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广东医科大学围龙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探访林风眠故居,传承艺术之魂

来源:广东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作者:围龙情张佳雯

7月9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广东医科大学围龙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他们前往梅州,探访了著名艺术家林风眠先生的故居与纪念馆,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为当地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文化之风。

图1.林风眠纪念馆牌匾——张佳雯摄

早晨,志愿服务队一行满怀敬意地踏入了林风眠故居。这座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宅院,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在这里,林风眠先生的侄女林素玲女士亲自接待了队员们,并深情地分享了关于林风眠先生的点点滴滴。林素玲女士指出,故居内悬挂的那张照片,是林风眠先生离开梅州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珍贵影像,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背影,更寄托了家人无尽的思念。谈及与叔父的书信往来,林素玲女士感慨万千,她虽与叔父仅有一面之缘,但那些文字间的温情与教诲,如同穿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两代人的心灵。对于围龙情志愿服务队能够来到梅州,宣传林风眠先生的艺术成就与人生经历,林素玲女士表示由衷的欣慰与感谢。

图2.林风眠青年时期在梅州最后一张照片——张佳雯摄

图3.围龙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与林风眠侄女合照

随后,志愿服务队在林风眠纪念馆内,跟随专业讲解员的步伐,深入了解了林风眠先生的生平和作品特色。纪念馆于2020年林风眠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建成,分为两层,布局精巧,内容丰富。一踏入纪念馆,一尊林风眠先生与蔡元培先生的铜像便映入眼帘,两位大师的并肩而立,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艺术与教育的佳话。蔡元培先生作为林风眠先生的贵人,其影响深远,没有他的支持与提携,就没有后来享誉中外的风眠大师。

图4.林风眠先生与蔡元培先生铜像——林宝婷摄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志愿服务队成员们沿着时间轴缓缓前行,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林风眠先生从客家少年成长为一代宗师的传奇人生。6岁开始学画,19岁远赴法国勤工俭学,26岁回国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校长,28岁在蔡元培先生的帮助下创办中国美术学院……每一个节点都闪耀着林风眠先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奋斗。特别是在中西融合绘画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更是让队员们叹为观止。林风眠先生将东方的水墨画与西方的空间色彩巧妙融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绘画风格,为中国美术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图5.林风眠生平时间轴——赖昶摄

在纪念馆的二楼研学区域,队员们还近距离观赏了林风眠先生的代表作品,包括那些充满深情与思念的仕女图。讲解员特别提到,这些仕女图的创作灵感多来源于林风眠先生对母亲的思念。他记忆中的母亲,丹凤眼、瘦小身材、长发飘飘,这些形象被林风眠先生以细腻的笔触定格于画布之上,成为了永恒的艺术经典。此外,纪念馆内还展示了林风眠先生早年临摹学习的《芥子园画谱》,这本被誉为“中国艺术界入门教科书”的画谱,见证了林风眠先生艺术之路的起点与成长。

图6.芥子园画谱——林宝婷摄

值得一提的是,纪念馆内展示的忠孝堂采用了虚实相结合、3D还原的技巧,生动再现了客家传统习俗。上堂悬挂的灯笼,是客家非遗习俗的一部分,寓意着家族的兴旺与传承。这些细节之处,无不透露出林风眠先生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尊重。

图7.忠孝堂照片——张佳雯摄

此次探访活动,不仅让围龙情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林风眠先生的人格魅力与艺术成就,更激发了他们对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的热情与责任感。在参观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弘扬林风眠先生的艺术精神,为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东医科大学围龙情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此次探访林风眠故居与纪念馆的行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契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青年一代在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秉承“以传承之韵,护文化之根”的信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51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关于河湖健康问题与群众了解关注度的调研

调研概述:本次实践主题为“美丽中国”调研时间:7.1、8.10地点:玄武湖、南京市六合实验高级中学调研人员:徐颜清、许语馨、王婧、鲁俊杰、欧雅、陈晓语、吕雨恬、唐嘉励调研对象:群众、…… 徐颜清、许语馨、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查看全文 >>

满江星·绿途行知实践团美丽中国实践活动

为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7月1日上午与7月15日下午,满江星·绿途行知实践团南京小分队开展“河小青”创新实践活动。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于7月1日…… 徐颜清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查看全文 >>

关于垃圾分类与河道清理的调查研究

【调研概述】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0月16日上午正式召开,为引领青年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大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三下乡”,…… 冯茜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查看全文 >>

满江星·绿途行知实践团——河道检测、垃圾分类

中国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0月16日上午正式召开,为引领青年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大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三下乡”,“返家…… 冯茜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传媒技术学院开展“周末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六)

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社区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传递青春正能量,4月19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学生前往东昌府区柳…

建工学院日新曲艺社举办“春赏繁花处,相声妙趣生”主题相声表演

建工学院日新曲艺社举办“春赏繁花处,相声妙趣生”主题相声表演春意盎然,繁花似锦。4月20日,建工学院日新曲艺社在第三体育…

青春聚力担使命 时代扬帆启新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新时代青年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推进中国…

建工学院建工之家社团举办山东理工大学第九届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

建工学院建工之家社团举办山东理工大学第九届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为了提升学生的工程图学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传媒技术学院举办“传颂红色经典 砥砺初心使命”红色人物事迹故事会

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发入党积极分子的爱国热情,4月16日,传媒技术学院于11#C410举办了“传颂红…

最新发布

点亮希望之灯,共筑儿童成长梦想
本网讯(通讯员范钰婷)7月16日,二师学子三下乡活动如火如荼进行中,志愿者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志愿者们热情洋溢,他们与社区的孩子们亲…
鄂州社区的“逸樟魔法”:防溺水与礼仪的奇妙课堂
本网鄂州电7月14日电(通讯员李心慧)近日,逸樟志愿服务队走进鄂州社区,为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生动且极具教育意义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堂。随着夏季的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奋楫扬帆 赓续前行:合工大学子赴泾县追寻铁军足迹
奋楫扬帆赓续前行:合工大学子赴泾县追寻铁军足迹为了弘扬铁军精神、弘扬革命文化,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探寻新四军红色足迹·传承皖南革命精神”暑期三下乡团队前往泾县参观调研…
山东理工大学“访迹裕农”实践团赴蒲松龄故居、聊斋城开展文化地标参观调研活动
外国语学院“访迹裕农”实践团赴蒲松龄故居、聊斋城开展文化地标参观调研活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有关论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6日,外国语学院“访迹裕…
非遗蓝染进禾云,童心“绘梦”共传承
非遗蓝染进禾云,童心“绘梦”共传承摄影:“绘梦”创意实践团全体队员编辑:“绘梦”创意实践团全体队员7月17日,广东培正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绘梦”创意实践团在清远市清新区禾云镇井建村党群服务中…
暑期禁毒知识课堂:为未来种下无毒的种子
暑期禁毒知识课堂:为未来种下无毒的种子本网讯7月7日鄂州电(通讯员姚茜)在这个炎热的暑期,一场意义非凡的禁毒知识课堂在鄂州市鄂城区古城社区热烈展开。社区小朋友们齐聚一堂,共同学习禁毒知识,提高对…
守护未来,携手儿童共筑结核防护线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危害群众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该病主要通过飞沫经空气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尤其在免疫力较弱的人群中更易传播和发病。儿童与老人作为结核防治最边缘…
读青春,朗中华
彩排结束,正式朗诵。随着音乐缓缓响起,第一位朗诵者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了队伍的前方。他的身姿挺拔,双手自然下垂,目光如炬,声音平稳有力。后面的同学配合着他,声音洪亮而有力,掷地有声。紧接着,其他…
逸樟志愿行,为鄂州娃筑牢“安全堤”与“礼仪墙”
本网鄂州电7月14日电(通讯员李心慧)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近日,逸樟志愿服务队在鄂州社区为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礼仪教育志…
湖北学子三下乡:审视新型农产品生产
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作者刘宇婷)为了更深入了解农产品并积极探索其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机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6月16日前往湖北省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全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