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采访杨冬生先生

来源:巢湖学院 作者:传峏山杨中医药文

中国青年网巢湖7月27日电(通讯员杨帆乔梦琪)杨冬生,1948年出生,系峏山杨杨氏第二十五代传人。1969年于峏山杨医院任职,1996年任院长,2002年退休返家,开办诊所。行医治病,造福一方,锦旗百面。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于6月18日上午在队长储丹丹带领下前往柘皋镇大杨村采访杨冬生先生。

心系峏山,志存高远

峏山杨中医文化传承至今600余年,代代相传,从未断绝。杨冬生先生的父亲就是峏山杨传人,从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杨冬生坚定了选择继续传承峏山杨中医文化的决心。从学校毕业回来以后,他跟随父亲,坚定的投入到对峏山杨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春来暑往,杨冬生先生不断钻研,潜心研究,不仅仅继承了其父亲一直在做的事情,更为发展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其不断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这么多年的行医过程中,杨冬生先生运用峏山杨中医文化诊疗方法帮助千千万万名患者治愈疾病,他说到:“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以此找出病根所在,因病用药,温和调理”。杨冬生先生从1969年到2004年专攻中医,主要以妇科常见病为主,包括产前、产后妇科病等。当提起他的行医经历,杨冬生先生不无怀念也充满荣誉感,他收到过来自巢湖市、马鞍山、无为、含山,包括肥东、长丰、蚌埠、淮南、亳州等多地病人送来的锦旗,同时国家的重视与政策的帮扶,都让他更加坚定了继续坚守岗位,将峏山杨中医文化传承下去的信念。他强调只有自己对中医感兴趣,才能真正的继承发展下去。

在杨冬生先生看来,作为一名医生从来不应该向病人索取什么,而是要把职业道德放在最前面,为患者带来希望,为千万个家庭带来幸福才是他们的毕生追求。在从医50多年的经历中,杨冬生先生始终操守医学道德,用心,用真本领去对待每一位患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不论是在医院单位还是乡野诊所,杨冬生先生坚持发光发热造福百姓,怀医者仁心,承中医文化。

不畏艰难,不断发展

谈起峏山杨发展过程的困难,从大范围来看,包括峏山杨中医文化在内的广大中医文化都存在一个问题——-传承,后继无人。了解中医,学习中医,并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中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起步到长成要经受不断的磨练,要耐得住长时间的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此话不假”,杨冬生先生说到,“现在受社会环境影响,大多数人都急于求成,而中医讲求滋补温和,又考验耐力与毅力,所以有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来学习继承,甚至包括我的儿子,都对峏山杨中医文化兴趣不大,这是让我非常痛心的”。

其次就是中医目前发展创新发展动力不足,当问到杨冬生先生认为峏山杨中医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又存在哪些问题时,杨冬生先生看来,中医传承百年,理应是能处于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上的,然就目前形势来看,中医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与中医相比,西医可以通过CT、B超等形式让病人直观看到病因,而中医需凭借“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才能掌握病情,因病施药治好病情却不能让患者直观理解自己病因所在,这一点是比较特殊的,同时也成为了很多人不信任中医的原因。另一方面,中医治病讲究调理,成效较慢,杨冬生先生举了日常好理解的例子做说明,比如在诊断方面,西医借助一些器材很快做出诊断,一天甚至可以诊断上百名患者。而中医一个病人看病时间大约五十分钟,包括诊断,询问、配药等,一上午至多诊断三四个病人,一天七八个病人就会觉得累一点,所以很多中医文化如今面临被淘汰的局面。现在中医文化还是需要国家政府的帮助与支持。同时还有中草药种植问题,中药现在需要药草,药草却很难再自然生长,只能靠养殖的。价格也较昂贵,所以杨冬生先生认为,中医目前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峏山杨发展至今,经历艰难险阻,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从杨冬生先生的话里听出了他对发展前景的担忧,却也更加看出了一代代传承人不畏艰难,不断发展的决心与勇气。

遇病施治,不胶于古方

中医文化绵延不绝,峏山杨作为中医文化的一支,始终在不断发展。杨冬生老先生说道,近些年,妇科疾病比以往受到更多重视,峏山杨发展整体发展向好。而对于目前中医诊疗的问题,杨冬生老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改善中医现状,要注重让科学结合实际,运用科学的手段加工包装药品,让患者更加方便。再则就是加强管理,做到遇病施治,鼓励医生坚持下去。

杨冬生先生说:“峏山杨中医文化在2006年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字很大,但是若得不到鼓励发展的话,也是不行的。国家允许你发扬光大,但不能瞎搞,这是对病人不负责,对国家也不负责,这道德何在”?掷地有声的话语让在场的每个人清楚的看到传承人的坚守,让人肃然起敬。作为一名医生,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患者服务。在坚持传统的观念下,依靠青年,不断发展下去,有更多的青年人来继承,让中医文化不断发展,不能仅依靠杨冬生先生这老一辈传承人,应该让更多的青年人投入进来,了解它,学习它,发展它,造福更多百姓。

从杨冬生先生身上,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人的缩影,他们从青春到白发,始终坚持,捱过多少艰苦,救助多少患者,才让峏山杨历经六百余年风霜走到我们当代人面前。杨冬生先生50年来,始终秉承“不论是医学传承,还是文化传承,都是峏山杨发展的根,是中华民族医学文化的一部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这一信念,初心如磐,行稳致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197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用心陪伴,开启欢乐之旅——“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身心素质。7月15日,“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展开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当地的学生们带去了体育、音乐、感恩、武术和语文等多个学科的精彩课…… 王静琳 伍兆晖 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查看全文 >>

缤纷课程,将爱传递——“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

为了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积极响应号召,在7月14日为乡村儿童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包括音乐课、数学课、日语课和舞蹈课。在音乐课上,欧奕宏老师教授了基础…… 王静琳 伍兆晖 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查看全文 >>

传递希望,向光而行——“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

为了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提高乡村儿童的综合素养。7月13日,“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天丰富多彩的课程。通过体育课、手工课、文化宣讲课和舞蹈课,孩子们享受到了全方位…… 王静琳 伍兆晖 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查看全文 >>

带来多样化教育体验,开启多元化课程之旅——“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

7月12日,“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一天的丰富课程,为元坝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全面的学习体验,包括手工课、语文课、心理健康课和数学课等多元课程,旨在丰富孩子们的学习内容,提高…… 王静琳 伍兆晖 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查看全文 >>

开展多元化课程,助力成就无限可能——“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

7月11日,“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包括书法课、牙齿健康课、音乐课和美术课,旨在促进农村儿童的全面发展。在书法课上,欧奕宏老师向孩子们讲解了基本笔画和…… 王静琳 伍兆晖 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查看全文 >>

爱洒乡村 寄予希望——“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重要讲话。7月10日,“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课程盛宴。经过一天精心设计和呈现的课程,队员…… 王静琳 伍兆晖 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查看全文 >>

开展多元课程,点亮缤纷梦想——“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

7月9日,“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三下乡活动,为孩子们带去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课程,包括心理健康课、数学课、书法课和体育课。在心理健康课上,睿智的葛颖老师通过小…… 王静琳 伍兆晖 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查看全文 >>

缤纷课堂,携手同行——“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

7月8日,“心迹之旅”社会实践队为高州市根子镇元坝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具意义的教育盛宴。通过多彩的课程,包括安全教育、手工技艺、兴趣开发和影视鉴赏,我们希望给孩子们留下一段…… 王静琳 伍兆晖 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科技学院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网讯(记者丁紫涵)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月13日下午,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讲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扎根…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以检查促规范,以分享促提升”我院商务英语教研

为深入推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保证教学秩序良好运行。4月2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教研室在406办公室开展期中教学质量检查…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成功举办“与校长有约”读书游园会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成功举办“与校长有约”读书游园会2025年4月22日至23日,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

传媒技术学院开展“周末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六)

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社区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传递青春正能量,4月19日,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学生前往东昌府区柳…

最新发布

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工作总结会议
为进一步整理巢湖当地居民对峏山杨中医文化的了解程度问卷相关数据。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于6月17日下午在ACCA值班室召开问卷调查工作总结会议,本次会议由队长储丹丹主持,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全体成员参加…
下党振兴路,筑梦再启航
2022年6月28日新乡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组建“豫”见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实践团到达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在第一天的社会实践中,我们收获颇多,受益匪浅,对当下农村现状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体验真正的…
湖北学子三下乡:安全防护,与你同行!
为提高乡村留守学生安全意识,强化学生自我防护能力,振兴乡村基础教育建设,7月29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在黄冈市浠水县团陂镇黄泥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课程。“微尘出行”志愿服务…
青春兴农,实践筑梦④ | 爱心义教 ,携爱前行!
本次暑期实践,同学们赴前康村参与”爱心公益义教”活动,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爱心义教活动。在这段时间内,大学生志愿者们一起负责教初一孩子们的数学,教学地点为同学们曾经的小学母校,义教的主要对象是本…
文化传承我们在行动
领会年轻干部成长的“双循环”之道今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在危机中育新机,…
记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采访杨勇先生
为进一步了解峏山杨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峏山杨中医文化传人对峏山杨目前发展中遇到问题的看法,峏山杨中医文化实践团于6月18日上午九点赴柘皋镇峏山村拜访杨勇先生。本次采访由队长储丹丹带队,峏山杨中…
写好乡村振兴的奋进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写好乡村振兴的“奋进篇章”,需要各方合力,久久为功。实施“优先发展+配套…
湖北学子三下乡:实践出真知
为推动乡村基础教育建设,培养乡村留守学生实践能力,响应“快乐童心支教”专项计划的号召,2022年7月19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在黄冈市浠水县团陂镇黄泥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实践课程。…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我们在行动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要先兴,尊重…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洛阳“青年筑梦-红色纪念馆完善程度调查“
在在经过对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历史的相关学习后,小组成员来到了坐落于洛阳市南关贴廓巷一座坐北朝南的宅院中——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纪念馆,创立于1985年5月,原址为始建于1938年的八路军驻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