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校园“害”还需教育之力
文/郑咏绮
近日,湖北银保监局表示,将不断完善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校园正规银行信贷产品供给,降低贷款办理门槛,力争按照每个学生消费贷款5000元左右标准,向湖北省大学生投放80亿元至100亿元消费信贷。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此项政策的出台,虽可能让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有了合法的贷款途径,非法校园贷得到有效遏制,但校园贷盛行的背后,实际体现出大学生金融意识和金钱观教育缺失的普遍现象。
近年来,校园贷问题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陷入非法校园贷泥潭的新闻并不少见。引人深思的是,非法消费贷作为高利息行业,虽能满足暂时的消费需求,但其高利息和高风险的性质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因此在成年人群体中的生存空间并不可观。但校园贷近年来却掀起盛行风潮,是因为其针对特殊的受众群体——大学生。
刚脱离父母,完全自理生活的大学生,缺少一定的生活常识和自理能力,当消费需求亟需满足时,面对披着“普惠”“科技”“互联网”等外衣的校园贷,辨别是非、拒绝诱惑的能力还不足,不经意间便掉进了校园贷的陷阱。他们缺少一定的金融常识和金融风险意识,对合法合理的消费贷内容了解甚少,对于非法校园贷的危害更是一知半解,这就导致了非法校园贷在大学校园有了生存之地。
非法校园贷的疯狂滋生,在另一面也反映了大学生缺少了正确的金钱观念和财产管理意识。当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时,这就意味着他们开始了完全自主的生活,他们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而是需要每月自己规划生活费的支出和存储,这就对大学生的财产管理能力提出了考验。
9月开学以后,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对其本省的大学生月均生活费进行调查时发现:“调查人数中52%的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左右。”虽然各城市的消费水平不同,但大多数学生的生活费在1500元内已经可以维持基本生活,还可以满足适当的个人消费需求,就算有较大的消费需求也可以通过存钱来满足,所以对于普遍的大学生而言,并没有借助消费贷的必要性。
但对于那些缺少正确金钱观和理财能力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却无法抵抗消费贷的诱惑。由于他们习惯于父母的给予,缺少节约意识,对金钱没有正确的认识。但步入大学后,他们的消费需求无法再被无限满足,再加上理财能力的匮乏,无法对生活费进行合理规划,便容易走入非法校园贷的错误道路。
在大学生的金钱观教育和金融启蒙教育上,家长和学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应适时表述挣钱不易的社会现状,言传身教节约的优良习惯,并从小引导子女学习养成理财能力,懂得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行为。在子女步入大学后,给予子女合理数目的生活费,做到不纵容不溺爱,规范其消费行为。学校在大学生的金融启蒙教育上也不能忽视,应当重视金融老师或权威人士对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教授,以及非法校园贷的案例分析,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提高大学生的警惕心和防骗能力。
而消费贷并不是大学生的必要需求,其在给大学生消费提供便利性的同时也加重了其消费负担。虽校园消费贷有了合法化的途径,但其实质上还是一种提前透支消费。在大学生偿还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其存在虽能满足一时的消费快乐,但给大学生带来的还是长久的消费压力。合法校园贷虽缩小非法校园贷的生存空间,但并没有提倡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其实质上依然是“校园害”,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消费贷的合法化虽能治理非法校园贷,但却治标不治本,无法改变如今大学生金钱观不正的现状。根治校园贷的不良影响还需从源头治理,家长和学校在金钱观和金融教育的方面不能缺位。为大学生披上防骗和理财的安全盔甲,才能让大学生不为消费贷所累,不依赖于校园贷,做到合理理性消费。
http://www.dxsbao.com/art/2543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