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森林,该从哪里开始讲起呢?
是从片头市子说的那段话开始吗?那个日本东北的小村庄,那些勤劳又淳朴的村民,那片承载着他们欢声笑语的土地,那个骑自行车半个小时才能到达的农民合作超市?又或者,是从市子的美食开始说起吗?滑溜溜的蕨菜,比糯米还软糯的糖炒栗子,自制的伍斯特酱油,还是那道雨久花泥呢?
如果都不是,那么就只能从市子的妈妈说起了。可是,面对这个整部电影出境不超过两分钟的人,又要说些什么呢?文艺片大都是朦胧的,朦胧中有一个若隐若现的轮廓,当你想去抓住它,想把这个轮廓印在脑海里时,却发现自己仍旧置身于迷雾,找不到残留的一丝痕迹。
《小森林》中的朦胧意味是无法凭借简单的文字来将其描述清楚的,所有的描写无非是在这片迷雾中可以抓到的仅存的一点信息。虽然是一部很朦胧的电影,但是看完之后却不会有黏腻之感,而是使人感到久违的畅快,这是因为里面的美食无时无刻不在刺激你的味蕾,当然更大一部分原因是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令人心向往之。
《小森林》中阐述的田园生活是邻里之间亲如一家,妯娌之间相互拉家常,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菜园子,无论四季更迭,大家总是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冬天的小森既萧瑟又寒冷,但是只要有大家在的地方,就总是热腾腾的冒着热气。无论是夏秋篇还是冬春篇它们都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特立独行的气质让无数影迷都对它不吝赞美,豆瓣8.9的评分就是最好的证明。雨后的树叶,天空中盘旋的老鹰,骑着单车穿梭在林荫路上的市子,白雪王国里的树,就算把它定格成一部风光片,它也配得上这些称赞。
《小森林》是一首田园牧歌,是一种很多人望而不得的生活态度。不得不是因为无能,而是缺乏执行的勇气。谈及中国人的隐士,陶渊明和李子柒便会被放在台面上来,后者最近因为开始涉及商业人设也逐渐崩塌,已经不能再跟靖节先生相提并论。中国人的隐士,似乎已经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悄无声息的销声匿迹。
但如果发生在日本,就一点都不稀奇。日本土地贫瘠,灾难频发,不像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非常,恶劣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国家是被上帝抛弃的“弃子”,为了更好地生存,日本人民勤劳刻苦地耕作、坚韧不屈。因为他们知道灾难随时降临,而对眼前的一切倍感珍惜。这种“弃子”文化被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而代表着“弃子”文化的“弃子”电影也逐渐的被搬上了荧幕。
《小森林》就是一部典型的弃子电影。市子柔软又坚韧。骄傲地守护着土地,听风食雨,即使独自一人,也对生活毫无怨言。妈妈走了,她就在家里等妈妈回来;天气太湿了,她就在夏天架起火炉除湿;温度太高了,她就利用火炉的余温做自己喜欢吃的面包,一边看书一边闻着面包的香味,即使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她的心里想的也还是那个即将出炉的面包而对自己的状态浑然不觉。从美食的层面上来看,《小森林》跟《深夜食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深夜食堂的料理治愈那些午夜还在忙碌的孤独行人,市子的美食治愈自己。
《小森林》的确表达了现代人心底的一些小确幸,但是它也着实隐藏了小确幸背后的不堪。剧中的市子总是一副文青打扮,面对这种生活,她始终保持着淡然,但是,长时间的劳作真的会让她一直保持这种心态吗?看着自己日渐衰老她是否会一直淡然下去?一生粗布麻衣,一直被禁锢在这个小小的村庄而失去领略世界的机会,她是否还是会始终如一毫不后悔?答案只有编剧知晓,但我知道的是她不会再像剧中那样优雅粉嫩。但或许也正是这一点失真,更能唤起观众心底的那份向往,毕竟时刻处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压力与竞争的社会,总还是要有一个精神寄托。
http://www.dxsbao.com/art/1485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