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新媒体时代,非遗传承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 作者:刘敏军

对于新媒体时代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与发展的建议。

精妙绝伦的唐宋丝绸瓷器,飞入寻常百姓家;声动梁尘的古乐昆曲古琴,传出海岸展国韵。 世代传承的意志,时代的变迁,人的梦想,这些都是无法阻止的。非遗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要传承,就势必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在目前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以及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下,西方文化冲击,人们审美异化,非遗面临着当代转化的重要任务,其保护的关键即在于传播,传播是非遗保护的重要环节,需要借助新媒体形式优化传播方式。

纵观媒介发展的历史,每一次科技进步首先带来的是传播方式的变革。近几年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介入媒体的构成当中,创造出与传统媒体存在明显差异的新媒体形态。而5G的来临也让新媒体行业获得了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媒体行业正不断融入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新媒体技术冲击了传统手工艺固有的存在形态和静态展出模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动态地展示给人们。中国网民数量增加,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首要设备当然是手机,人们倾向于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新媒体已成为中国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各种直播、博览会、短视频、主题活动等全媒体展示传播平台的搭建,为各类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提供了创作契机。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不仅可以让公众平等、直观地感触到非遗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运用数字化方式加以保护,实现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展现非遗文化的生命力。非遗文化保护继承发展这项重任,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符合规律变化,借助新媒体多元化方式激发活力,这样非遗才能犹如佳酿般,历久弥珍。

从传媒行业细分市场来看,广播电视、报刊收入即传统媒体持续下滑,而网络广告、短视频直播即新媒体等保持持续增长。传统媒体时效性比新媒体低,而且成本上比新媒体更高,传播范围也没有新媒体广。而新媒体是互联网催生的互动式传播形态,创博速度快,覆盖面积广,只要有信息网络覆盖,一条新闻或内容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传到全球的任意角落。旧媒体通过广撒网来捕捉少量忠实受众,新媒体却先培养小众粉丝,再逐级扩散形成广泛影响。传统媒体基本上都是国家垄断,新媒体是在互联网上建立的,没有垄断,因此竞争激烈,富有活力。

因此,非遗的创新型发展,创造性转化需要新旧媒体优势整合,互补空缺,不可一味吹捧新媒体,也不能彻底放弃传统媒体,让新旧媒体在保护非遗的道路上携手共进吧。

非遗保护是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非遗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完善非遗保护体系。考察地方非遗实情,出台法律法规规范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过度开发、人为破坏或者被其他国家或地区抢先申请。利用新媒体,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切实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深化非遗保护理念。通过新媒体加快建设展示非遗保护成果、宣传非遗保护理念、引领非遗保护工作的大众平台。新媒体收集大众意见,加快完善非遗名录制度,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新媒体普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

使非遗保护服务国家战略。让非遗保护加快融入和服务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入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会在各个媒体进行宣传,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增加所在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利用网红的名人效应,品牌效应等,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形式扩大宣传,吸引游客,增加当地旅游收入和城市就业机会。

新媒体为非遗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国家监管,联合各地政府,认识到非遗的地域性,保护传承非遗,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直播间平常的一锅一铲,在传承人的手中变幻出了各种造型,随着小铲刀一铲,粘上竹签,糖画就完成了,评论刷屏……“非遗进网络”把非遗项目植入网络各角,形成各具特色的网络文化,让非遗之花在网络上绽放。此类活动,让广大民众更近距离的接触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魅力,在不同文化元素的融汇、交流中他们得到了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直观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了其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进而主动投身到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

类似“非遗进网络”类活动,让民众在动手、观赏、体验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关注和兴趣,更有利于非遗的传承。

另一方面,非遗与现代生活接轨,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非遗保护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共享保护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非遗+”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同时也激发出无限的可能。“非遗+文创”“非遗+旅游”“非遗+教育”“非遗+直播”等模式的日趋成熟让民众真正成为非遗保护的主体。

聚焦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其本质上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强势回归。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在倍速生长,人们有了主动探求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意愿,自觉地开启了寻根之旅。

从魏晋风度文人气节到唐宋丝绸瓷器,中国式美学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星河时空中熠熠生辉,今天崛起的中国热土上,人们在寻找文化归属感,越来越多年轻人对非遗手工艺报以关注、倾注热情。

非遗保护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无疑是无人传承,濒临消失。为培养好非遗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文化和旅游部相继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工作和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水平。数量是一方面,质量也是一方面。从中国需求来看,培养遗专业高层次人才是当前非遗事业补短板、固底板和拉长板的有效路径。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框架下,人才培养被赋予更新更高要求,围绕非遗的新媒体人才培养则是培育积极社会行动者的关键。非遗继承人应积极接受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学习应用新媒体知识,提升自身素质修养,拒绝在网络上利用非遗文化当网络贩子,共建和谐绿色互联网非遗传播环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85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创新发展,共推乡村振兴

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社会想要发展,就不可能一成不变,乡村想要振兴也是如此,必须革故鼎新,吸取以往之精华,加以创新改造,才能创…… 孔勇军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缩小城乡差距,共同奔赴小康

近几年来,城乡差距一直在缩小,但终究有着一定的距离,虽然在全国许多乡村都已经改头换面,全面脱贫,但是要达到城市的水平还需要不少的努力。想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需要保证村民们的…… 孔勇军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携手追梦,共创未来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奔赴小康生活,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时代在发展,近些年来,国家致力于乡村振兴,颁布了与之相关诸多政策…… 孔勇军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仓廪实,天下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 曹铭洋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土地承包带来乡村振兴新动能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由我国宪法确立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 曹铭洋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环境卫生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卫生的脏乱差直接影响着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需要整体规划…… 曹铭洋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植业强“芯”,赋能乡村振兴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自主选育品种播种面积占95%以上,良种对粮…… 曹铭洋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乡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指出:"要突出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 金芮萱 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青马工程”暨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开班典

4月23日,教育科学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暨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开班典礼于教科楼301会议室举行,院党委副书记缑星,专职辅导员刘…

马院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开展新一轮授课活动

4月23日至24日,我院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开展新一轮授课活动,此次教学聚焦于高中政治必修四《规律是客观的》,实习队指导老师刘…

筑牢安全防线,共担时代使命

4月11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龙门书院1号学生社区2420团支部和2314团支部于历史与文化学院成功举办国家安全教…

衡师2025届经济与管理类行业性招聘会暨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通讯员:廖航瑜、皮潇丽)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衡师经济与管理学院2025届毕业生大会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顺利召开

(通讯员:廖航瑜、程钰淇)为进一步推动学院毕业生相关工作,提升就业质量和育人成效。4月16日下午,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

最新发布

一起云支教:暖心冬日,相约阅读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2023年开展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一起云支教携手创未来”专项活动,号召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其中志愿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帮助青少年一起云阅读书…
曲院学子开展社区宣讲活动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24日电(通讯员任冠群)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2023年1月7日新时代文明传习志愿者服务队队员任冠群来到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醴泉街道小屯社区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本次宣传主…
关爱老人,为老年人送去关心与帮助
“百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拥有青春的时刻,每个青年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主张。为响应时代号召,探寻青春的意义,创造人生的价值,我们社会实践队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进行了寒期…
文明传习志愿者,社区实践在行动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7日电(通讯员周莹)为积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积极广泛参与“社区青春行动”活动,曲阜师范大学“23年寒假新时代文明传习志愿者服务队”寒假社会实践队伍于1月3日…
支教共赴未来
为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笃行中砥砺青春,在这个寒假,以云端为纽带,传递知识、温暖和力量。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开展了全国大学生2023年寒假“一起云支教,奋进新征程”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
深入调查乡村现状,共创文明美丽村庄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学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实现乡村复兴与农村现代化贡献一份青春力量,2023年1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社会实践躬行队利用寒假返乡的时间,在山东省潍坊…
关爱中老年人,谨防养老诈骗
近年来,养老诈骗案件多发频发,严重危害中老年群体的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提升中老年人的防养老诈骗意识,提高中老年人防诈骗能力,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曲阜师范大学“寒假新时代文明传习志愿…
冬日下乡送温暖,文明村庄正前行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学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全面实现乡村复兴与农村现代化贡献一份青春力量,2023年1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社会实践躬行队利用寒假返乡的时间,在山东省潍坊…
特色冬日,支教暖心
为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笃行中砥砺青春,在这个寒假,以云端为纽带,传递知识、温暖和力量。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开展了全国大学生2023年寒假“一起云支教,奋进新征程”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
游八路军115师,赴一场红色宴会
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社区实践躬行队”社会实践队伍以“庆祝建党百年感悟红色文化”为专题开展了红色之旅的社会实践活动,致敬建党百年,感悟红色经典。由于团队成员居住相对分散加之遵循“非必要不集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