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寻访泥老虎,对话“非遗”传承人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张云峰

(通讯员 张云峰)“它温顺、静穆,有虎气,也有猫态······说的就是泥老虎!”泥老虎,又名“泥叫虎”,是起源于明万历初年的一种集形色,声动于一体的民间泥塑。

8月22日上午九点半,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支教社会实践团队寻访了淮南市潘集区蔡庙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蔡如华。作为该地区泥老虎制作工艺的唯一传承人,蔡如华与队员们交流了如何制作泥老虎,告诉了队员泥老虎的制作原理等。

粗中夹细,化泥为虎

“小孩小孩你别哭,你爹去了登州府,花啦棒、泥老虎,咕嘎咕嘎两毛五。”这是流传在民间的民谣,足以看出泥老虎在当时人民群众生活中是极受欢迎的,并且“虎”与“福”谐音,寓意镇宅、祛除邪鬼,是用以祝福的上好礼品。

泥老虎的模型制作和色彩图案都十分讲究,要经过许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其制作工序包括:选泥,锤泥,制作胚胎,磕出胚胎晾晒,五成干后修胚抠哨子眼,身上涂上石膏风干,然后在泥老虎颈部的隔层中间插上一支苇哨,用牛皮纸把虎身黏起来,再涂粉上色,黄色涂虎脸,黑色点眼,红色涂虎口,绿色勾虎纹,一头泥老虎也就此呈现出来。“粗活细活都少不了,哪个步骤少了,它都不照!”蔡如华说道,他表示,泥老虎的制作一般是在冬天,然后等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去庙会和集市上卖,以前多的时候要用拖拉机拉着去卖,一车装了上千个,满车的泥老虎,回来的时候全都卖完了。“现在不太行了,玩这个的孩子越来越少,加上这两年疫情,也就没有再做泥老虎了。”

蔡如华做的泥老虎。通讯员 王安爽 摄

传承不易,博会放光

记者了解到,泥老虎原先是手工艺者谋生的手段,而随着现代社会物品的多样化,泥老虎的发展环境日益严峻,缺少手艺传承者也是一大难题。“现在啊,很少有人知道这泥老虎了,更别提学习怎么制作了。”蔡如华感慨到,他告诉记者,年轻人看这东西费事又不挣钱,都不愿意学习,连自家的孩子都不愿意传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泥老虎在第三届淮南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亮相,和市民相会,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收获了不少粉丝;同年,被人遗忘的淮南“泥老虎”,在上海迎来了世界人民的关注。第十五届上海世界旅游博览会上咕嘎作响、色彩鲜艳的泥老虎让淮南的展位前人山人海。“后来好多人跑来参观这泥老虎,问这东西怎么做的,还有电视台来采访。”蔡如华笑着对记者说道。

蔡如华在讲述他和“泥老虎”的故事。通讯员 王安爽 摄

“老虎”初体验,寻找新出路

当队员问起泥老虎是如何发声时,蔡如华爷爷从屋里抱出了一捆芦苇杆,“取一小节芦苇杆,用刀把芦苇杆的两头削出角度,再插上一个小纸片。”说完爷爷便拍了拍旁边的一位队员让他试试,在蔡如华爷爷的耐心指导下,他细心地削芦苇杆、插小纸片,很快便做出了一个“小哨子”,用嘴吹气,果真发出了“嘟嘟”的响声,队员们纷纷拍手叫好,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王李是淮南市潘集区蔡庙小学的校长,此次也是由他带着队员们前去寻访。“我们小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玩具,泥老虎就是我们最稀罕的宝贝。”他表示,像泥老虎这样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是悠远厚重的文化的载体,是手工艺者求真唯美、热爱坚守的工匠精神的体现,现在面临着如何让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社会更好的融合的问题,跟随现代科技的脚步,顺应新媒体时代的潮流,让传统工艺焕发生机。

寻访者在学做“泥老虎”的哨子。通讯员 王安爽 摄

泥老虎发展至今,已经不只是劳动人民谋取生存的手段,它见证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孕育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突显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的民间工艺。“青年学子无疑是泥老虎等‘非遗’的强大助力,我们应该去保护这些文化传承下去。”一位队员表示,自己所寻访的不只是泥老虎,也是对人民精神生活的回望,“我们将会一直行动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3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滁州市银西社区开展为空巢老人送“阳光”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尊老、爱老、助老的优秀传统美德,7月2日至7月4日,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子赴银西社区开展暖巢行动:“为空巢老人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首先,在社区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走…… 赴银西社区实践小 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查看全文 >>

暖巢行动:为空巢老人送温暖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领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美术与设计学院积极鼓励一批勇于“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青年学子,参与到政务实践、社区服…… 赴银西社区实践小 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天佑关注 | 自动化学院承办 “青韶织锦 绘艺境 青春华彩绽校园” 第六期大学

暮春四月,暖风裹挟着花香漫过八教回音壁的檐角,一场汇聚青春活力与艺术魅力的盛宴在此绚丽启幕。4月26日,由自动化与电气工…

兰州交通大学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圆满落幕

4月26日晚,兰州交通大学时代广场流光溢彩,热闹非凡,第三十三届“校园十佳歌手”总决赛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启。本届比赛以“…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教逐梦,实习砺行|外国语学院师范生实习纪实(

一、观摩悟教:于细节处见真章初入实习校园,走进优秀教师的英语课堂,方知“纸上得来终觉浅”。授课教师以流利的英文创设沉…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研途领航・筑梦同行”考研经验交流座谈会成功举

为有效帮助我院学子全方位提升考研备考效率,新乡工程学院“言·智行”学风建设工作室于4月25日下午南北校区同步组织了“研途…

多彩社团|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助力学生成长

4月2日下午,在闽南科技学院康美校区菲华楼A203教室闽南科技学院学海社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经验交流会。此次活动以“学海…

最新发布

工艺与作品,失守与传承:安徽学子寻访淮南非遗工艺之“泥老虎”
7月22日上午,在蔡庙小学校长王李的带领下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支教社会实践团队文稿组来到了淮南市潘集区古沟回族乡蔡庙村东田队,寻访了“泥老虎”工艺主要传承人蔡如华老人。在蔡如…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寻川南第一坝
共乐镇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边沿,地处兴文县城以西12公里,位于兴文县和江安县的结合部,多浅丘、槽坝,为平坝、丘陵、低山三合一镇,以平坝为主,有“川南第一坝”之称。2021年8月,“归墟乡”乡村振兴调研队的…
回首过往,终点已至,但航行不止
2021年7月6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炽梦”志愿服务队在五峰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式开始了我们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本次支教我们旨在让乡村儿童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拓展乡村儿童的兴趣爱好,为乡村教育贡献…
失守与传承:安徽学子寻访淮南非遗工艺“泥老虎”
7月22日上午,在蔡庙小学校长王李的带领下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古沟回族乡“诗系童真”支教社会实践团队文稿组来到了淮南市潘集区古沟回族乡蔡庙村东田队,寻访了“泥老虎”工艺主要传承人蔡如华老人。在蔡如…
三下乡|江美红旅队-走进江美红色村,感悟红色文化
三下乡|江美红旅队-走进江美红色村,感悟红色文化于2021年7月22日至23日,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生的组成“江美红旅队”深入广宁江美村,进行了一次意义重大的三下乡活动,江美村委会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柯罗…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寻万里长江第一古镇
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李庄的支柱型产业以基地创建为基础,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文化品牌建设与旅游相结合,既可以参观学习又可以旅游放松,凸显古镇特色…
湖北学子三下乡:星光点点 逐梦青春
021年7月6号,为响应国家“圆梦工程”助力学校少年宫“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的号召,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炽梦”志愿服务队前往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五峰乡九年一贯制学校,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以“爱心…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寻黄龙振兴风貌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提成色,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黄龙…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寻绿色大棚基地
2021年7月4日调研队通过当地居委会的推荐来到柏林镇的大棚蔬菜种植区,大棚蔬菜在张湾区柏林镇柏林村陈庄路口。一眼望去是由多个小型大棚组成,面积很大。据询问当地村民了解,该地大棚由政府出资,交于当地农…
古沟欢唱,共话梦想
(通讯员张云峰)“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上午十点半,稻田旁的小学传来这样一阵歌声,安徽师范大学大一学生胡兰将录下的全部过程发到了QQ空间,并附上了这样一句话,“人生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