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娱乐至死——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作者:赵春利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媒介文化的书,说实话,这本书是我读的第一类批判反思媒介文化的书。可以夸张地说,在走进这本书前,我对媒介文化是一无所知。在走进这本书后,关于媒介文化我有了一些了解,也有了一些思考。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出版于1985年,正是电视时代繁荣下的美国。许多人对这本书的核心认识可以归结为“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其实,这也是我从这本书里认识最深的一段话。

本书的前言提到了两种预言,一个是乔治·奥威尔提出的:人类将会遭受外来压迫,失去自由;一个是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的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而《娱乐至死》所说明的正是赫胥黎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大致分为一二两个部分,在我看来,第一部分主要是讲18、19世纪美国人民在印刷机统治下的“阐释时代”,而第二部分则是在讲由电视媒介占主导地位的“娱乐业时代”。在这两部分中,作者以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不断发出对电视文化的疑问,引人反思。

作者首先介绍了“媒介即隐喻”的理念。媒介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我们的语言就是媒介,我们的媒介就是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在作者看来,什么样的媒介对产生什么样的文化具有重大作用。(表达思想的方式将影响所要表达思想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作者会如此敏锐的观察到电视娱乐下的危机。在绝大多数美国人还沉浸在电视机前享受电视所带来的的欢乐时,只有像作者这样少部分的人察觉到了新媒介时代下,人们的思想方式,以及文化内容都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作者看到了电视机正在捆绑着美国人民的身心和思想。他开始反思,反思“阐释时代”与“娱乐业时代”,由于技术的发展,媒介的变化,到底对美国人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到底该怎样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阐释时代”下的美国,是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是铅字时代下的美国。自字母被发明以来,人们经历了从口语传播到书面传播的转变。本书着重论述的是书面传播下的美国。在印刷术的帮助下,在美国,阅读蔚然成风。阅读从来没有被视为上等人的活动,印刷品广泛传播在各类人群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没有阶级之分的、生机勃勃的阅读文化。正是在这种阅读文化的盛行下,美国的理性精神时代和理性文化才得以发展。作者以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和美国演说家道格拉斯的辩论为例,展示了印刷文化下,美国人民的理性思维。在两人进行辩论的时候,他们都还不是美国参议员的候选人,但是他们的观众并不关心他们的政治级别,耐着性子,活生生的听了7小时的唇枪舌战。这在电视时代下的美国是不可能的,人们不愿意把时间花在长达7个小时的关于政治这些复杂的问题的讨论上,因为这些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欢乐。在波兹曼的书中,印刷机下的美国是理性的,严肃的,擅长论证的。读书阅读是美国人享受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促进他们的理性思维。

在印刷时代下的美国,领导者是智慧的,能言善辩的,擅长论证,饱读诗书的。在领导者带领下的美国人民也是一样理性的。作者把这个时代称之为“阐释时代”,阐释是一种思想的模式,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种表达的途径。总结起来,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以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都是作者怀念的“阐释年代”。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技术的变革,电视机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逐渐走进美国人民家家户户。一个新的世界正在开启,新的媒介时代来临,正如尼尔·波兹曼所说,信息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其在社会和政治对策和行动中所起的作用,而是取决于它是否新奇有趣。电报把信息变成了一种商品,一种可以置用处或意义于不顾而进行买卖的东西。电报摧毁了关于信息的原有定义,并赋予公众话语一种崭新的含义。在这个新世界里,公众话语不再理性,不再严肃,不再值得思考。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失去语境的信息环境,在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丁点儿有用的信息。电视文化将信息和行动之间的关系变得抽象而疏远起来了。电视不像书本,可以进行连贯的,完整的理性的严格的传达。电视相较于书本,是散乱的,不连贯的,它的节目可以自成一体,它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太复杂,太需要人们花心思去思考,所以人们渐渐地爱上了电视娱乐,这种简单的,不需要思考的,能带来乐趣的东西。电视机前的观众不会紧锁眉头的看着电视,而是带着一种弱智者般的笑容。

尼尔· 波兹曼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说电视文化带来的可怕影响,这涉及到美国的方方面面,政治、宗教、教育等。在书中,作者谈到美国总统尼克松曾经把自己的一次竞选失败归结于化妆师的蓄意破坏,在今天听来,都实在可笑。他就如何严肃对待总统竞选这个问题给了肯尼迪一个建议:减去20磅体重。也就是说,电视文化下,就连竞选高层政治职位都要经过外表。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政治家原本可以凭借才干和能力的领域已经从智慧变成了化妆术!而对于美国总统里根的误述却无人关注,这在“阐释时代”是一件令人感到可怕的事。

在这个娱乐业时代,政治和娱乐居然走到了一起,形成交集。许多政治界的名人出现在电视节目中,而他们并不是为了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论述政治,而是以政治家的身份给观众带来欢乐。许多美国高层政治职位都是演员,电视明星,他们在政坛前讲话时也不忘娱乐一下,竞选时要凹造型给选民留下良好的印象,唱歌跳舞什么也拿的出手。政治的严肃,高贵好像都不存在了。到这里,我联系了一下中国,在这一方面,中国做的比美国好多了,不会将政治与娱乐混在一起。

同样的,美国电视新闻也极具娱乐色彩,“好的新闻要一切以简短为宜,不要让观众有精神紧张之感,反之,要以富于变化和新奇的动作不断刺激观众的感官。”电视以图像,音乐为一体,这比观众阅读文字字母要简单形象得多,这也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兴趣,一种不用思考的兴趣。在电视新闻里,就连播报灾难消息都要背景音乐,仿佛在提醒观众“你们可以开始紧张害怕伤心了”,还没等观众情绪激起,便再以一句“好….现在”告诉观众,这件事过去了,接下来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下一则新闻。播电视新闻就像娱乐一样,一则又一则的新闻,一个又一个的“好….现在”,观众早已拒绝深入了解新闻了,看新闻和讲故事仿佛没什么两样,都是娱乐,都是图趣。新闻的价值仿佛取决于其能带来多少笑声。在电视世界里,所有的事件都是独立存在的,毫无连贯性,而公众也在这样一个毫无连贯性的世界里,被娱乐得麻木不仁了。

当宗教被搬上电视,宗教节目中充满了喝彩声,让节目中的演员成为名人,问电影明星是否虔诚的信仰着基督教…这些虚伪可笑的画面根本就是娱乐。而真正的危险不在于宗教已经成为电视节目的内容,而在于电视节目可能会成为宗教的内容。试想一下,如果真是这样,那宗教无疑是在自焚了。

娱乐与教育的关系,也让人深思。尼尔·波兹曼总结出了电视节目的三条戒律:不能有前提条件、不能令人困惑、要像躲避瘟神一样避开阐述。很显然,这三条戒律就是能让电视“成功”的办法。电视节目拒绝高深莫测的知识传播,拒绝长篇大论的阐述,用越简单越有趣越生动的图和声来教育孩子是最好不过的办法。孩子们喜欢这种娱乐教学的模式,每天守在电视机前看着各种有趣的图画,学着最简单不过的单词,那么如何学会阅读,学会阐述的任务也就消失了。书中提到了一些研究调查结果,都显示看电视学知识的效率是远远低于看书看报纸的。因为,从电视上获得的意义往往是一些具体的片段,不具备推论性,而从阅读中获得的意义往往和我们原来存储的知识相关,所以具有较强的推论性。电视在培养深层次的、具有推论性的思维方面显然不如铅字。

在作者看来,电视时代下,人民正在蜕化成被动的,麻木的观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就如同查杂耍,文化灭亡的命运也在劫难逃了。在书的结尾,作者提出建议,解决问题应从教育入手,把对信息文化的认识作为教育的中心。而尼尔·波兹曼本人也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介生态学专业,可见,他对媒介文化的无比关注和巨大付出。

虽然现在离电视时代已有些距离,但是尼尔·波兹曼对世人的警示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放眼中国,这不正是娱乐时代吗?互联网时代下,各路明星,网红,土豪是大众追随的对象。人们关注的不再是新闻,而是热搜,没有热度的新闻能算新闻吗?没有人看的东西能是作品吗?没有颜值的人能红吗?人手一部智能机,每个人都低着头,沉浸在互联网的世界里,这像极了几十年以前的美国电视时代。比电视世界更恐怖的是互联网世界里的信息才是无穷尽的,是琐碎的,不连贯的。这些纷杂的信息难道利于人们思考了吗?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每天都阅览无数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很多事实,其实却离事实的真相越来越远。无知是可以补救的,但如果我们把无知当知识又该怎么办呢?有多少人意识到自己正在陷入娱乐的深渊?有多少人意识到应该放下手机多读书?有多少人意识到自己的大脑已经多久没有好好思考过了?有多少人意识到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答案是很少。电视、手机这些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会不断发展,会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吸引人。而那些先辈留下来的智慧,知识,警言都是过去的,都是待在书本上,死死的,不会吸引多少人前来驻足观看的。人的天性就是这样,每一款新产品都是设计在人性的弱点上,让人产生无比的依赖感。没了书可以过,但没了手机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这一定是许多中国人的真实写照吧。

处在一个信息过剩的世界,我们已无法分清哪些是信息,信息的作用也已然消失。我们的信息和行动比严重失调,因为我们所触及的那些信息是娱乐,是与我们无关又无聊然而还能够吸引着我们精力的东西。所以,我们已经失去了原本要行动的精力,只有一颗浮躁不安的心。

现实就是这样,我们正在不断地实现赫胥黎的预言: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http://www.dxsbao.com/art/3487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话访缙云蝶变乡 探求通途共富路

话访缙云蝶变乡探求通途共富路张艳蒋铭轩/文王冰爱李陆孝/图“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在之江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促进了浙江地区发生了系统性、整体性的精彩蝶变。为深入学习、坚持落…… 缙乡共富调研实践 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金融二班青马一组举行讨论会活动

(通讯员:焦米可)11月23日下午,在我校图书馆内,金融二班青马一组的成员正在以阅读与讨论的形式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会…

心语汇梦:志愿服务中的收获与成长

心语汇梦:志愿服务中的收获与成长在参与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团队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服务他人带来的快乐和自我成长的…

于“心语汇梦”中,悟志愿真章

于“心语汇梦”中,悟志愿真章参与“心语汇梦”志愿服务团队的这段日子,像开启了一段满溢温暖与成长的旅程。初入团队,怀揣…

艺体系开展“文明岳麓山,你我共守护”志愿活动

(通讯员文思宇李嘉惠任岷)11月23日上午,我院艺体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梅溪湖开展以“文明岳麓山,你我共守护”为主题的志…

心语不熄,梦想永存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他们以自己的光芒照亮着周遭的一切。然而,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总…

最新发布

疫苗推进
疫苗接种活动宣讲------许昌学院化工学子调查疫苗接种情况目前,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结果显示,疫…
讲述英雄人物弘扬红色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为党旗添彩”红船梦暑期实践队筚路蓝缕艰辛未尽,峥嵘初露仍需向前。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以“开天窗”之举,维纸媒之权益——评《多伦多星报》头版
当地时间2月4日,加拿大报纸协会联合起全国报业者,包括《多伦多星报》《多伦多太阳报》《国家邮报》等多家报纸共同发起了一场“消失的头条”运动。正如约克大学副教授沈荣钦在脸书(国外社交网站)上写道,…
“正青春”乡村振兴行动 把青春融入祖国,设计助力乡村振兴 社会实践队实践第一天
2021年6月28日,今天是社会实践的第一天。当晨间的清风吹散了层层的云朵,新一天的阳光洒在了随风飘扬的国旗上,鸟儿的叫声把昨天的疲惫赶走,也把今日份的忙碌捎到了门口。在出发前往库庄镇的前一天我带着憧…
设计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在行动!
今天是实践的第二天,对我们的实践任务有了更细致的了解。实践队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有不同的安排,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在群内进行了很激烈的讨论,在交流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团队伙伴的想法,也能说出自己的心之…
线下调查显本领
2021年6月28日下午,实践小组再次来到许昌万达广场附近,正式开启线下社会实践的调研活动。这次的任务同之前一样,每人通过分发填写问卷来收集信息。任务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每个人都激情满满的为问卷奔波,生…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绿风尚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调研为纪念“世界环境日”和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政策,使更多人懂得良好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
百年征程,不变的是初心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7月23日,为了拯救处于危机中的中华民族,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处处面临危险,在艰难中前进。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
提高环保意识,建设美好校园
提高环保意识,建设美好校园——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绿风尚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调研为响应学校“创建绿色校园”的号召,净化校园环境,塑造美好心灵净土。同时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线下实践能力。许昌学…
重整旗鼓,再续前行
6月28日,在队长带领下向许昌市万达广场出击,根据各自的分工和时间安排,实践成员分别向着不同区域展开调查,以免出现调查重复。此次问卷为随机调查,待被调查的路人回答完毕后在统一收回,并拍摄此次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