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悲喜之间
——读《民国文学十五讲》
老舍先生无疑是一个伟大的的悲剧作者,我们从他那里体会到最为凄苦的东西:人是堕落的、衰败的,婚姻是丑陋的、病态的,所有苦难与不幸存在于生活中所有角落。正如孙郁先生所言,老舍先生透出一种“生命是没有什么意义,死亡与不幸才是真的”的思想,我们从老舍先生作品中可以体味到人生的恐怖。
老舍先生的小说,如《阳光》、《末一块钱》、《月牙儿》,《我这一辈子》都透出一种绝望的存在。特别是《骆驼祥子》表现出极具无奈的不幸,以及劳动人民没有幸福可言残忍事实。每当祥子的生活似乎走上正轨时,都不可避免会突然降临厄运,他与这个这社会几乎格格不入、处处不顺,最终陷入悲惨境地。善良的祥子最终归于麻木,这深深折磨着读者,虽然阅读时其中的痛感是隐约的,但是又含着无尽的心酸与惆怅。他以独到的眼光,看到普通人的辛酸苦辣,他笔下的人物皆是没有灵魂的被折磨与被凌辱的人们。他将自己放在社会最底层,然又以嘲笑的口吻立于人世,以哀凄来包裹一切,而这些人们要么“死亡”,要么“疯掉”。
然而,“悲剧激起怜悯与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悲剧可以净化人类情感。老舍先生用悲剧文学来表现心灵,蕴含着对内心、灵魂、天堂、地狱的关照,从最深的苦难中透出对光明的无限渴望。恰如孙郁先生所言“黑色写着黑色的诗句,而渴望的却是升腾的东边的曙光”。
我们将自己置于老舍先生作品之中,体味绝望与苦难、感受存在的无意义,而恰恰是阅读作品时的“泪纷纷”,使我们灵魂深处的悲剧感得以升华。老舍先生处于一个病态、黑暗的社会,他从写作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我们处于一个逐步“异化”的现代社会,而悲剧帮助我们激发“内疚、遗憾、忧郁、分裂”等等情绪,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直面它们并与之“对话”。“悲剧中应该含有胜利的可能”,老舍先生的悲剧正是如此。
悲剧是有不同层面的。有“疯狂和悲痛”的层面,在这其中我们体味传奇人物的离奇而巨大的悲痛。还有“深层情绪的分裂与统一”的层面,正如我们在老舍先生作品中感到的命运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最后一个层面是“悲喜交加”,从喜中觉出悲,又从悲中觉出幽默来。
老舍先生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悲剧达到了“悲喜交加”的境界。“老舍有两套笔墨。一是幽默的不正经的文字;一是感伤的、带着悲楚的词语”。老舍先生有些作品的语言夸张、戏谑,许多人物有着怪诞的举动,令我们不禁发笑,然而又怀有无限感慨,“似乎被什么击中”,结局带着泪水。他将喜与悲两个不调和的存在统一起来。他以批判的眼光看到人类的可笑可鄙,如《轴城记》、《二马》、《赵了日》。以喜剧的笔触来描写悲剧,这是许多作者少有的,而又悲又喜是人生常态,喜剧最终又归于悲剧。同时,老舍先生在对这些悲剧色彩小人物的戏剧性描写中,又叹息着国民的不争与不强,从中可以体味出作者内心深处对国家和民族的渴望与期待。
“悲剧是一种对幻象颠覆,在那里,不幸主宰着一切,舞之蹈之的是魔鬼般的存在。”从老舍先生的悲喜之间,我们体味到他悲悯的情怀,在底层的风风雨雨中,我们读出无所不在的沉重,似乎一切生命都与他有关,他哀于斯又歌于斯,他血管里流着百姓的温度。他让我们相信“悲剧胜利的可能”,于绝望中生出希望花。
http://www.dxsbao.com/art/3572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