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夏敏)傲慢偏见,总是相辅相成,而产生的根源似乎来源于每个人的见识和相互沟通的程度。作者从女性视角,细致的描写了伊丽莎白对婚姻,家庭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理解和参与。
伊丽莎白在一开始,只是道听途说关于达西的种种行为,便先入为主的下了定论,和威克汉接触之后,又一厢情愿的把威克汉当成了白马王子。直到后来,收到了达西鼓足勇气写的一封信,这才开始重新思考这些问题和自己与达西的关系,再加上达西的表弟威廉的旁敲侧击,才使她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一直是错了。但,她自然不愿意放下架子承认错误,挽回局面,要不是她的舅妈带她参观了达西的住所,巧遇了达西,这段姻缘也许还要再耽误更长的时间。相比伊丽莎白的固执保守,达西采取了更多的主动,通过各种帮助和不断出现在伊丽莎白及其亲属周围,令她回心转意,最终束手就擒。而伊丽莎白还要感激达西为自己做的改变。傲慢,偏见,都来自于人的主观,伊丽莎白和达西各自的行为,证明了,行动和沟通是化解傲慢和偏见的良药,而固执己见和自我封闭,则是产生傲慢和偏见的根源。
这部小说中,对于事件的驱动,隐隐看到了金庸小说的影子,所谓,无巧不成书。一个个不受主人公主观意识决定的事件推动故事展开,主人公伊丽莎白,贝内特一家,目标,达西,宾利,主要阻碍,表哥林斯顿,威克汉,宾利的妹妹,最终是凯瑟琳夫人。但最大的阻碍,还是伊丽莎白自身。作者想象力和生活经验丰富,熟练运用各种技巧,完成了一个完美的故事。
这部小说,也使我看到了作者的性格,她总是忍不住在小说叙事过程中加入了非常主观的各种用词和猜测,也许她担心读者对她塑造的角色会产生误解,没有按照她的想法来理解。我猜想,作者应该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性,她要求完美,不能容忍一丝丝的瑕疵,即使有,也要通过各种方法让他们消失。伊丽莎白最终摆脱了自己讨厌的家庭,投入了达西先生的怀抱,但她是有义务让自己的姐妹和家庭在整体上有提高的,就算提高不了,也不应该鄙视他们。人终有犯错的时候,要给他们时间,等待他们改正。像作者这样一棒子拍死,不正是傲慢与偏见的典型吗?
http://www.dxsbao.com/art/2183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