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安富陶瓷传承保护的调查研究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李蒙娜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安富陶瓷传承保护的调查研究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文化面临着生存危机,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生存情况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挑战,而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重庆荣昌安富陶,就是这样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通过实地参观安陶博物馆,以问卷形式采访路人,询问安陶传承人,以及文献调查法进行调查,目的除了是要了解重庆荣昌安富陶这一文化资源的保护情况外,还想尽自己的能力对其进行宣传,贡献一己之力。

关键词

安陶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

一、历史侵染,你却越发美丽

我前往重庆荣昌安陶博物馆,以及安陶小镇,了解安陶,观赏精美陶器。在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感受安陶传承保护情况。几百年来,“荣昌陶器”独具地方特色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使之享有“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为中国陶瓷史和中国工艺美术史增添了不可缺少的一页。近年来,荣昌区下了大力气保护古窑遗址,深入挖掘荣昌陶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制作技艺,围绕文化引领、技艺创新、文旅融合、企业培育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做长、做大、做强陶产业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干年陶都绽放出新的活力与生机。独特的以泡菜坛为造型的景区大门、可以让游客亲手制作的陶艺体验馆、古韵十足的陶器雕塑,精美独特的陶工艺品…在安富街道的安陶小镇,沿古驿道一路向前,浓厚的古陶都味道扑面而来。如今,荣昌陶非遗传承人已有196名。近年来,荣昌区出台多项人才扶持政策,培育传承人才队伍,深挖荣昌陶制作技艺的文化历史脉络。匠人的双手赋予陶土新生,而非遗文化又赋能旅游发展,为荣昌这座干年陶都注入了新活力。荣昌区以陶文化为内核,打造了近200亩的安陶小镇,将非遗资源植入文旅场景,构建起集文化、旅游、产业、体验、教育于一体的文旅教融合发展新格局。作为重庆市首批非遗特色小镇,安陶小镇已聚集陶艺工坊118 家,文创企业16家,2022年景区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6000万元。

图为在安陶博物馆拍摄照片

二、非遗传承,任重道远

我在安陶博物馆周边以及馆内,安陶小镇内,以问卷形式采访路人,了解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陶的认识以及态度。以下是根据问卷数据制作的图表:

从以上数据95%的路人对安陶表示喜欢,但只有40%的成年人了解安陶,以及30%的人会购买安陶,可以看出安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的生存危机,了解的人群少,受众少,但据了解,现在安富所有的学校都有一门陶艺课,就是为了传承这门陶艺艺术。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有60%的未成年人了解安陶,更有10%的孩子熟识安陶历史,可以看出安排陶艺课的政策是很有成效的,让祖国未来的栋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解有兴趣,是很好的开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很大的作用。

三、传承的不只是制陶技术,更是那一份祖祖辈辈的情怀

我前往博物馆旁的安陶陶器店拜访店主梁女士。她带我参观了她自己制作的不同风格不同用途的陶器,为我介绍该地有优质红、白陶土,质细色正,可塑性强,宜于制陶,主要制成民间日用粗器,如泡菜坛、罐、壶、碗、茶具、花盆、花瓶等。造型大方,釉质尚光。分细陶和彩陶两种,前者胎薄质坚,后者多有纹饰。装饰手法有刻花、点画花、剪纸贴花、雕填、模印贴花。纹样有卷草、工字纹、折带纹、锯齿纹、水波纹。釉色有朱砂红、西绿、黄丹、乳白、黑等。以黄丹釉为常见,朱砂和西绿釉为特色。” 尤其叫人称绝的是,荣昌陶器对所储藏的物品不串味、不变味、不渗色,可以长期保质、保味、保鲜,极具实用性。她又告诉了我其丈夫,孩子均从事于陶器行业,其丈夫已是国家级,孩子的技术与品级更是在其丈夫之上,他们一辈子都在与陶器打交道。

图为现场制作拍摄照片

四、传承非遗文化,来日方长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笔伟大而又宝贵的精神食粮,是一笔使得国家兴盛发展的智慧结晶。在如今新时代的背景下,为了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我的建议是,政府社会等相关部门应该出台对于非遗等传统文化保护及发展的制度政策,像之前安富所有的学校都有安排一门陶艺课,对非遗传承就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政府社会等相关部门还可以结合利用互联网等网络新媒体平台例如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加强推广宣传,以此使得群众能够得到了解认识。远在上古时代,先民们就开始制作陶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志,利用天然物通过化学变化改变一种物质结构的创造性活动。中国陶器制作历史悠长,陶艺作品种类众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诚然传承文化精神十分重要,但它并非一味呵护,一成不变,固化死板,而应在保存其本质灵魂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变通趋时,把握新时代发展的契机。曲道奎曾说过“我们一手拿着科技的利剑开辟未来,一手拿着传统的药箱给前进的人类疗伤”这也真是新时代的我们对创新与传承应有的态度,赓续而非摒弃,随时而非刻板,顺潮而非失魂。传承的火炬,传递华夏的火种,华夏的火光将美丽绚烂,那就让我们一同赓续文化火种,燃烧精神灿烂!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12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工电气学子开展“爱心助学”社会实践活动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相关政策,2020年7月中下旬,湖南工程学院电气学子组建“爱心助学”学业帮扶实践团开展了为期12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电气工程1905班陈艳青同…… 陈艳青 游方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爱心助学,温暖你我——湖工学子开展学业帮扶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个炙热的夏天,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业帮扶暑期实践团的队员们以自身的专业技能为依托,在科学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下,在各自的家乡就近开展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 郭梦雨 邹琪红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用心助学 让爱坚守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教育,以“爱心助学,学业帮扶”为主题,开展为期12天的实践活动。从7月15日开始,身处各地的实践队员们走进家乡教育事业,充分…… 游方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湖工学子走访部分农村地区 调研目前农村教育现状

团队名称:“爱心助学”学业帮扶团队调研时间: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7日调研地点:湖南省部分乡县作者:陈艳青【摘要】2020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党和国家强调乡村脱贫教育先行。…… 陈艳青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我的实践日记——爱心帮扶,传递温暖

我是陈艳青,系湖南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905班学生,湖南工程学院“爱心助学”学业帮扶实践团成员,于7月中旬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乡镇开展社会实践。第一站裕农小学在接到学校暑…… 陈艳青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湖南学子献爱心 学业帮扶进乡村

为积极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贡献青年大学生的聪明才智,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学业帮扶实践队的8位队员们于7月中下旬,走进农村,分别…… 陈艳青 游方 湖南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自动化学院承办 “青韶织锦 绘艺境 青春华彩绽校园” 第六期大学

暮春四月,暖风裹挟着花香漫过八教回音壁的檐角,一场汇聚青春活力与艺术魅力的盛宴在此绚丽启幕。4月26日,由自动化与电气工…

兰州交通大学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圆满落幕

4月26日晚,兰州交通大学时代广场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启。本届比赛以“…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教逐梦,实习砺行|外国语学院师范生实习纪实(

一、观摩悟教:于细节处见真章初入实习校园,走进优秀教师的英语课堂,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授课教师以流利的英文创设沉…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研途领航・筑梦同行”考研经验交流座谈会成功举

为有效帮助我院学子全方位提升考研备考效率,新乡工程学院“言·智行”学风建设工作室于4月25日下午南北校区同步组织了“研途…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助力学生成长

4月2日下午,在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菲华楼A203教室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经验交流会。此次活动以“学海…

最新发布

阅朝天门前生今世,读新时代发展格局 ——重庆大学“遇建”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2023年8月18日至23日,重庆大学“遇建”实践团一小队成员前往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以“朝天门的变迁与发展”为主题,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高质高速建设下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历史新高度,依…
陕西理工大学三下乡 | 古路坝寻根探史,走进西北联址旧址
古路坝寻根探史,走进西北联址旧址为了进一步了解西北联大的历史,充分挖掘西北联大背后的红色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文化内核,让西北联大的办学精神和理念薪火相传、生命永续。2023年7月11日,陕西理工大学马克…
直播助农促振兴,青春聚力据担当
为引导更多青年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8月3日,“讴歌美丽,建功乡村”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峡山区“三农”电商孵化基地进行助农带货直播活动,旨在推广特色农产品。在开始直播前,志愿者们认真调整设备,…
读《傲慢与偏见》心得
我为你撇去傲慢,你为我放下偏见”。这便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所创作的名著《傲慢与偏见》中所呈现的故事。她通过婚姻问题的描写展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生活画面,重现当时或悲伤或兴奋或紧张气氛。不仅在当时…
夏季防溺水,安全伴我行
为切实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保障学生生命安全,也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奉献、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8月4日,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讴歌美丽,建功乡村”实践团队来到潍坊市峡山水库开展实践活动。志…
安徽学子三下乡:守护文化安全,领略历史文明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7月25日电(通讯员杨香茸)6月26日,安徽工业大学微电子与数据科学学院社会实践调研队来到总书记考察路线上的一站——江苏省南京市对历史文化、艺术美学、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研活动…
寻访红色遗迹,弘扬雪枫精神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为进一步落实学习革命文化和红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我院组织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武楠以彭雪枫纪念馆为实践基地,感悟伟大的革命精神。8月14日15时,武楠前…
筑梦颍东丨启航颍东路,笃志支教行
2023年7月8日下午,“筑梦颍东”实践队集结在行政楼一楼,喊出“九载颍东情,筑梦在前行”的响亮口号。年轻的眼眸清澈透亮,队员们以爱领航支教之旅,坚定书写奋斗新篇。他们的憧憬与期盼都记录在了视频中,想…
走进社区,青励基层
走进社区,青励基层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年担当。2023年7月15日-7月35日,潍坊学院政法学院学生刘雅潇创立超越队前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蒙河苑社区开展了以“赤心圆梦·服务基层”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活动,综合…
传承红色基因,追溯红色印记
2023年7月15日,潍坊学院“星火欣接力队”卢延欣同学走进济南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展开学习,重温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历史,感悟革命先烈舍生忘死的精神,薪火相传红色基因。大峰山被称为山东泰西地区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