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手写留言爆红网络,感动之余也有反思
“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孰能名利,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逼,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
这段话出自一位叫吴桂春的男子,2003年,他从湖北老家来到东莞工作,不知不觉间,吴桂春已经在东莞打工17年了。受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吴桂春打工的鞋厂停工倒逼,无奈之下,他打算返乡。临行之际,吴桂春再次来到图书馆写下了对它的不舍和留念。6月25日,东莞图书馆官方微博转发这张图片,表示“我们一直在,等您再来!”随着多方媒体的陆续报道,吴先生的事迹在社会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有热心的网友表示愿意给他提供工作岗位,当地人力资源部门也主动联系吴桂春,提出帮助他找到新的工作,圆他的读书梦。
而根据媒体最新消息报道,在东莞市政府的帮助下,吴桂春顺利成为一名环卫工人。中国一直重视农民工就业情况及其子女生存状况,但是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政府的力量也显得“微乎其微”。东莞位于广东沿海地区,以制造业著称,但是疫情导致海外订单大幅减少,许多务工人员面临着就业难、就业时间短等问题。吴桂春找到工作的背后彰显的是社区和部门的人文关怀,政策和条例是冰冷的,社会竞争是残酷激烈的,但是人们的关怀确实温暖的。提出帮助的热心网友也好,东莞市政府也罢,他们的行动都体现了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尤其是失业农民工的关注。
而老吴自身受到这么多关注也不是空穴来风的,他在东莞生活17年,其中有12年都在图书馆看书。在这个人们痴迷六便士的社会,吴桂春却沉浸在书籍里寻找着自己的月亮,这份精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十分难得的。对吴桂春而言,在外漂泊的十多年,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图书馆不仅给了吴桂春一个接触更广大世界的机会,更让他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二个家”。
细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中国大量中西部的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前往沿海城市寻找出路。他们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条件,更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与祖辈相比,他们见识了家乡以外的天地,认识和接触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而老吴,他追求的不只是生活上的富足,还有思想上的境界。喜欢阅读,或许是能够忘记打工的辛苦,亦或许是能够丰富自我学识,无论哪种形式,阅读都给老吴打开了新的天地,带给他安慰,成为了老吴生活中的“必需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部分图书馆存在着名不副实、形式主义等现象,对外来人员也有着诸多限制。但是,东莞市却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用处发挥到最大,免费向吴春桂这类农民工开放,图书馆在得知吴春桂即将离开时还表达了自己的祝福。或许,其他城市都应向东莞市学习,合理利用文化设施,办法自己的图书馆。
一个图书馆与一位农民,这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主体,却编织出了感人的故事。社会的贫富差距很难快速缩小,但是精神差距却可以逐步减小,在不起眼的位置,图书馆依然承载着许多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http://www.dxsbao.com/art/2641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