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对当代装置艺术的研究中,学者或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对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其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探讨,或从艺术家创作灵感的角度对装置艺术进行情感解析。本文关注装置艺术的多元表达,从题材和材料的多样化、展示方式的特殊化、创作方法的多元化等方面展开讨论,探究装置艺术的当代性。
关键词:装置艺术;当代艺术;
1 何为“装置艺术”
所谓“装置”,首先要有一个“物”成为这个安装行为的内容,也就是作品的材料媒介本身;再就是要把这个物“安”到另一个“物”或空间 ;再一定要有“人”的成分,艺术的产生来自于人为的行动[1]。
2 装置艺术的不同流派
2.1 装置艺术的“物派”
由于物体、材料、媒体在装置艺术里的主导性作用,很多装置艺术都突出的体现在“物”这一方面。其分成两类,一类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件,一类是艺术家创造的独一无二的物件。“积少成多”,这是物派装置艺术的最常见形式,也是较为简单和初级的艺术表达。但是好处是,简单易懂,视觉上产生的震撼力有强大的记忆点,观众也比较喜欢。韩国当代艺术家Choi Jeong Hwa就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胶洗菜篮做了一系列的装置艺术作品;日本当代艺术家清水玲的文字装置
2.2装置艺术的“造梦派”
装置艺术的一个重要形态就是模拟或是尝试制造一种人类的“梦境”,其表现形式:视觉信息首当其冲;设计组合材料和空间;各个元素安排都充满象征意味。这种作品的优势很明显,就是视觉上非常吸引人。例如在今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Chiharu Shiota的 “The Key in the Hand,2015”:使用的“密集恐惧症”疗法,加上猩红的颜色,马上把个人情绪渲染开来。但这种的作品也有一个问题,游客对于作品自身意义的反思较少。
2.3装置艺术的“感知派”
感觉艺术就是我们对于空间的感知,此物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正是如此,装置艺术才从二维视觉艺术的范畴中走出来,在三维立体空间感知上可以大做文章。二者的结合,才使得装置艺术是最值得去展览现场体会的一种艺术门类,因为身临其境,动用视觉感知和空间感知的结合才能最完整地感受作品。最有名的是Olafur Eliasson的“the Weather Project”,在泰特美术馆的展区内,用灯泡、镜子、湿度、颜色制造一种“海滩日落”的天气环境和空间景观,让观者去体会和自然天气的关系。
2.4装置艺术的“技术派”
顾名思义,就是在物理技术、新媒体、新电子科技的帮助下完成的装置艺术,可以说,这个是目前发展最快,花样最多,也是在展览中最吸引眼球的一支装置艺术流派。其包括了很多分支:数码艺术、电脑动画艺术、虚拟艺术、互动型艺术、生物科技艺术等。最有趣的是Rafael Lozano-Hemmer的作品“正在扫描”。通过技术让行人在自己的影子中看到不同的人,实现了在公共领域的互动性新媒体装置艺术[2]。
3结论
纵观装置艺术在现代设计的发展中,一直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对自然设计和装置的改变,到丰富多彩的装置作品,人们在寻求多变的同时,也在努力探寻者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3]。在现代设计中不可分割的自然装置在科技的进步推动中不断发展,从中产生了许多新的设计元素,多样的功能性,丰富的形式,与时俱进的材料,多种感官的互动以及和高科技的互相结合,相信在现代设计中,多加利用好装置艺术的各种元素,会让现代设计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许林涛,李貌.当代装置艺术的多元表达空间[J].四川戏剧,2020(10):82-85.
[2]浅谈互动装置艺术[J]. 孙煜珑.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0)
[3]刘雅丽.浅谈当代装置艺术[J].大众文艺,2012(20):119.
http://www.dxsbao.com/art/3532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