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采访感悟| 南京大塘金村--乡村振兴依旧在路上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作者:Sold out.⭐

在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振兴的今天,作为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我们实践小队对以旅游业等某一特色产业为支柱发展的乡村中,村民对乡村发展的认同感及乡村发展历程与现状这些问题十分感兴趣。身为一名南京人,在了解了南京周边乡村情况后,我们将探访目标定在了近几年依靠大塘金香草谷旅游景点而不断发展的大塘金村,并对大塘金村进行了实地探访。

第一天接受我们采访的是一个党员爷爷。爷爷会打快板也很健谈,虽然70多岁了但还是口若悬河,很热情地告诉我们他从小就是在村子里长大的。在他看来,大塘金村发展得什么都好:“村子里面现在都是60-80岁的老年人了,但大家基本都是有事情干的。要不是在景区(大塘金香草谷)打工,要不是在茶庄打临工,要不是自己开民宿。除了身体不好在家里的。”在被问到有什么还需要改善时,爷爷也只是说希望能够继续巩固成果和进一步提高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然而,真正到了村子里后,我们才发现很多和爷爷说得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们从其他村民口中了解到,大塘金村自己的特色产业其实就是发展大塘金香草谷的旅游产业。而一开始在我们认知中旅游产业帮助大塘金村建设的越来越好的这一事实好像也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了过去式。从2013年开始建设到现在,大塘金村里的民宿大多都承包给了村外人经营;而原本住在这里经营的村民大多已经搬迁,真正由大塘金村本地村民开的民宿只剩下一家。同时,我们在大塘金村里四处走访,发现处处是破败的痕迹,就连很多他人承包的民宿也还在装修中。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真正去大塘金香草谷打工的本村人也少之又少。“毕竟香草谷的老板是个新加坡人,来投资建设的……他们招的大多都是外面的人……”,随机接受我们采访的村民们这样说到。大塘金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村里的中年人也出去了,同时把自己的房子租给外村人办民宿和农家乐,村里只剩下老年人和小孩子,空心化十分严重。因此,大塘金村内这些农家乐和民宿的卫生问题,以及它们依靠旅游业能有多少的收益量,都是仍需要思考和改善的问题。

最后,当我们再次见到党员爷爷的时候,我们向他反映了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很多问题”,爷爷也向我们坦白,“但是整体状况已经好了很多,毕竟从2013年到现在短短八年之间,已经搞得比以前变了一个样子。”

可是未来怎么走,这些搞起来的旅游业真的是可以帮助当地老百姓改善生活质量吗?还有年轻人到底怎么才能留在村里,为村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我真正问出心里话的时候,爷爷说:“这确实是个难题,而这些难题的解决,国家也在想办法。毕竟这里的旅游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就算是村里年轻人去应聘,薪水也很低。根本留不住他们呀。”

之后我们采访组的同学针对这些问题和当地的村民爷爷们亲切地谈论起来,一扫之前的拘谨,气氛变得越来越融洽。在交谈之中,我越发可以感受到村民爷爷们对乡村振兴的期待。不论是赞叹自己村子的巨大改善还是略带批判地说改革的不足之处,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自己村子发展的关注和上心。确实,乡村发展牵动着每一位村民的心,他们的每一个意见都写着振兴的希望和对振兴的渴望。他们希望自己的乡村可以更加美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可以生活得更好。

乡村振兴四个字,看似简单,但在国家一道指令下来的背后,却要汇集无数才智,解决无数问题。以前总认为,乡村振兴是个很简单也很容易的事情,毕竟新闻上看到的都是成功的案例和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笑容。但是通过这次采访我才发现,确实每个乡村都在认真改善,认真乡村振兴,大塘金村也不例外。但是,乡村振兴真的太难了,它里面涉及到的是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问题:有政府和老百姓的关系,有老百姓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更有老百姓和第三方投资方的关系。比如:政府在规划用地之前和老百姓的沟通问题,是否全面征集了老百姓的意见;对于村子里先富带动后富的情况是否真的在落实;老百姓是否还有不满意的地方;依靠的旅游业是否真的给乡村带来了好处;有没有真正的带动乡村的就业问题,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这些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如果说这次线下实践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的去体察了民生,感受到了采访的魅力,变得更大胆,也切实了解了什么叫乡村振兴、它的过程以及仍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坚定了我作为大学生的志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奉献属于我们的一份力。

文案通讯员刘子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29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用青春之帆 起梦想之航

2018年7月15日上午9点,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忆同窗寻访校友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许昌市农村信用社,采访在许昌市金融大厦工作的文学与传媒学院2015届毕业生陈姣阳学姐。在采访中,首先,就…… 浅蓝 大学生网报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忆往昔岁月 瞻大好时光

2018年7月15日上午十点,优秀校友许山芒回到许昌学院。许昌学院电气(机电)工程学院“忆同窗”校友寻访实践队成员在学校的图书馆门口迎接了许山芒同学。随后,在实践队队员的带领下…… 浅蓝 大学生网报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心有花海 砥砺前行

7月14日早8点,我院“忆同窗”社会实践队员奔赴周口采访优秀毕业生陈婧,下午4点左右,队员于周口师范大学对陈婧校友进行了采访。陈婧校友在校期间一直都是活跃和出彩的,不论是学习…… 浅蓝 大学生网报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敢想敢闯 敢于挑战

校友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财富,优秀校友在学校文化发展中占重要作用。寻访校友是一件有意义的重要活动,通过对校友的采访,了解校友的求学经历,汲取当中的宝贵经验,继承一代又一代的许院…… 大学生网报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博览群书 鼎力创新

2018年7月14日上午9点,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忆同窗寻访校友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许昌学院文综楼,采访在许昌学院毕业的现在在许昌学院后勤集团工作的王养忠学长。在采访过程中,王养忠学长…… 大学生网报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感恩相遇 珍惜韶华

许昌学院硕果累累,优秀学子更是遍布大江南北。为了传达母校对他们的思念,许昌学院电气(机电)工程学院“忆同窗”校友寻访实践队与七月十三日对于优秀校友进行采访。陈波学长毕业…… 浅蓝 大学生网报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把握机遇 开创前程

2018年7月13日星期六下午两点,许昌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忆同窗”走访校友实践队的指导老师陈荣华带领着四名队员来到了漯河恒瑞淀粉集团对2006级优秀毕业生陈林林进行了采访。现任…… 浅蓝 大学生网报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坚定信念 永不言弃

2018年7月13号上午8点,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忆同窗”寻访校友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许昌日报社记者文学与传媒学院2015届毕业生朱兆浩学长。在采访过程中,采访队员就“记者”这…… 大学生网报 许昌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马院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开展新一轮授课活动

4月23日至24日,我院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开展新一轮授课活动,此次教学聚焦于高中政治必修四《规律是客观的》,实习队指导老师刘…

筑牢安全防线,共担时代使命

4月11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龙门书院1号学生社区2420团支部和2314团支部于历史与文化学院成功举办国家安全教…

衡师2025届经济与管理类行业性招聘会暨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

(通讯员:廖航瑜、皮潇丽)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衡师经济与管理学院2025届毕业生大会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训练营顺利召开

(通讯员:廖航瑜、程钰淇)为进一步推动学院毕业生相关工作,提升就业质量和育人成效。4月16日下午,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

研支团动态 | 研途励行 防灾筑识

青砖灰瓦间,兰州市地震博物馆宛如一部厚重的地质史书,静静诉说着大地的沧桑变迁。4月17日,兰州交通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

最新发布

安徽学子:决胜战疫,你我同行
决胜战疫你我同行自疫情爆发以来,在全世界共同抗疫的努力下及中国正确有效的控制和广大人民的积极配合下,顽固可怕疫情已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与稳定。但是疫情并未正真的消失,在此抗疫的决胜时期,我们更不能…
红心筑梦三下乡:课业辅导学知识,快乐游戏显童真
8月1日,为解决乡村留守儿童暑期作业无人辅导,课业难题无人询问的问题,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红心筑梦”暑期实践队在随州市万店镇开设了两堂课业辅导课程,专门督促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并进行…
采访感悟|南京大塘金村--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思考
2021年7月17日,南京线下小组成员来到了双塘社区村委会,与一位一直生活在双塘社区的老党员进行了友好交流。老党员目睹了社区旅游景点开发的整个过程,在开发过程中,他主动带头、积极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这位…
安徽学子三下乡:采访优秀校友,启迪人生成长
中国青年网上海7月31日电(通讯员张燕)7月份暑假期间,学校举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校友三下乡团队先后采访了多个优秀校友。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采访校友,帮助在校大学生学习优秀校友的成长…
“三下乡”:红色书架进农村,开启留守儿童思想启蒙教育
一本书,一个梦想,书籍是孩子妈妈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看世界的窗口。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普及党史、国史,扩展孩子们的视野,武汉理工大学“红心筑梦”暑期社…
红心筑梦:童年心向党,执笔绘祖国
近日,为强化乡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留守儿童的爱国主义思想,强化乡村地区儿童的素质教育及科学文化素养,武汉理工大学“红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随州市万店镇进行了形式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
九江学子:以青春之心,献礼建党百年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东山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在九江学院的精准帮扶下,于2017年提前三年脱贫,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华丽转身。恰逢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九江学院管理学院乡村振兴调研与服务…
感受家乡变化,感恩国泰民安——长大学子社会个人实践
2021年7月19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孟驰开始了在辽宁宏宇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为期半个月的实习工作,旨在提前了解部分材料,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做铺垫,感受家乡变化,感受人民群众领导下的新中国…
搭建 “数字鸿沟”桥梁,关爱农村老人,助力乡村发展
为帮助老年人克服智能设备使用障碍,解决老年人在互联网时代遇到的一些问题,帮助其跨越“数字鸿沟”。7月23日-8月5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数字鸿沟”实践团先后来到泾县丁家桥镇丁桥村,长丰县陶楼镇陶楼村和…
三下乡:一研四辅齐开展,红心筑梦见成效
2021年7月25日至8月3日,武汉理工大学“红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曾都区万店镇、小岭冲村两地开展了为期9天的课程教学和专项调研活动,教学按照“习文-赏艺-明理-践悟”的思路发散延展,构建“习文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