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两部分,我答前半段——充满爱的家庭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至于能否通过后天获得…这个问题有点泛,说实话能写一本书。证明「孩子能不能靠自己治愈原生家庭」的长期纵向研究,其实不多。据我观察,我爸靠自己的努力治愈了原生家庭,但因为没有足够的文献支撑,所以我不敢妄言。
充满爱的家庭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一句话概括答案:婚姻的不和谐,严重影响育儿质量,育儿质量进而影响孩子多种能力的发展,语言,认知,情绪,社交,心理健康,数不胜数。
探讨婚姻和谐和育儿质量的心理学理论有很多,篇幅所限,我只讲两个:婚内冲突的溢出效应和父亲脆弱假说。
婚内冲突的溢出效应是指,有些父母会将婚姻里的不幸和冲突转嫁到孩子身上(当然不是所有),有时明知故犯,有时不由自主。通俗地说,就是「拿孩子撒气」。
比如,「我和你爸没离婚,都是为了你。」「要是没你,我早把***甩了,过得比现在好多了。」
比如,「我打不过你爸,就打你。」「我骂不过***,就骂你。」
父亲脆弱理论是指,不和谐的婚姻,对父亲育儿质量的影响,比对母亲的影响更大。[2]
(注意:这个假说有争议,有一些数据支持,也有些实验未能重复。[3])
父亲为什么「脆弱」?
原因有很多:
1.社会对于「母亲」这个角色的期待更高,也更具体。
比如,妈妈半夜起床喂奶,讲故事换尿布辅导作业,大家「习以为常」。至于这些工作爸爸要不要分担…有些人会觉得,爸爸不分担,也无可厚非。
看各种育儿节目就知道了——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爸爸们做个饭,洗个衣服,给闺女扎个辫子,无数观众星星眼,「哇塞超级奶爸!太性感了!想嫁!」
爸爸积极参与育儿,当然值得赞赏撒花。
但是,爸爸们在节目中浅尝辄止的,明明都是妈妈们日复一日的付出。我们不能对妈妈们的付出习以为常。
2.母亲更善于分区隔离,也就是把自己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职责与情绪分开。而爸爸和孩子的亲密程度和育儿质量,更取决于夫妻感情。
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爸爸爱妈妈,就会更爱宝宝。
知乎上常见到提问,「为什么我老婆只带孩子,对我不闻不问。」
大概是因为,对婚姻失望之后,有些女性对「妻子」的身份,不再认同,也不再投入时间精力,转而专注于身为「母亲」的职责。
综上所述,婚内冲突的溢出效应和父亲脆弱假说都告诉我们,「生个孩子来拴住不靠谱的伴侣」,或者「生个孩子来粘合破碎的婚姻」,是不科学的,对小朋友极不公平。
不珍惜你的伴侣,也许能成为好爸爸,但概率不高。有了孩子,琐碎冲突更多,本就破碎的婚姻,往往会越发破碎。
婚姻不幸的家长,育儿质量相对更低,更容易出现体罚,控制欲过强,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等行为。
而高质量的育儿,尤其是父母的共同参与,直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比如词汇量),认知发展(比如阅读和数学),和社会情绪发展(如调控和理解情绪的能力)。文献太多,随手引一篇。[5]
一定要强调的是,单亲爸爸/妈妈也能给孩子完整的爱;婚姻不幸的家庭里,也有很多无条件爱孩子的、认真负责的父母,和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
心理学理论都是基于统计学,描述的是平均情况。并非所有父母都会将婚姻的不幸转嫁到孩子身上。
俩大人拉扯一个小孩已经够难了。
既当爹又当娘,为了孩子坚强起来,自己撑起一个家的父母们,你们真的辛苦了。
特别强调几点:
1.不制造男女对立。无论婚姻还是育儿,都需要夫妻双方的平等付出。
我相信,「一个父亲能为孩子做的事情有很多,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爱孩子的母亲。」
同理,我也相信,「一个母亲能为孩子做的事情有很多,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爱孩子的父亲。」
2.支持或者证伪一个假说,要靠严谨可重复的观察,实验和数据。人和人间的个体差异巨大,我们的个人经历只是个例,不构成科学证据。所以,请不要用「你说的理论和我的经历不符,所以是错的」来杠我。
http://www.dxsbao.com/art/3479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