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阳新布贴,传承非遗文化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吴雨婧

为走近传统文化,探索阳新布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于2024年7月7日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深入了解阳新布贴,解锁千年民间智慧。此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阳新布贴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传承现状,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认识和喜爱这一非遗文化。

阳新布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展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中,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在洪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参观了阳新布的有关作品。玻璃内陈列着一幅幅精美的阳新布贴作品,从传统的布贴作品、到现代的壁挂、装饰画等,无不展现出阳新布贴的独特魅力。队员们被这些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布贴作品所吸引,纷纷驻足观赏,仔细聆听洪老师的介绍。

图为洪老师介绍布贴作品 吴雨婧摄

据了解,阳新布贴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以黑色或深蓝色的布料为底,用各种颜色的碎布剪成各种形状的图案,如人物、动物、花卉等,然后用针线缝缀在底布上,形成一幅幅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作品。阳新布贴的图案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日常生活,寓意着吉祥、美好和幸福。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当地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阳新布贴的制作工艺,“拾遗”团队来到阳新文化馆,体验布贴制作。在这里,队员们有幸见到了阳新布贴的省级传承人孔老师,并亲身体验了阳新布贴的制作过程。孔老师耐心地向队员们介绍了阳新布贴的制作工具和材料,如剪刀、针线、布料等,并现场演示了如何剪裁和缝缀布贴图案。队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纷纷拿起剪刀和针线,尝试制作自己的阳新布贴作品。虽然制作过程并不容易,但队员们都非常认真和专注,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阳新布贴,队员们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图为孔老师传授布贴制作技艺 吴雨婧摄

经过一天的实践,“拾遗”志愿服务队对阳新布贴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队员们认为,要想让阳新布贴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大对阳新布贴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同时加强对阳新布贴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阳新布贴的传承和发展,为其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个人则应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自觉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图为拾遗队员制作布贴 吴雨婧摄

在此次三下乡走近非遗文化阳新布贴的活动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阳新布贴,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和学习,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每一块布贴背后所蕴含的匠心与智慧。

这是一种传承千年的技艺,凝聚着无数先辈的心血和创造力。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浓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与传承人的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他们对这门艺术的坚守和热爱,那种执着和专注令人动容。他们不为外界的喧嚣所干扰,默默守护着这份文化遗产,让我们明白了传承的意义不仅在于技艺的延续,更在于精神的传递。同时,我们也意识到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商业化的浪潮冲击下,阳新布贴这样的传统技艺逐渐被边缘化。然而,这次的经历让我们坚信,只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去热爱、去传承,非遗文化就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让更多的人了解阳新布贴的魅力,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石。(通讯员 吴雨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86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用好盐碱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7月14日,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实践团河北小队来到河北沧州黄骅仙庄片区参观学习。沧州临近渤海湾,土地盐渍化程度高,地下水水位低,矿化程度高,植物处在重度碱性环境下,该地的农业生产…… 刘凤淇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捷昵非遗展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7月16日,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实践团河北小队一行人来到了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的捷昵非遗展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 刘凤淇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圆,感受乡村振兴时代风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共青团“三力一度两保障”工作格局,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高校“…… 刘凤淇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实践团赴正定荣国府参观学习

7月15日,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实践团前往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的荣国府参观学习。荣国府是曹雪芹小说《红楼梦》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那么正定县为何会建造荣国府呢?到达荣国府景区附近队…… 刘凤淇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实践团赴塔元庄村实践学习

7月16日,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实践团前往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进行参观学习。塔元庄村位于滹沱河北岸,距离正定县城1.5公里河滩面积达3000亩,而耕地面积是非常贫穷的。但近些年来,塔元庄村…… 刘凤淇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矿业大学学子赴塔元庄村参观调研 学习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塔元庄村进行参观学习,深入调研了塔元庄村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塔元庄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 隋得健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查看全文 >>

沧州市后仙庄村盐碱地振兴和黄骅面花非遗工坊闪耀光芒

沧州市,2023年7月14日下午——今天,梦中国实践团队莅临沧州市后仙庄村,考察该村在盐碱地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参观了当地著名的黄骅面花非遗工坊。在村委会主任刘先生的陪同下,实践团…… 韩若冰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实践团三下乡实践活动

7月14日,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暑期实践团河北小分队前往河北沧州黄骅市的仙庄片区实践学习。跟随习总书记的脚步,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带给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体会在共产党人带领下人民群众…… 刘凤淇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沧州交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宣讲

沧州交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宣讲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让黄骅市中小学生更好…

“红色侦探团:揭秘遵义会议的历史密码” 青少年趣味宣讲活动

2025年2月26日,一场独具创意的“红色侦探团:揭秘遵义会议的历史密码”青少年趣味宣讲活动在湖南农业大学第十教学楼成功举办…

“遵义精神快闪:让红色旋律在校园和社区飞扬”创意宣讲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遵义精神,2025年2月23日,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筑梦星火青年志愿服务团在…

遵义精神在身边,红色基因代代传 ——社区青少年红色故事分享会

2025年2月22日,“遵义精神在身边,红色基因代代传”青少年红色故事分享会在东沙社区隆重举行,吸引了众多社区青少年及家长的…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青马工程”暨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开班典

4月23日,教育科学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暨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开班典礼于教科楼301会议室举行,院党委副书记缑星,专职辅导员刘…

最新发布

桑梓寻梦实践队:支教践初心,筑梦伴成长
在这个充满热情与挑战的夏日,我有幸成为大学生“三下乡”支教队伍“桑梓寻梦实践队”的一员,在临沂市兰陵县孙于沟村参与开展了一次支教活动,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这不仅是一次对乡村教育的支援,更…
农产调研新征程,发现乡村新机遇
2024年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湖北荆门马集村,积极开展有关特色农产品甜柿的调研活动。马集村的甜柿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但在产业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瓶颈。“志远”…
觅得儒学精髓 体验中求之思想
实践中觅得儒学精髓,体验中求之思想感悟在当代中国,教育强国的战略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瑰宝,如何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如何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相…
弘扬儒风,助力强国
扬传统儒学之风,助强国教育之兴中国青年网烟台7月22日电(通讯员董政音)“儒道千年传,文明之基石。仁义礼智信,德行立天地。”此乃儒家文化之精髓所在,犹如星辰,照亮古今之路。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
湖北学子三下乡:乡村烟火,照亮振兴之路
大学生网报荆州8月1号讯(通讯员曾刘宇)随着夏日热浪的滚滚而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踏上了“三下乡”的征途,我们深入乡村,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心灵感受乡村的烟火气息,以实际行动照亮乡…
赴淮北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参观学习: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2024年7月15日,来自来自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李青青、吴蕊蕊前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的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让成员们深入了解淮海战役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
生命之舟,在苦难中航行——《活着》
余华的《活着》是一部穿透岁月尘埃,直击心灵深处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幅用文字勾勒出的生命画卷,展现了人在极端困境中的生存哲学与情感深度。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引领读者穿越历史…
7.4马鞍山社会实践心得
在7月4日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参观了马鞍山博物馆,深刻体会到这座城市的丰富历史和文化。与南京博物院等大型博物馆相比,马鞍山博物馆更具地方特色,展示了这座“诗城”的独特魅力。李白、白居易等伟大的…
“志远”志愿服务队助力荆门马集村甜柿调研
2024年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深入湖北荆门马集村,展开了一场针对当地特色农产品甜柿的调研活动。马集村以其优质甜柿而闻名,但在市场推广和产业发展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
为有担当多壮志, 助农先锋谱新篇
为有担当多壮志助农先锋谱新篇7月19日,随着夏季热浪席卷而来,“助农先锋”李保国志愿服务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红旗街一家羊场的旅程。此次助农活动旨在走进红旗街,探访家庭传统养殖户,寻求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