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企业对话启示录:探寻乡村文旅的振兴策略

来源:湘潭大学商学院 作者:赵宇萱 吴雨萌

(指导老师:夏小霞)(通讯员:李紫菱、谭晶晶)(责编: 赵宇萱 吴雨萌)为深化对企业联动在乡村振兴中所扮演角色的认识,明确团队后续的战略规划,7月25日,湘潭大学草本道团队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山谷居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谷居民”)艺术总监易华的引领下,参观了该公司总部,并展开了一场极具启发性的调研对话。

图为“山谷居民”创意产品 湘潭大学谭晶晶 摄

“当代苗族文化的传承需要现代技术的加持”

草本道团队探访“山谷居民”,探究其稳步发展的奥秘。步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身着五彩斑斓苗族服饰的人体模特,她们展示了苗族女性的独特魅力。展厅内,银饰作为苗族女性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穿过展厅左侧,一片静谧的空间呈现在眼前,这是易华精心打造的苗族文化体验区。在这里,访客可以亲身感受苗族风情,体验精湛的刺绣技艺,品尝地道的苗族美食。

继续前行,一件精美的苗族婚嫁盛装吸引了团队的目光。金线绣出的独特图腾,轻盈的纱质外衬,彰显了苗族婚嫁文化的独特魅力。转至右侧,模特展示的不再是传统银饰与苗服,而是融合扎染艺术与现代设计的服饰,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统一。配饰也由粗犷的银项圈转变为精致的小项链,包包则演变为各式双肩包、钱包等。值得一提的是,以苗族刺绣为灵感的蓝牙音箱等科技产品也亮相展厅,易华自豪地表示,这是将苗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成功尝试。她们团队在制作过程中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兼顾了现代感,使苗族服饰焕发新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此外,展台上还陈列了书签、保温杯、冰箱贴等文创产品,这些都是易华团队多年来的心血之作,既实用又富有创新精神。易华坚信,创新既要致敬传统文化,也要紧跟时代潮流。

紧接着,易华带领团队参观了设计部门的工作室和生产部门的工作间。尽管团队人数有限,但承担的工作量却十分庞大。易华坦言:“我们的生产规模还远不能满足设计创意的需求。”她对团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深信只有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深入挖掘苗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将苗族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图为易华女士为草本道团队介绍公司荣誉 湘潭大学李紫菱 摄

“我从没想到这条道路这么坎坷”

易华的人生轨迹,宛如一部交织着梦想、坚韧与创新精神的交响乐。在大学时代,她就读于通信工程专业,并在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电信公司的技术员工。然而,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逐渐消磨了她的热情。在这段迷茫与挣扎的日子里,一本《人性的弱点》赋予了她追求改变的勇气。于是,易华大胆地向公司提出了转岗至市场部门的申请,并成功通过了公司的考核。尽管她性格内向,这个新岗位对她来说同样充满挑战,但易华并未因此退缩,而是继续从书籍中汲取力量,在《羊皮卷》的启发下,她一步一步跳出舒适区,最终蜕变为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

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后,易华并未止步。她内心深处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尤其是对苗绣的情感,始终在召唤着她。这种自幼培养的情感驱使她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辞去工作,回到家乡,追寻她心中的那份热爱。在家乡,易华租用了一间简陋的仓库,在那仅有的几平米空间里,两台缝纫机成为了她梦想起航的舵与帆。在三十岁的年纪,她带着对苗族传统文化的热爱,踏上了创业之路。五年的时间里,五次搬迁,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易华感慨地说:“我从未想到这条路如此坎坷,但我从未后悔。”2014年,易华与伴侣携手共创了“山谷居民”这一品牌。十年风雨兼程,如今的“山谷居民”荣誉满载,先后斩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国湖南旅游产业博览会旅游商品大赛”“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企业创意产品更被选作“国礼”赠予世界银行行长。而易华本人,也成长为州级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承人。

在此期间,易华不断探索如何最大化自己的的爱好价值,最终开辟出一条经济文化双赢的特色发展之路。她通过湘西州妇联组织,精心策划并建立了三个手工苗绣基地——花垣县十八洞苗绣基地、凤凰县老家寨苗绣基地和吉首市坪朗苗绣基地。此举不仅为她的创业之路添砖加瓦,也推动了苗绣基地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居民收入,为湘西的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潜力。苗绣,这一古老而璀璨的艺术形式,在易华的带领下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光彩,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让大家从认识‘山谷居民’,到愿意深入‘山谷’,成为‘居民’。”

在探讨企业业绩时,易华详细阐述了公司的业务布局。她指出,公司的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了从苗绣产品到文化创意产品的多个维度。设计团队巧妙地将现代需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出了多样化的创意产品,成功在市场上开辟了一片专属天地。此外,公司还致力于以苗族文化为核心,深度挖掘和整理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将其应用于体验和运营之中,并通过跨界资源整合,与现代商业逻辑相结合,对民族地区旅游景区进行深度、高品质、市场化的文化重塑。在企业初期试点阶段,公司已在榔木村成功进行了品牌IP的塑造与运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山谷居民”与吉首市矮寨镇中黄村集体经济组织携手,共同打造了湘西·蝴蝶寨项目,该项目得到了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明确支持,旨在推动吉首市洽比河流域的幸福九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试点工程。

随着谈话深入,易华分享了一个温馨的故事。她提到,“山谷居民”公司管理着多个苗绣基地,并负责为当地绣娘分发订单,将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在河南郑州的一次文化展览上,一位来自“山谷居民”苗绣基地的绣娘惊喜地发现,有参展者携带的包袋正是“山谷居民”生产的苗绣产品。这位绣娘激动地向易华分享了这一经历,“她认为‘山谷居民’真正让湘西文化走出去了,”易华对此感到十分欣慰,“我们的使命就是如此。我们希望人们从了解’山谷居民’这个品牌开始,进而愿意深入‘山谷’,成为‘居民’,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让湘西的文化更深植人心,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图为易华女士与实践团成员进行交流 湘潭大学谭晶晶 摄

“从‘输血’到‘造血’,IP做起来是一个长久持续的事情”

在与易华女士的交流过程中,团队提出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和顾虑。尽管团队策划具备基本的完整性和创新性,但作为一支学生团队,仍需面对官方支持不足、资金匮乏以及专业技术支持不够的现实问题。在文化赋能大陂流村方面,团队也认识到了其过程的长期性和现有努力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易华提出了几点建议。她认为团队可以寻求高校教师的指导,争取政府支持,并继续深入探究大陂流村的历史与文化。易华强调,政府的角色主要是提供暂时的“输血”式帮助,而乡村本身则需要把握住特色IP,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并以核心IP为基础,构建一系列完整且能够有效运营的文旅体系,从而培育出自主的“造血”能力。

这场对话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乡村产业化和长期化发展的挑战,主要源于深入挖掘文化价值的动力不足。这种状况导致市场上可供借鉴的乡村文旅案例相对稀缺,乡村文旅模式的发展仍需依靠自身的创新和特色打造。未来,实践团计划继续深耕“移动互联网”所带动的小众旅游市场,对大陂流村IP进行深度运营,致力于将消费者转变为品牌的传播者,以增强“山水大陂流”品牌的影响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76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 (三)

昨天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发放宣传单、问卷以及剪辑视频,经过昨天一天的努力,我们有了不小的收获,今天上午我们的任务主要是进行资料的最后整理和筛选。经过我们队员一上午的努力我们收集……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 (二)

所以面对很多人的不理解和质疑时我们比昨天更加有信心,有动力,正是因为大家的不理解更加让我们奋进。但也有同学遇到了好的情况,通过昨天的宣传之后有的群众已经了解到保护野生动物和……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在行动 (一)

2020年7月16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继续进行我们的实践活动。昨天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发放宣传单、问卷以及剪……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远离野味,从我做起

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秉承“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的活动主题,在豫西、豫南地区进行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自……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远离野味,从我做起 (二)

但也有很多人拒绝了我们队员的调研,虽然使我们队员有点失望,但却因为他们的拒绝,让我们队员更加有了奋斗的激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被他们拒绝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我再换别人……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远离野味,从我做起 (一)

2020年7月15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秉承“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的活……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自然,应刻不容缓

2020年7月18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守护者社会实践队继续进行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这是进行实践活动的第四天,守护者社会实践队开始组织开展线上讲座活动,希望通过该讲……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保护自然,应刻不容缓(二)

7月18日上午九点,革除滥食“野味”陋习的线上讲座活动准时开始,在讲座中队员们引经据典,用大量鲜活的故事告诉听众们,要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革除滥食“野味”陋习。听众们听后反…… 六月的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从遵义出发,筑梦青春——红色精神的传承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4月…

红色基因永传承 青春接力长征行 ——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赴大金山国防园学习

2025年3月5日,金陵科技学院“红色遵义·筑梦前行”大学生志愿宣讲团的10余名青年志愿者走进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以“重…

传承红色基因,不负历史使命——“澄园先锋”红色志愿宣讲团举办系列宣讲

传承红色基因,不负历史使命——“澄园先锋”红色志愿宣讲团举办系列宣讲活动为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党史学习教育,4月23日,南…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考研大满贯宿舍413——夜灯长明照题海 青春共赴研梦来

以知识为舟以互助为桨在漫漫长夜里砥砺前行于浩瀚学海中并肩奋进用坚持书写青春答卷以协作铸就上岸奇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

五四薪火 聊传新篇-传媒技术学院主题朗诵献礼表彰盛典

为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月25日,聊城大学于西校区大礼堂举办…

最新发布

【信息学院】引领童心编程 共筑科技梦想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张菁瑶房汶靓)7月17日,我院“智行筑梦”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黄梅县刘塘社区的“七彩假期”暑期托管班举办了一堂编程启蒙课程。本次活动旨在引导社区儿童接触计算机科学,培养他们的逻…
【信息学院】安全用电授童知 快乐暑假智慧守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张菁瑶)7月14日,我院“智行筑梦”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继续在黄梅县刘塘社区“七彩假期”暑期托管班开展课程,本次主题是用电安全教育。课程旨在增强社区儿童的安全意识,帮助他们掌握基…
“‘语’路同行,教育赋能”|曈芽志愿服务队走进脑瘫儿童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曈芽志愿服务队前往无棣县爱心小学的脑瘫儿童,开展了“‘语’路同行,教育赋能”普通话推广活动,借此提高脑瘫儿童的普通话水平,补充特殊人群的普通话推广空白,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创…
武汉学子三下乡:读诗品古韵,解诗近古人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赵悉彤)为了提升孩子们的语言水平、增加孩子们的阅读积累、提高孩子们对古诗文的理解与品鉴能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仙桃市干河街道大洪社区开展了…
【信息学院】筑梦青春行绿道 环保志愿耀黄梅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彭明阳)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增强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院“智行筑梦”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8日在湖北省黄梅县城乡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绿色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旨…
传承红旗渠精神,青春热血筑丰碑
我院“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队于7月10日早上前往忠义爱心粥屋进行志愿服务和宣讲活动,通过宣讲我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红旗渠精神,同时我们的宣讲能力也在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早晨,我们宣讲队成员骑着电…
【信息学院】筑梦青春黄梅讲新篇 智行团队传声二十大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彭明阳)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先进思想理论走进乡村,7月5日,我院“智行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湖北省黄梅县香樟园生态旅游区开展二十大知识理论宣讲活动,旨在将党的最新…
【信息学院】筑梦黄梅绽芳华 智行探戏寻古韵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彭明阳)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探寻黄梅戏的独特魅力,7月3日,由我院团委书记潘鑫,2023级辅导员邓李欣带领,我院“智行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湖北省黄梅县参观黄梅县博物馆。在讲解…
【信息学院】筑梦东禅反诈行 信息学子护民心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彭明阳)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众防范网络诈骗意识的号召,7月7日,我院“智行筑梦”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湖北省黄梅县东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宣传…
【信息学院】智筑安全梦 行育未来星
武科大网讯(通讯员彭明阳)为增强青少年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预防暑期交通事故的发生,我院“智行筑梦”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1日在湖北省黄梅县刘塘社区“暑期学堂”爱心托管班中,举办了一场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