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了解到这本书是老师布置作业时,从题目来看,就觉得比较理论化和学术化,想来读着应该比较艰难。当打开这本书开始读时也确实如此,它没有一般历史书的故事性,而是从史学角度的理论分析。但从枯燥的理论中,我在一定程度上能逐渐跟着作者提出的问题深入,从而找到有价值的点,有兴趣的点。读了此书,我对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多了一层了解,下面便谈谈我的一些收获、感悟。
中国封建社会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就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这是《兴盛与危机》一书的中心观点。全书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论述,讲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无组织力量及社会结构的老化,变法与动乱,中国封建王朝的修复机制,超稳定系统,魏晋南北朝亚稳态结构,意识形态结构的系统分析,社会结构与文明演化,数学模型和王朝寿命研究,并借此进行了观点的佐证,相比他人从材料中得出观点,本书独树一格。
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为什么如此稳定呢?读了此书,我稍微归纳列举了我认为的几个点。第一,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的原始积累被中断,资本主义未萌芽或始终处于萌芽之中。资本主义因素处于中央和郡县城市的强控制之下,缺乏中介,难以结合,不能出现新的社会结构。第二,中国封建社会能在变法和动乱之中维持自身封建的性质,具有奇异的修复能力。变法以维持统治为目的,不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农民起义或兵乱以覆灭旧王朝为目的,但随之出现的依然是一个封建性质的新王朝。第三,社会意识形态是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的工具。例如汉朝汉武帝借助儒家学说加强大一统,从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没有一个人长生不老,也没有一件东西永久长存。我们的一生不是一个古老的负担,我们的道路不是一条漫长的旅程。”歌德的这句话蕴含着巨大的哲学意义,让我印象深刻。黑格尔也说:“凡是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会灭亡。”由此观之,中国的封建王朝几乎每个两三百年就会出现一次王朝的更替,一个王朝总是从发展走向盛世再走向衰落,这便是必然趋势。从官僚机构来看,一个新王朝开始建立时,官僚队伍饺小,而且较廉洁,机构效率也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机构和官员越增越多,冗官滥吏就像官僚机器中的废物那样,越积越厚,最后,造成官僚机器生锈、腐坏。这是因为统治者给予官僚们的特权和与特权不相称的低薪。
让我记忆颇深的是作者关于社会结构的剖析。作者将社会结构比喻成一个容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进步是水,当社会结构进化,它容纳生产发展水平的限度也就增大了。但这种演化却并不意味着立即显示出生产水平的提高,它只是提供了生产水平的更大提高的可能性。桶装水的比喻让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木桶原理。社会结构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的文明创造物之间的某种确定性关系和组织方式。它普遍表现为家族血缘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以及发生这些关系的方式和媒介。那么 这些普遍关系就是这个木桶上的木板,最短的那块木板限制了社会结构所达到的最优状态。通过这种剖析,我对社会结构有了一定认知。
作者在写作手法上,高级多样,值得借鉴和学习。作者为使论述更具说服力,反复运用否定之否定手法,对比手法,矛盾论手法。比起一味注重简洁性,否定之否定运用于文章中,能使读者感受到文章的严谨性和不可辩驳性,增加说理的力度。对比手法也不是说照搬他人的观点,是借鉴运用他人观点,并与自己的观点相比较,从中得出结论。多种手法的运用能使文章更具有层次感、立体感,而不是显得那么单一。作者的思维方式上在一定程度也值得品鉴。作者在书中始终强调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分析方法,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问题,保持一个清晰的目标和高远的视野,从而整体把握问题。但我认为宏观的把握一定程度上还是离不开微观分析,细节是基础。
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之久,是世界上仅有的。作为学历史的学生更应深入了解研究这一中国特色,便让我们从《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一书始吧。
http://www.dxsbao.com/art/3222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