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甲路伞下的非遗情,谱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作者:陆汶一 仲欣悦 董苏红 樊迦

“甲路伞,甲天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甲路伞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蕴含着独特的魅力。为促进甲路伞的传承与创新,2024年7月,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乡’约盛夏,情系婺源”乡村振兴促进团队以“探寻甲路伞下的非遗情,谱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为主题,前往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甲路村走访调研,先后对甲路村非遗传承人、居民以及村委会进行了采访,通过实地考察、分析数据、采访各群体等方式,来增加对甲路伞的了解,钻研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甲路伞进行传承与创新。

婺女洲遇甲路伞,古韵深处溯其源

7月15日,实践团开始了首次集体出行活动——参观著名景区婺女洲进行文化交流与学习。走在古香古色的街道上,团队成员欣赏了惊艳的打铁花表演和璀璨的烟花秀。然后,实践团偶遇了一家装饰典雅的甲路伞门店。店长向团队成员介绍了甲路伞与康熙的渊源——“康熙帝微服私访江南,偶遇甲路伞,因甲路伞的质量异于其物,特赐名‘甲路’并设为贡品”。自此“甲路伞,甲天下”的美誉也因此传开,更有民谣唱到“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而从与店长的交流中得知,此店是赋春镇甲路伞生产基地——伞艺园的销售门店之一,团队此行目的地也恰是伞艺园。

图为店长向团队成员介绍甲路伞 杨泽楷 摄

甲路纸伞工精妙,匠心独运续传承

戴根盛,伞艺园的掌门人,同时也是甲路伞的省级非遗传承人。1988年,他向政府借钱,带领三位纸伞老艺人,成功恢复了纸伞的生产,随后拜师学艺,成为甲路纸伞再创辉煌的技术骨干和领头人。甲路伞选材讲究,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均需手工完成,秉承着“薄柿老油,深沟浅脑”的古训。

因此,为了深入了解甲路伞的独特制作工艺,7月17日上午,在经过与省级非遗传承人戴根盛和市级非遗传承人戴开祥的前期联系后,团队七人共同前往甲路伞生产基地——伞艺园。戴开祥先生带领实践团迈入这一充满历史气息的传承地,他一路引导着团队参观甲路纸伞陈列馆,向团队成员展示各式各样的甲路伞并介绍了七十二道半传统工序以及甲路伞的兴衰变迁。

图为戴开祥先生展示甲路伞的独特工艺 杨泽楷 摄

通过对戴先生的采访,团队成员对甲路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尽管近年来,因甲路伞销量缩减,生产规模有所缩小,但仍有一批手艺人在坚持这一行业。随后,实践团参观了甲路伞的制作过程,从选材到结顶等七十二道半工序均由师傅们手工完成,耗时达到一个月之长。正因如此,婺女洲那位店长才说:“撑起一把伞容易,但做好一把伞却很难。”在裱伞绘画车间,一位老师傅手起笔落,一丛竹梅跃然纸上。戴先生向实践团介绍,这位绘画师傅从业已有三十余年,从青丝到白发。绘画师傅本人也说:“甲路伞作为一项传统技艺,总要有人来把它传承发扬下去。”参观完伞艺园之后,戴师傅带领实践团到了画室,让团队成员亲手体验其中一道手工工序——绘伞。经过商讨,实践团合作画出了独具“‘乡’约盛夏,情系婺源”团队特色的伞。

甲路纸伞富民生,非遗创新兴经济

7月16日下午,团队成员分组对当地居民进行采访。一位奶奶在采访中提到:“甲路伞寓意着多子多福,所以也象征着婚姻和爱情。但是做一把甲路伞费时费力,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做,而是选择外出打工,所以现在制作甲路伞的人越来越少。”正因如此,接触到这些璀璨文明的年轻人,应该沉思如何发扬甲路伞非遗文化,做到“老一代人传承工艺,新一代人更新设计。”7月17日下午,团队成员共同前往了甲路村村委会。在村委会,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张爱琴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甲路伞在当地的意义。据了解,甲路伞作为甲路村的代表性传统工艺,获得了当地村委会与居民的充分支持和热爱。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村干部 林倩瑶 摄

在政府的支持下,甲路伞的发展对本村的经济和民生产生了积极影响。首先,甲路伞百年来,先后参与过国际产品博览会、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等展览会。2017年与国际品牌GUCCI合作开发的秋季新品油纸伞,将中国传统工艺与欧洲时尚文化融合,既是一种创新,又是一种传承,进而扩大了甲路伞的知名度与销量,2020年甲路伞更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伞艺园集展览与研学体验为一体,每年接待研学体验2万人次,对相关旅游工艺文创进行开发,为甲路伞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伞艺园秉承以人为本,积极践行人文情怀,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为大部分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收,并且每年为当地村民增收260万元以上,极大地促进了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朱逸鸣 摄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非遗文化不仅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促进甲路伞的传承与创新,“‘乡’约盛夏,情系婺源”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全面了解甲路伞的制作技艺、传承现状以及市场潜力。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内涵,不断创新发展路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26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2022年7月26日清晨,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暑期调研队与众多大学实践团队共同徒步来到宝塔山下,在出征仪式结束后,迎着烈日,团队们一起攀登宝塔山。在讲解员老师的带……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2022年7月26日,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延安实践团队的青年们齐聚延安宝塔山会师广场,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与诸多队伍共同见证和参与“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齐唱抗大校歌,感慨红色精神

2022年7月26日,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调研队与众多实践团队共同来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进行参观与学习。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土地革命战争和……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用外语讲好红色故事

2022年暑假,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调研队前往延安,追寻红色记忆,在时代下传承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主要内容包……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教学

2022年7月23日晚,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中共延安市委党校机关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冯云星在基地开展《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专题教学。冯老师按照……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学习共产党人的家风典范

2022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我们步行到达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重温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追忆红色革命精神。参观完中共中央西北局……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之行

2022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我们步行到达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重温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追忆红色革命精神。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西外学子三下乡 | 追忆红色时光——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2022年7月23日下午,西安外国语大学“西树心向党·红色延安行”团队继续展开调研活动,我们来到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重温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追忆红色革命精神。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 游可欣 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播撒红色火种,守护绿色希望

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的关键转折点,意义非凡。它所孕育的“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

湖南师大赴长郡双语实习队实习工作安排会议顺利开展

2025年4月24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赴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实习队实习工作安排会议在长郡双语实验中学科技楼四楼历史教室召开。会议…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举办西部计划宣讲会

2025年4月22日,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团委青工部成功举办了一场线上西部计划宣讲会。此次宣讲会由何佳威担任主讲人…

“定格生活中的化学”,一起探索生活中的乐趣

本文作者:杜欣朔姜兰翔近日,一场名为“定格生活中的化学”的主题活动于线上火热进行中,为同学们开展一场与众不同的化学探…

传媒技术学院开展“心暖宿舍 情系你我”故事分享会活动

为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室友间的情感联结,营造和谐友爱的宿舍氛围,4月24日,传媒技术学院平安社区管理中心于学苑…

最新发布

长安大学赴安康“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持续进行时
截至7月24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地区开展的“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在此期间,实践队员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兴趣,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兴趣课程,旨在以课外知识的拓展来…
石膏娃娃彩绘课:艺术成长与心灵启迪
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日益重视,三下乡暑期支教活动成为了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日,我们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志愿服务队于7月9日前往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新街二小开展为期15天…
我在“三下乡”|边走边看边学,二师青年开展实地调研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第五分队于7月6日前往襄阳市开展实地调研,我很荣幸作为团队的一员参与了这次实践,问策于基层,求智于人民,我们采取边走边看边学的调研形式,让社会实践更…
探寻马集村乡村振兴发展秘籍,调查柿子产业发展前景
马集村甜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合作社的推动作用。村民们通过成立合作社,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利益共享。在合作社的组织下,大家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市场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成果。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增…
【暑期“三下乡”】信息学子行动点亮患者心灵之光
仁心仁术,救死扶伤,为感受白衣天使的无私的爱心,发扬大爱无疆,敬佑生命的高尚品质,滁州学院信息学院的学子组织于7月23日前往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帮助患者,协助医师等志愿活动。7月23日,团队成员抵达…
爱心支教,点亮希望之光——“乡”约盛夏 遇“践”青春志愿服务队走进乡村学校
近日,一支充满热情与爱心的志愿服务队走进了安阳镇中心小学,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支教之旅。这支志愿服务队由来自英语专业爱心人士组成,他们怀揣着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的决心。在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们精心…
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支教活动
截止7月24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开展的“凝聚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顺利进行四日。支教期间,实践团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以确保教学有序进行。全体实践队员均展现出高度的责任感,积…
亮基层之光,筑牢民生之基
亮基层之光,筑牢民生之基传播党史精神,点亮基层之光;服务治理大局,筑牢民生之基。2024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乡”遇仲夏实践队在深入学习贯彻党史精神后,深入社区服务基层治理,点亮基层之光。在服务基…
教育的希望之光,志愿的守护之力:“乡”约盛夏 遇“践”青春志愿服务队在安阳镇中心小学的
在安阳镇中心小学,“乡”约盛夏遇“践”青春志愿服务队成为了教育的希望之光,用志愿的守护之力为孩子们照亮前行的方向。志愿者们举办了“文化节”活动,展示各地文化。在数学课上,开展数学建模比赛,培养…
三下乡|潍坊理工学院“助力乡村发展,开创美好未来”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