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教育,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就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教育应该是这样的吗?在我看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近年来,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对“教育惩罚”给予批判,很多教师更多的是使用表扬的手段,他们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至关重要;对学生进行教育惩罚是不仁道的,是对受教育者身心的严重迫害。因此,他们不敢对学生进行惩罚,甚至到了谈“罚”色变的地步。
事实上,在一片叫“好”声中成长的学生似乎并不好。假如有一天,学生确实做错了事,老师只是稍稍流露出惩戒的意思,他立马觉得天旋地转,内心的不平衡感与失落感迅速把他们拉到失望的边缘。在这种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往往很弱,稍有挫折就心灰意冷。然而社会是充满惩罚的,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活在掌声中,也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让学生学会面对失败和惩罚,最简单的就是从平常的教育过程中慢慢渗透。做得好就要奖赏;做得不好,也需要及时的惩罚。奖惩分明,内心也就平淡而不起波澜了。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又给了学生一把衡量对错的标尺,让学生更加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此,惩罚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有人认为,只有羊群需要牧羊人赶,马需要鞭子抽打,人是不同于牲畜的,应该用教化的方式来教导而不是惩罚。首先,他理解错了,教育惩罚不能与体罚划等号。再者,教育中的惩罚并不是冷酷无情的。相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了情感基础,教育就变成了冷冰冰的知识传授。研究证明,不成功的惩罚都过分依赖强权而缺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平等的气氛中对话、协商与共同参与。例如,学生因为没有好好背诵,考试中没有默写出诗句,被老师罚抄50遍课文就偏离了教学目的,是仰仗了强权的、不恰当的惩罚。学生往往会不服气,走更极端的道路。如果教学中的惩罚动机纯正、力度适当、公平公正、一视同仁,那么相信学生也会渐渐领悟老师的良苦用心,树立“老师的惩罚是爱的教育”的信念,师生同心,教育目标也就在自然而然中达成了。
教育是一种唤醒、一种激励,有十八般武艺就应该都用上,其中包括惩罚。惩罚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社会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过,在教育中实施惩罚,要求教师要提高师德修养,学校要制定好透明、公正的奖惩制度,学生要善于体会老师的心意,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
http://www.dxsbao.com/art/234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