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二里头发展,于实践中求知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二里头文化资源调研队 作者:黄飞扬

早在大一刚入学时便听说和向往着暑期的实践活动了,应该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如此,小萌新们坐在台下望着学姐学长们激情演讲,听他们讲述着实践时的故事,于是期待便悄悄在心里扎根了。

终于等到今年暑假我们也可以做社会实践时,心里却是喜忧参半,因为疫情无法线下团聚,很多活动只能线上展开,对此免不了有些担心。

我所在的团队由辅导员作为指导老师,并由有实践经历的学姐负责,主要调研二里头遗址的文化资源和利用状况。只针对二里头地区的调研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小命题,真正实施起来后才发现依旧是每个环节都不能落下,方方面面都需仔细,而且这次调研对洛阳博物馆之都的建设也具有意义。

最开始的准备是先根据访谈对象拟出访谈提纲,我们小组负责的采访对象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对于博物馆,我们都不陌生,都参观过不少,但当真正谈论起其中的一些布局和设计以及文创和外宣等各个专业方面时,每个人都有不少的疑问,于是在讨论过后我们列出了不少的关键点。而后把这些点阐发,我本以为只需要列出问题就可以了,至于对话时的语言组织,临场发挥即可。但学姐说应当以谈话的语气写下问题,我虽然照做了,但并不明白为什么,直到我一字一词地斟酌时才意识到与人访谈对话并不是随意的聊天,语气等都需要把握好,所以临场组织语言是来不及的。为了兼顾话语中传达出的态度和问题的准确性,我写下每句话时都小心翼翼,后来又根据同学们的意见反复修改了多次。历时良久才完成了访谈提纲,在后来采访时我听着一个一个的问题顺利进行,庆幸之前有认真准备,我当时想起了一句话:“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访谈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在洛阳本地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去往博物馆采访,并用钉钉直播的形式与我们连线,采访专业老师时采用的是腾讯会议。每一次的采访都收获颇丰,我了解到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也学到了不少书本上不会讲的知识。

在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访谈中,我了解到了二里头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为新开张的博物馆,客流量却非常可观,并且博物馆一直在积极地与其他方面联系举行研学活动等,也举行各种展览丰富居民的生活;作为遗址,由社科院的夏商周考古队在持续发掘中。在采访中也弄明白了不少我一直以来都好奇的问题,比如文创的设计、研发和销售,二里头的文创目前是与其他公司合作并由对方全部负责,但是在不久之后将成立自己的文创研发部。

在对张鸿亮老师和陈国梁老师的采访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兴趣与坚持的作用。两位老师都是因为热爱而选择了考古并从毕业之后一直从事相关行业。就目前的大众认知来看,考古这个专业是偏僻且没有“钱途”的,但它作为研究我们的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又是必须得有人去做的,两位老师克服各种困难并坚持下来是很令人钦佩的。作为文博的学生,我想我们是足够幸运的,科学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先进,国家也对这个行业予了高度的重视,未来这个领域必定会发展的更好,我们也应当更加努力。在老师的讲述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张老师讲大遗址保护、遗址类的博物馆和帝陵等,许多都是我之前未曾涉及过的。

或许是因为我们出生在了一个好的时代,中国文化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博物馆也正借此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很早之前去参观博物馆时便已在博物馆中见过周边工艺品,而今博物馆文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喜爱博物馆的人大多数也会关注这个问题,于是就总是把博物馆做文创当做了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马欢欢老师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老师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博物馆本身而言,它的首要作用是保护和传承,最基本的是保留的功能,而后是保护,再来展示,之后才有一些造血功能,进行开发。”这个观点让我思考了许久,在大潮流中我们或许都忽略了的这个问题:博物馆首先应当是博物馆本身,应该先做好他的本职工作。

这次实践活动的访谈让我受益匪浅,然而也有遗憾,就是未能去往现场,未能亲眼目睹被采访人员的风采。虽然看直播和听录音对于资料的收集和在现场差不多,但未能到达现场终是有一些遗憾。

此次实践活动的收获当然不止在采访中得到的知识,还有在各方面都能得到一些锻炼。除了最开始访谈提纲的制定,我后来主要负责的是部分同学外宣稿件的初次审核和对外发表以及外宣的汇总。由于我向来喜欢一个人做事情,所以很少团队合作,在此次团队实践中我看到了不少其他同学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一些问题。因为我平常很少用电脑,日常生活中也用不上Excel表格,所以即便是在课堂上学过我再用起来也很生疏,因此,在第一次进行外宣汇总之前我又抽出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重新学习表格制作,这也算是额外的收获。最大的挑战是来自时间分配,实践活动刚开始没几天妈妈便给我报了驾校,这是早在去年家长就决定了的,我也无力反驳。去练车从最开始的较为随心到近些天为科二备考加强训练后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白天时间,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后我只能放弃一些事情,比如看书和做手工。但即便是这样,留给实践活动的时间我依然觉得有些不够。也或许未必是时间太短,爸妈经常说我做一件事的时间其他人可以做更多事情,在做事效率这方面我仍需提高。

社会实践已接近尾声了,有幸参与此次调研,让我学到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相信二里头遗址以及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相信所有的坚守都会有成果,中华文明之源让我们一起守护和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199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秘马集甜柿,引领发展新潮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引领马集村甜柿产业的发展新潮,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抵达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深入甜柿基地,详细记录甜柿的采摘和储存方法。紧……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情系马集甜柿,推动乡村繁荣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推动马集村走向繁荣,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在甜柿基地仔细观察,记录甜柿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然后,与……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聚焦马集甜柿,共筑振兴之路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助力马集村甜柿产业踏上振兴之路,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来到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踏入甜柿基地,认真记录甜柿的生长周期和产量……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调研马集甜柿,描绘乡村蓝图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描绘出马集村的美好乡村蓝图,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抵达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到达后直奔甜柿基地,专注地参观并详实记录甜柿的品……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马集甜柿,点亮乡村希望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探寻马集村甜柿产业的发展奥秘、点亮马集村的乡村希望,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前往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在甜柿基地里认真参观,仔……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索马集甜柿,助力产业振兴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推动马集村甜柿产业的蓬勃发展,7月8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首先来到甜柿基地,用心观察甜柿的生长态势,详……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马集甜柿产业之访,助力乡村经济腾飞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为了探寻甜柿产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奥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于7月8日走进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进入甜柿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与乡镇干部及当地种植户……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调研马集甜柿,托起乡村致富梦

本网讯(通讯员高林静)七月八日,暑气熏蒸,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远”志愿服务队迈入了荆门市栗溪镇马集村。队员们此次的关键工作是对马集村的甜柿产业进行调研,与农业专家及当地果农…… 高林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本草社】“药”韵新生,创意“瓶”行——中医药文化创意大赛圆满结束

文字:曹欢尹思图片:张权威尹榆婷审核:唐后媛来源:本草社为传承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让更多人领略其天人合一的智慧、药草…

“魔幻光影 时空之旅” ——宾谦魔术协会开展魔术主题活动

“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燃”,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四月,为了梳理魔术发展史的核心脉络,展现传统技法与科技创新的碰撞,一场别…

志愿青春暖社区,助理服务筑和谐

近日,桔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社区助理”——公管院学子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社区宣讲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4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走进阳光雅居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遵义会议精…

星火遵忆志愿宣讲团赴企业宣讲,传承红色基因 赋能企业发展

中国大学生在线网4月26日电(通讯员汪祥)安徽工业大学星火遵忆宣讲团第9次宣讲活动顺利展开。作为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发布

飞毫泼墨难穷意,振兴乡村在路中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创意大赛,7月29日,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的参赛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五凤乡南山头村进行实地调研。南山头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
“西部之光”筑梦小队实践纪实(一):走进残障服务站,凝聚爱心助弱势
大多数的我们出生于幸福的家庭,拥有健康的肢体和强健的体魄,享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体会着国家为我们辛苦谋取的福利。但在和谐的背后,我们往往会忽视那些与我们不同,出生便有着各种疾病的弱…
初次实地走访 产业扶贫兴旺
为探寻精准扶贫项目的成果,近日,“逐光”脱贫攻坚实践团来到了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无为市地处长江中下游,长期以来,农业都是这片土地的主导产业。为更好地精准扶贫,当地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方法,在更好…
“相约工大,逐梦远航”暑期社会实践队|Premiere Pro——留住美好回忆
“相约工大,逐梦远航”暑期社会实践队|PremierePro——留住美好回忆2020年八月,西北工业大学三维设计协会与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协会合作成立的“相约工大,逐梦远航”社会实践队共同搭建“相约工大,逐梦远航”网…
弘慧乡村训练营二酉营地演讲比赛顺利举办
(通讯员李霞,向丽僮)8月29日下午6:00,在二酉苗族乡中学教学楼三楼党员会议举办了演讲比赛,各班营员积极参加,踊跃报名。参赛营员台风稳、表达流利,表现优异,获得了各评委的一致好评。8月27日,由于各班…
华中农大学生助力荆州锅盔在疫情后复工复产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18级本科生张一凡观察到在疫情后许多店铺因为经营不善而变得雪上加霜。其中作为地方特色名小吃的荆州锅盔也陷入此境地,为了助力其复工复产,张一凡走访了荆州的多家锅盔门店进行问卷调研…
只有坚持 才是人生的方向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感悟到很多以前我不明白的道理,也找到了自己管理时间的办法。可以说,这段历程成为了我人生中前进的一块基石。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在家呆了半年…
二十而立——助力抗洪有感
二十而立——助力抗洪有感最近有个很火的电视剧——《二十不惑》。不惑即指遇事能明辨不疑。但是在我看来,二十的年纪,我们实在称不上不惑,我们还有很多事情不能理解,很多事情不能解决,明辨不疑更是无法…
文脉相连:湘潭大学博士团助力碧泉乡村振兴
2020年8月24日清晨,“湘潭大学赴湘潭县乡村文化振兴博士服务团”在经过前期数月的文献工作之后,终于踏上前往湘潭县碧泉村的行程,进行为期十天的实地调查。本次博士服务团社会实践活动由校团委魏晓林书记指…
兴义市万峰林·脱贫路上,乘风破浪!
旅游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许多少数民族所在贫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旅游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一探究竟旅游扶贫的落实效果,“逐光”脱贫攻坚实践团的兴义队员来到了贵州省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