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绽放非遗光彩,建设文化新生活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作者:柳谈歌 梁思怡 刘

8月6日,为保护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和新生活,华中农业大学工学、园艺林学学院赴陕西省渭南市暑期社会实践团以“弘扬民族精神,助力非遗传承”为主题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对华阴老腔这一古老而深厚的艺术进行调研和挖掘,深入感受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民族精神价值。

华阴老腔起源于西汉时期,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摇滚乐。它的词常取于历史、神话故事等,唱腔激昂、粗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民族精神价值。陈忠实先生曾评价华阴老腔“蕴藏于关中大地深层的诗质”。近年来,华阴老腔作为陕西省独特的文化艺术,走进大众视野,让大众感受到这朵千年民间的艺术奇葩的独特魅力。

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随着2016年春晚《华阴老腔一声喊》唱响舞台,将华阴老腔这一民间艺术喊出幕后,来到了生活舞台。华阴市文化馆老腔负责人柴主任得知实践团将采取“云采访”的形式,表示了理解与支持,并热情地讲解了老腔的发展、宣传和传承现状。近年来,华阴市政府对于老腔的传承保护及发展等工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华阴市老腔保护中心,进行了大量的传承保护工作。同时,华阴市文体广电局积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老腔艺术传承人,在华阴老腔起源地——双泉村,建设了华阴老腔传承基地,并举办老腔培训班,开设月琴、板胡、后槽、签手、乐理基础知识等五门课程,由春晚原班人马、国家级传承人王振中、张喜民等多位老腔艺人进行授课。课程上不再是过去那种耳提面命的方式,以兴趣为主,因材施教,让更多的人感受并体验到其鲜活的魅力,从而实现保护、传承、发展的良性循环。

通过对老腔艺人张转民的采访,实践团了解到无论是国家还是老腔组织都积极地采取一切措施来保护和宣传老腔艺术,多次以老腔为主要元素排演话剧、电视剧,多次站在国家大剧院等大型舞台上,多次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此外,为普及老腔,更好的传承与发扬,在华阴市老腔保护中心的组织下,举办‘老腔进校园’系列活动,将非遗传承与文化课教学联系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这一文化遗产,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老腔艺术团已经在渭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北京一些艺术类院校等众多高校演出过,为当代大中小学生带去了传统艺术的洗礼。非遗不是一辈人的孤芳自赏,是每一代人的文化生活,每一个非遗的存在,都是对传统之美的坚守,更是对精神文明的感知。

实践结束,实践团成员魏思哲感慨到:“经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对这片土地再一次产生了浓浓的敬意。这里不仅是我们的家乡,养育了我们,也滋养出了像华阴老腔这样优秀的传统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文化宝藏。” 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经济资本,更是文化资本,这为民族地区的文化扶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辟了新的保护传承路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29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感受非遗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参观山东省文化馆纪实

7月31日,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思想理论协会“文韵传心”调研宣讲团成员胡国璐前往山东省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山东省文化馆成立于1957年,2007年经省编办批准同意加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缅怀伟人光辉岁月,传承红色精神——周邓纪念馆参观纪实

今日,我来到了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共同缅怀周恩来与邓颖超两位伟人的光辉岁月,学习并传承他们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周邓纪念馆坐落在风光旖旎的……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寻红色遗迹,乘不朽遗风——参观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纪实

在历史的长河中,山东这片土地上,红色的火种曾经熊熊燃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犹在耳边:“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品味璀璨非遗,实践文化薪传——王店大装的艺术之旅与时代交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闪耀着文化的光芒。2024年7月1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王店镇肖楼村,一场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深刻对话在古老的关爷庙旁展开。山东大学……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见“新国博”,走复兴路,读中国梦

访谈对象:复兴之路展馆讲解员胡老师访谈者:王一冰王一冰: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复兴之路展馆的讲解员,您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能否再请您简单介绍一……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共筑精神家园——与雨花台红色文化传承人共话历史与未来

访谈对象:李老师,雨花台烈士陵园资深讲解员,老党员,红色文化传承人访谈时间:2024年7月29日访谈地点: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休息区访谈前言:在雨花台烈士陵园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有这样……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踏遍虞山古院,初感陶艺之美

参观纪实:虞山书院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虞山文体公园内,主体建筑为传统大三进四合院,红墙灰瓦、雕梁画柱、福寿影壁、屋脊神兽、山林风水,大气、生气、富丽……处处体现着传统建……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学习周恩来宝贵精神,坚定爱党爱国之心——访谈老共产党员有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党龄丰富的老党员张大爷。他以其深厚的历史见解和对党的忠诚而闻名,对于党的历史和伟人有着独到的理解。在这次访谈中,他深情地分享了他对……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举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增强大家对…

学雷锋践粮行 承俭德谱新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协&大数据学院青

“学雷锋践粮行承俭德谱新风”——大通信青协&大数据青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沉浸式反诈剧本杀圆满举办为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

春韵传情,书香载梦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湖南科技大学于2025年4月策划开展图书漂流系列活动…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全年资助共787人次资助金额453万元国家奖学金发放奖金60000元单个奖励金额10000元获奖人数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

最新发布

探寻平度泥塑遗产,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探寻平度泥塑遗产,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大家对本地区文化特色的了解,红鼻子鼹鼠实践队开展了“探寻青岛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8月16日,实践队队长姜文龙…
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英烈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习主席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了信仰,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慷慨赴死;为了开辟新世界,彭…
革命亲历者家属口述史之岑冠军篇:军民鱼水情,我父亲的革命岁月
岑冠军,父亲岑详纪,1942年入党,在慈溪市龙山区范市镇太平闸村当过民兵,1945年随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三五支队护送伤员北撤,解放前夕回到南方坚持斗争。“我的父亲在北方呆了几年。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父亲…
红色延续,展望未来
湖北省大冶市殷祖镇南山村,素有“小井冈山”之称,是鄂东南红色历史的圣地,曾经的红色遍野,现在绿色连阴。为了解南山村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从现状中发现问题,以期促进南山村红色资源更好地保护与…
革命亲历者家属口述史之叶小湖篇:父母对我的影响很深
叶小湖,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父亲叶海良,湖南平江人,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所在的部队是红二方面军六军团红十六师,随后亲历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
河南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线上讲提高意识,防火知识牢记心间
随着炎夏到来,气温不断升高,天气变化无常,各家各户用电用气量剧增,生产、生活中一些细节稍不留意,就容易引发火灾、酿成灾害!因此2021年7月17日,河南科技学院“守望星光”义务支教团通过线上展开了一系…
保护大溪源,践行“两山”理论龙宫在行动
宁波市宁海县深甽镇龙宫村地处于天台华顶山北麓,村外有“外岗尖”“大虎尖”“第一尖”“四尖顶”“小虎尖”高山五座,青山环绕间,有十八支山泉水汇成三道溪流流入龙宫村,山环水抱的地理环境条件给这个小…
学党史以知兴替,带党史入百姓家
星火起南湖,光芒耀九州。百年薪火传,今人砥砺行。一百年,一世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沧桑、沐风雨,终让中华大地换新天。从游船上十三个人到如今九千万,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谱写了血、泪和笑的历…
知中国共产党历史 进渡江战役纪念馆
为追寻红色足迹,领略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精神,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大力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安徽工业大学调研队在7月14日来到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核心区城市中轴线的最南端,南接巢湖,北枕塘西河…
龙宫村善义公益服务中心修建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正餐
时值七月,乡野间的气温逐渐爬升,刺眼的阳光裹挟着阵阵热浪袭来,村办公楼附近的建筑工地传来叮叮咚咚的声响,十余名建筑工人头顶着烈日在工地劳作,汗珠滑落洇在领口衣摆,手中的砖瓦不断砌起,脚下是初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