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下移
近日,话题#为什么空巢青年越来越多#占据微博榜首,“空巢”一时间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巢”在中国不仅仅是指住所更是指家庭。提到“空巢”,人们更多的是将它与子女离家打工的独居老人联系在一起,然而近年来,“空巢”现象逐渐“下移”到年轻人群体中。所谓空巢青年,大多指20岁到30岁之间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打拼租房的单身年轻人。
截至2018年,我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包括7700多万独居成年人,北上广深四个特大城市占据总数的六分之一。而预计2021年,“空巢青年”的数据会上升到9200万人,甚至可能过亿。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会选择留在北上广深特大城市,面对高额的房租和巨大的压力,他们毅然决然接受了大城市内卷,背水一战。
“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五谷不分……”这是网友对“空巢青年”的调侃,却也是不少在大城市漂泊的独居青年的真实写照。在结束一整天工作之后,拎着外卖盒回到空无一人的出租屋,这样的独居生活看似安稳闲适,实际上也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在这当中最严重的就是安全问题,比如在面临意外火灾和入室盗窃的时候,独居青年很难应付,相反集体群居生活就会相对减少意外的发生;其次就是长期的独居生活可能会造成心里的空虚,无法排解心中的苦闷,逐渐产生焦虑情绪甚至抑郁症;再次就是三餐外卖、昼夜颠倒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很可能会造成慢性疾病。
为何“空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春玲表示“空巢青年”存在原因首要原因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广大青年必然会经历从农村、中小城市、内地走向沿海大中城市或特大城市,再从大中城市或特大城市走向其周边城市的迁徙脉络。流动社会中,必然出现空巢青年。”
当代青年为了给寻找自己更好的发展平台,不得不留在特大城市,高昂的房租费与生活费让他们产生落差感,在焦虑的同时也享受自己独居的那一份安定。心研(化名)30岁,是一家外企HR,从事企业招聘管理已经有4年的时间。2017年研究生毕业的她几经波折来到了上海。“我一直觉得,来到上海并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的事业发展,从长远来看也是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结束每天忙碌的工作后,她喜欢端着一杯美式蜷缩在沙发上看剧,这个不到四十平米的出租屋就是她在上海的家。
除此以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年轻人的独居创造出有利条件。便捷的生活方式让年轻人不再依赖父母,逐渐从被支配者转向支配者。更重要的是,独居生活让年轻人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来管理自己的社交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
“空巢青年”被大部分人贴上“找不到对象”、“没钱、没房、没车的三无人员”、“被迫孤独”等标签,然而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是主动选择单身和独居。据人民智能库发布的数据,将近一半的的“空巢青年”因为想拥有自己的隐私空间所以选择独居的。
28岁的成风(化名)在深圳大学毕业之后选择留在字节跳动北京总部工作,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他反而表示自己过得很自在,没有走父母安排好的路,选择跟着自己的心走,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爸妈他们觉得我就应该走体制这条路,毕竟铁饭碗。但我想有我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隐私空间,而不是在他们的注视中生活。”像成风这样为了自己隐私空间而选择做“空巢青年”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
“空巢”不空
成风说他很感谢这段北漂的独居生活,学会独处也是他最大的收获。“短暂的自由让我真正明白了我需要换一个环境来打磨自己的性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不想和之前一样在爸妈的庇护下不断索取和被迫接受。”信息碎片化时代,互联网几乎充满了人们的生活,大家很难有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的生活。而“空巢”也是自我思考、享受生活的最佳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能时时刻刻都与他人捆绑在一起,当没有人陪伴的时候,我们更要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学会与孤单和解。”
“或许以后会回去,4年来,我总感觉自己是过客,和那些自幼生活在胡同里的上海人不一样,我确实没有资格说这里是我的家。”《中国青年报》曾说过:“不可回避的是,对于大多数‘空巢青年’来说,城市的繁华、高房价的叠加效应和生存压力,让他们有着难以言说的孤独和艰辛。”
“空巢”没有所谓的对与错,这只是不同的人选择的不同生活方式。与其在空巢中孤芳自赏,不如在这段经历中学会享受孤独。
澎湃新闻的曾总结“空巢青年”的生活图景是:“初抵温饱,社交不足,独居度日,冷暖自知。”近年来,“空巢青年”这个话题不断被人们提起,或许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时代话题。
不管“空巢”与否,最重要还是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定期检查居家安全,不要因为自身疏忽酿成大错。另外,在保证自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同时,切莫要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重视维护个人社交圈。
http://www.dxsbao.com/art/3506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