妖作祟的最重要因素,唐代文人创作狐妖的形象也大都是倾国倾城的美女。后来到了宋元时期,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和市民队伍的空前壮大, 市民文化娱乐需求相应产生。宋元话本拟话本的创作也更加贴近下层民众的精神世界, 反映下层人民的理想和要求。这一时期的狐脱去了恶的外衣,增加了人性的美和善,完成了世俗化、人性化的过渡,蕴含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现实的向往与憧憬。
第四个时期,明清时期。狐妖由之前世俗化的方向继续发展,到了这一时期,彻底走上了艳情化的道路。对性爱的张扬是该时期狐意象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新的文化内涵,其中也更多地表现了人性的觉醒和肉欲的横流。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整个狐意象文化的嬗变就充分体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是由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创作思想决定的,每一个时期狐意象的文化都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
http://www.dxsbao.com/art/3772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