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方面,对学生的歧视态度或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厌师、厌学的心理,导致成绩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越差越歧视,越歧视越差。
在心理方面,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发展阶段,还未成型,对学生的歧视态度或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发育,形成心理障碍。对差生的歧视是精神上的体罚,它将伤害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长期的嘲讽、恐吓、侮辱等语言或对学生不闻不问,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与抗拒心理,严重的歧视使学生走向两个极端:或是极度自卑,产生封闭心理,将来无法适应社会,生存艰难,成为社会的包袱;或是桀傲不驯,产生逆反、报复心理,将来成为社会的潜在危险。
二、校园歧视产生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是校园歧视产生的根本原因
校园歧视现象的产生有多个方面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在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下,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忽视能力和人格的培养,学校、
教师、家长几乎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学生的分数上,导致对分数的顶礼膜拜,使学生的生活分数化,只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来给学生贴上等级标签。不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实行单一的考试制,学生的考试分数是衡量优生差生的唯一标准,这种单一的衡量标准,看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能,这样就误导教师、家长及社会其它成员对所谓的差生产生错误的认识,使他们感到失望,导致歧视的产生。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考试机制,对差生的歧视会永远存在。
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建立在升学制度基础上的教师考核制度,几乎都以学生的成绩来鉴定教师的教学水平,这就迫使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分数上。而忽视能力培养、心态培养。当学生的分数影响到教师的考核水平时,学校对老师进行排名,奖优罚劣时,受歧视的教师便把这些转嫁到差生身上了。因为学生的分数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成绩好的学生,自然会给班级和老师带来荣誉和好处,成为老师眼中的“香饽饽”。成绩差的学生,很可能拖班级考评后腿,让老师辛苦的汗水付之东流,这时候老师会产对“差生”产生不满情绪,并把这种不满的情绪只能排解到差生的身上。
http://www.dxsbao.com/art/3474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