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麦秆承古绘今,匠心续史传情——“非遗韵·乡村情”乡村振兴调研团在兴文麦草工艺合作社体验

来源: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高远鹏 李昊燃

走进二楼的制作室,刚刚还在嬉笑打闹的队员们便立刻安静了下来。房间内井然有序,一位位制作麦秆画的老师傅们都正专注于眼前的作品,细细长长的麦秆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了小小的松针、精细的花瓣、凤凰的羽毛以及苍劲有力的麦秆字。

麦秆艺韵,匠心独韵

带着对麦秆艺术的好奇和崇敬,8月6日,“非遗韵·乡村情”乡村振兴调研团一行10人,再次来到位于蒲城县苏坊镇的兴文麦草工艺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学习和体验麦秆画的制作技艺。落座后,传承人贺小媛老师便给我们每人手里发了一些麦秆。据介绍,麦杆画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过程全凭手工完成。在选择麦秆时,以厚实、粗壮、色白者为最佳,因此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挑选,再进行浸泡防腐处理,让它时刻保持的自然光泽和纹理。麦秆经过泡、蒸、漂、熏之后,再剖开整平,进行烫色,充分利用麦秆本身的质地,结合温度的高低,对每个部位分先后处理。在制作过程中,要运用现代工具,通过烫色、剪裁、粘贴等手法,按照一定的主题制作。在贺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按照步骤尝试了一些简单的图案,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序却是最考验耐心的,而真正想要让每一副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没有几十年的功夫,怕也是很难达到。

麦秆艺海,卓越领航

据贺老师介绍,麦秆画这一技艺在蒲城县传承已久,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人们婚丧嫁娶、民间活动的礼法,也不单单只是一种装饰品,更是因为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一工艺还是私塾教育中一项必备的基础手工课。因此,当地很多家庭中的老百姓多少都懂一些。建国之后,随着私塾教育的消失,这种在孩童阶段开展的手工教育也就随之被其他课程所替代,麦秆工艺也失去了延续的教育基础,仅仅在一些有着手工艺传统的家庭中延续。

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渭北平原这片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土地上更是如此,小麦这一重要的粮食作物,它不仅提供人们日常物质所需,更是在人们日常劳作之余给大家带来了精神上的富足。每一副生动的作品,都展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期许。它更是一种时代的印记,一种劳动精神的体现,一种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保护和传承好这一人类宝贵的财富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一个命题。通过体验麦秆画的制作流程,我们对这一民间工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让我们对传承这一技艺的大师们肃然起敬,这一幅幅作品承载的不仅是作品本身的含义,更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农耕文化,是立足千百年传统的“东方智慧”,更是劳动者们劳动精神的体现。今天是满载而归的一天,是让我们感到重任在肩的一天,保护非遗文化,我们永远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83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2022年7月26日清晨,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暑期调研队与众多大学实践团队共同徒步来到宝塔山下,在出征仪式结束后,迎着烈日,团队们一起攀登宝塔山。在讲解员老师的带……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2022年7月26日,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延安实践团队的青年们齐聚延安宝塔山会师广场,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与诸多队伍共同见证和参与“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齐唱抗大校歌,感慨红色精神

2022年7月26日,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调研队与众多实践团队共同来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进行参观与学习。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土地革命战争和……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用外语讲好红色故事

2022年暑假,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调研队前往延安,追寻红色记忆,在时代下传承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主要内容包……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教学

2022年7月23日晚,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中共延安市委党校机关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冯云星在基地开展《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教学。冯老师按照……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学习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

2022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我们步行到达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重温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追忆红色革命精神。参观完中共中央西北局……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之行

2022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我们步行到达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重温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追忆红色革命精神。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追忆红色时光——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2022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我们来到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重温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追忆红色革命精神。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播撒红色火种,守护绿色希望

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的关键转折点,意义非凡。它所孕育的“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

湖南师大赴长郡双语实习队实习工作安排会议顺利开展

2025年4月24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赴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实习队实习工作安排会议在长郡双语实验中学科技楼四楼历史教室召开。会议…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举办西部计划宣讲会

2025年4月22日,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成功举办了一场线上西部计划宣讲会。此次宣讲会由何佳威担任主讲人…

“定格生活中的化学”,一起探索生活中的乐趣

本文作者:杜欣朔姜兰翔近日,一场名为“定格生活中的化学”的主题活动于线上火热进行中,为同学们开展一场与众不同的化学探…

传媒技术学院开展“心暖宿舍 情系你我”故事分享会活动

为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室友间的情感联结,营造和谐友爱的宿舍氛围,4月24日,传媒技术学院平安社区管理中心于学苑…

最新发布

踏寻古村足迹,唱响红色旋律,南信院学子白沙行
7月盛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红音乡传”实践团一行,顶着炎炎烈日,走进了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天王镇白沙村,开展了一场以“古村行迹·红音乡传”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探寻古村的…
妇联实践行,大学生展风采
在骄阳似火的夏日,一场充满活力与担当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烟台市福山区如火如荼地展开。来自曲阜师范大学里巷相望实践队的的大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妇联组织的宣传活动中,为妇女事业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认真…
走进社区,了解民生
近日,一场关于合肥蜀山区社区的调研活动在热烈而有序的氛围中展开。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蜀山区社区的各项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推动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一、调研背景合肥市蜀山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
化学与化工学院里巷相望实践队暑期深入社区开展敬老服务活动
在这个炎热的暑期,化学与化工学院里巷相望实践队的一群充满爱心与活力的学子们走进社区,为老人们送去了温暖和关怀,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敬老服务活动。活动伊始,学子们精心策划,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服务内…
汽院学子三下乡:扭出精彩
扭扭棒也被称作为“绒花”,历史十分悠久,工艺相传始于唐代,盛于明清。绒花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绒花由天然蚕丝和铜丝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的,多用于旧时民间的民俗节事与礼仪装饰之中。扭扭棒…
汽院学子三下乡:“扭”出无限想象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提高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我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意扭扭棒,“扭”出无限想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简单的扭扭棒花制作,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手工艺术的…
汽院学子三下乡:果色斑斓,创意无限
水果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同时,它还能通过组合搭配,制作出色彩缤纷的水果拼盘,使人们得到艺术的欣赏、美的感受。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劳动教育氛围,…
安徽工业大学”乡约青春“志愿团队成员李宾谈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
乡约青春: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心得体会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能够抽出时间参与志愿服务,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场关于青春、责任与成长的深刻体验。当我踏入“乡约青春”志愿服…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暑期返乡社会实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知识,走出校园,参与社会活动、志愿服务、实习等实践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下是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收获和成果。主要内容1.社区服务:参与社区志愿活动…
传承非遗技艺,燃烧青少年艺术之梦
当艺术的笔触与城乡的土地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为了照亮社区青少年儿童的假期生活,科普传统非遗文化,这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机会,更在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