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息学院赴四川省成都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8人出发前往成都开展为期一周的竹琴调研实践活动。实践团先后参观了四川省博物馆、成都市艺术团、成都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等地。14日上午,竹琴传承人谢赤非老师为实践团同学们详细讲解了竹琴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表演方式与现状等。
历史久远,随时间发展中
据了解,竹琴最早起源于唐朝的宫廷音乐,作为一种伴奏乐器,后来流传到道家(相传张果老的法器便是竹琴),道士免费演唱《道德经》、《二十四孝》等来宣传道义。清朝后全部是盲人在街边坐唱赚钱,后进入茶馆客栈坐场,以养活自己。解放后,竹琴快速发展,进入大型演出阶段,艺人加入曲艺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的师爷杨庆文打破传统的坐唱,首创站唱表演,增加了竹琴的艺术观赏性。直至今天,竹琴艺人们在不断创新的道路上,使得这一古老艺术与时代接轨。

渔鼓道情,道破世间人情
四川竹琴,鼓面用鱼泡做成,因道人手持竹简板、竹筒,故得名“道筒”或“道琴”(道情),演唱内容多与孝道有关,故为“道破世间人情”。小小的竹琴承载了中华民族孝顺长辈的优良传统,是民族的瑰宝,更是世界的文化瑰宝。
传承困境,鲜少有人问津
据谢老师介绍,以前竹琴教学主要是师徒面传心授,现在因科技发展,可以通过手机录制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反复听。而目前竹琴继承也陷入了困境,当下年轻人在流行音乐等浪潮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对于传统艺术的关注。由于竹琴目前是纯手工制作,且对于材料要求较高,制作时间长,故有“上代人备料,下代人用”之说。目前艺术团只有一个竹琴手工艺人,且年事已高。谢老师说,竹琴的传承情况很恼火,一年大概只有50场演出,皆为公益演出,平时我们也只能在办公室里彩排。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老去,竹琴日渐式微。

通过此次的采访,实践团成员表示,对于竹琴这一古老的艺术也有了更多的兴趣,谢老师也说目前就是只要有人想学,他就可以免费教。实践团成员计科1503班的钟睿同学在老师的教导下简单的学习过后觉得十分有趣:“双手要协调,放松的同时又要控制乐器和节奏,这完全是凭借着扎实的功底来掌控的,由此可见竹琴艺人们的辛苦。希望通过此次我们团队的实践,让更多人关注到竹琴,为其注入新鲜力量。使得竹琴不仅可以传承下去,还要在传承中发展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47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光阴荏苒,珠流璧转之间,为期七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接近尾声,本次活动极大的开拓了实践团成员的视野,丰富了阅历,提升了实践能力。7月18日,晋中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
外宣投稿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全面普及食品健康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7月17日,晋中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
外宣投稿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近年来,火热的电商直播正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为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铺设了一条“快车道”。电商直播与传统农业融合催生的新业态,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道风景线。为进……
外宣投稿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进一步弘扬“尊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号召社会关注独居老人身心健康问题,提高老年人群防诈意识,助力乡村振兴,7月15日,食品与环境学院“青风环箕”……
外宣投稿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的身上寄托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为促进儿童成长,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暑假生活,7月14日,晋中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青风环箕”乡村振兴实践团和当……
外宣投稿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以专业学科特色为依托,运用园林专业知识帮扶乡村振兴发展,为同学们积累工作经验,增强职业规划意识与能力,拓宽就业渠道,7月13日,晋中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王雪丽老师和杨欣老师带……
外宣投稿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历史传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武库,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现。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外宣投稿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做贡献,在观察实践中长知识、增本领,7月……
外宣投稿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