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融大我至诚报祖国
1919年5月3日深夜,北京大学西斋宿舍的窗户里仍跳跃着微弱的烛光。烛光下,一位青年把他仅有的一床白色床单撕成一条一条的,用来书写爱国标语,为第二天的游行准备——为了救国,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5月4日他走上街头,最后成为32名被捕学生中的一员。在狱中,他与其他被捕的青年相互鼓励:“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几十年后的一个傍晚,这位青年的女婿问他:“好不容易读完了北大,还有两个月就要毕业了,却去参加五四运动,就不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吗?”青年脱口而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位青年就是许德珩,而他的女婿就是邓稼先。对于许德珩来说,爱国就是投身革命,鞠躬尽瘁,为人民讲话。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救”成为这个时代青年最重要的爱国担当。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征作战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为正义而战,他们英勇顽强、不畏艰难困苦,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1948年,24岁的他告别新婚5天的妻子,毅然参军,从此南征北战。他,三次奔赴朝鲜战场,九死一生,荣立一等战功;他,和平年代深藏功名数十载,复原回乡带领乡亲拦河造田造福一方;他,坚守初心、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不改本色,他就是中国志愿军——孙景坤。 “不要问国家能为我做什么,要多想想我能为国家做什么”,这是孙景坤教育后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对于孙景坤而言,爱国就是战时卫家国,一生守初心。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立”成为这个时代的青年最重要的觉悟刚强。
100多年前,在国难当头面前,青年首当其冲,济世救民,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不惜舍生取义,慷慨赴难。70年前,中国青年在爱国主义旗帜的感召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打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正式宣言。时至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在病毒面前,青年们仍然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彰显出了青春的磅礴力量,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
这是天平铁路线上的一座客运小站,张家川火车站,在这个原本平常的春节,因为新型冠状肺炎的突袭,一座普通的小站变得不普通。这里的四位是从年三十就一直坚守在这儿的青年职工。他们原本可以下班回家与家人团聚,但考虑到人流量大,车站急缺人手,他们果断留下。他们在请战书中写道:“我们请求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一线队伍……我是共青团员:疫情面前,我们不退!”请战的四人中,缑阳阳一直忙碌在防控疫情的最前沿,身为车间团支部委员,他除了负责排列进路、接发列车,参与车站日常行车组织工作外,还要做好补位,哪个岗位缺人他就补到哪里,哪个地方旅客最多他就顶在哪里,总是冲在最前面。谈及初心,缑阳阳说:“作为新时代青年,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就是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这个时候共青团员就要高举旗帜,亮身份、展作为,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缑阳阳的爱国就是“偏向虎山行”的逆行,为国解难、挺身而出的责任担当。
其实,不只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最美逆行者”值得称赞,“宅在家里的平凡贡献者”,志愿服务、捐钱相助的温暖善举,对防护知识走街串巷的科普提醒,所有这些最鲜活的素材,都是家国情怀最有力的体现。不论是许德珩、孙景坤还是缑阳阳,他们竭尽所能所展现的伟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和山一样的崇高;只有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相连,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得到传承与发扬。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的机遇和机缘,每一代都应在时代的大潮中塑造自己的人生。青年团员们,与老一辈相比,我们未曾经历过乱世如麻、山河破碎的旧中国的苦难深重,也未经历过“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建设新中国的艰苦岁月,我们站在新的时代,必须牢记先辈用生命、艰辛、拼搏换来的幸福,我们必须传承和发扬先辈无私奉献、小我融入大我,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爱国主义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担当使命,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尽爱国职责、行爱国本分、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青年团员们,让我们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不负人民和时代的重托。爱国是一首永远不老的诗,而我们新时代青年,便是这祖国未来的诗篇续写者,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盛世之中华!
http://www.dxsbao.com/art/3481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