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爱心与理性(上)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作者:曾凡阳

《个体化社会》这本书是齐格蒙特·鲍曼将过去3年内所做的演讲和写成的文章合在一起编辑而成的文集,大体来看来说鲍曼将书分成三个部分,从人类最本质的问题即存在方式,到思维方式,最后到比较微观的行为方式。由于书中所含内容较多,采用一种后现代的话语描述方式,与日常熟悉的语言相去甚远,并且语言具有较高程度的暗喻性,并且旁征博引,对于阅读者阅读水平要求较高,故笔者就本书中《爱心是否需要理性》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感悟及观点。

鲍曼在《爱心是否需要理性》这一篇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爱心与理性的区别以及如何处理爱心与理性的关系从而达到爱心行为的尽善尽美。

爱心和理性的定义,在鲍曼的文章中并没有直接的定义,他曾这么描述“爱心”,当人们不得不就爱心发表意见之时,我们“搜肠刮肚”地寻找词语,但词语只是在畏畏缩缩之后便随即消失。而对于理性,他则是用一个偏向哲学的语句对它进行了形式上的定义,即理性是对于一切理解都不可以企及的事物具有客观和证据确凿的洞察。的确,这也是鲍曼的独到之处,他不像涂尔干等那些定量社会学家那样,对于自己研究的对象,有一个非常固定而确切的定义,但是随着他论述的深入,爱心和理性在我们心中也建立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

文章开始是从爱心与理性的矛盾入手的,爱心惧怕理性,理性也惧怕爱心,每一方都试图消灭对方。理性比爱心善于辩论,任何言语上的交锋,每次都是以理性的凯旋而归和爱心的遍体鳞伤而告终。如果说让爱心来判断一种情形是正当的,理性会发现爱心所说的话语无伦次,语序颠倒。但是理性清晰的言语在爱心这里听起来就像是语无伦次的喋喋不休。出现这个矛盾的原因是理性和爱心的三个区别。首先,爱心关涉的是价值,而理性关涉的是用途。爱心眼中的世界都是价值的汇集,也就是说,所有的事情最先关注的是否是符合自己的价值追求,符合的就是爱心认同的事情,而不符合的则相反。然而,对理性来说,它眼中的事物由有用的事物所组成,也可以理解为马克思·韦伯曾提出的工具理性,也就是说理性看待事物,会把它们划分为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些资源是否可以被利用,应当如何利用这些有用的资源达成自己的目标。使用和价值的不同取向使得理性与爱心分道扬镳。然而即使理性和爱心都走上的正当的道路,它们的眼界也会大相径庭。爱心的视野是无限的,就像是君子对于儒家学者而言,它是不可能达到,但是每个人都会将它作为最终目标,不断靠近。爱心对于奉献爱心的人来说,同样是无限的,因为会随着爱心的前进而不断前进。但是,理性的意图却恰恰相反,不打开通往无限的门,而是将它关闭,关得严严实实。理性常常在时间中发生行为,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以实现和耗尽,然而使用只有通过重复而不是自我实现才能得以持续,实现只能导致终结。最后,爱心要求与他者的团结,而理性则是促成对自我的忠诚,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从属关系,成为爱心与理性各行其道的最终原因,理性之下的那种自由广为人知,这种自由保证人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追求和获得目标,这种自由将事物分成外界和自我,将外界的所有部分,看成是自我实现的工具或者是障碍。然而,对于爱心来说,爱心不止无条件地接受他者和尊重他者保持原有现状的权利,并且还会对于存在的理由做出奉献——帮助、支持与祝福。爱心和理性有着种种的不可磨合,他们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他们的存在就像是月球的正反两面一样,没有谁可以被另一个所代替,他们也不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以上种种原因反复为我们证明爱心与理性真的水火不容,但是他们是否能分离?

http://www.dxsbao.com/art/4411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爱在苍山”支教队之让我留在你身边

曾经想象过无数次:“我的支教会是在什么时候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这样,带着好奇与期待,我来到了石坑小学,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支教。晚上九点出发的火车开动了。我望着窗外,…… 崔璐 中国大学报 烟台大学查看全文 >>

“爱在苍山”支教队之一路旅途

七月十五日晚上我们在烟台火车站集合出发,经过九个多小时的奔波,来到了大仲村石坑小学。刚来到这里看到我们的住宿条件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再加上一整天的忙碌,我更加不想在这里呆…… 郭晓 中国大学报 烟台大学查看全文 >>

“爱在苍山”支教队之我们心连心

自从我知道了学校暑假有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就一直盼望着去支教,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滋味,恰好所在社团有支教队伍,我就申请了跟队。考试结束后我就不就一直期待着出发的那一天,夕发朝至…… 尹玉琬 中国大学报 烟台大学查看全文 >>

爱在苍山赴临沂社会实践队之音乐篇

7月22日,支教正在有序进行中。本次支教活动不仅注重基础学科语文、数学和外语的学习,更着重于给孩子们一些艺术拓展类的课程,如美术、音乐、舞蹈及安全课等。实践队旨在通过这些课程,…… 赵敏 中国大学报 烟台大学查看全文 >>

“守望成长 至臻至善”支教队支教之逐梦起航

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学生“三下乡”的号召,7月20号,是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臻·善进菏泽支教队在菏泽市定陶县张湾镇吕沟小学正式进行三下乡支教活动的第一天。经过前一天的准备…… 李梦迪 中国大学报 烟台大学查看全文 >>

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守望成长 至臻至善”支教队支教之国学启蒙篇

国学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与精髓,讲述天地之间的大爱之美,教授为人处世的仁义道德。所以为了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大力提倡国学经典的诵读与传承,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臻·善赴菏…… 张琦 中国大学报 烟台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年力量注入老旧社区改造,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的关键任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一群充满活力与…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

智暖夕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六班开展“AI伴老智慧康养行”系列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老年人口…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行2025年河南省优秀应届毕业生评选大会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的示范引领作用,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行2025年河南省…

信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为深化青年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30日,教育科学学院于教科楼402会议室举办2025年“校园明星”评选活动,…

青春力量赋能老旧社区焕新,青年提案绘就治理新蓝图

我国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社区占比超35%,普遍存在设施老化、空间不足、居民疏离等问题。以某典型社区为例,60%的小区楼龄超20年,…

最新发布

爱心与理性(下)
然而两者的分离却会招来灾难。爱心引以为傲的东西也会带来爱心的不幸:无限且不明确。大多数时候,不确定性都是一种令人沮丧的状况,而且毫无前景,无法治愈的不确定性因完全无法对付而使人感到厌恶。无限则…
观红色阵地,悟初心使命
观红色阵地,悟初心使命--许昌学院“百年党史社会实践小队线上教育活动2022年6月6日上午,实践队本次学习对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齐国昌红色收藏,因疫情防控要求,采用线上学习。齐国昌老…
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精神 ——许昌学院红色不朽实践队红色精神学习
2022年6月7日上午8:00,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色不朽党史宣讲队队员吴红洁于线上进行红色党史宣讲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到了有关红精神的知识。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
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
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许昌学院“百年党史社会实践小队重走长征路线上教育活动昔年战争的阴霾虽然已经散去,但红军长征的精神依然震撼着后人的心灵。历史长河中的那一条“红飘带“总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
感悟红色精神——寻访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2022年6月7日上午8点,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色“不朽党史宣讲队”队员魏泽亮进行线上红色党史宣讲,探寻红色革命的足迹,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与不易,更加坚定当党的正确领导。一个强大的国家能够赋予一个…
学习党史精神,开创美好未来
学习党史精神,开创美好未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暑期百年党史百年风华社会实践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党的历史由来,深刻剖析党之精…
救国救民,结盟武装 ——红色不朽党史宣讲队学习党的故事
2022年6月7日上午8:00,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色实践队队员王榮于河南省许昌市进行线上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两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改组后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会议上确立了国…
土地革命 浴火重生
土地革命浴火重生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2022年6月7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精神”实践队开启了线下党史宣讲活动,张玲同学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梁庙村进行了关于土地革命的党史宣讲…
开展体验式党史教育,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开展体验式党史教育,让红色历史“活”起来———赴彭德怀故居开展党史学习2022年6月6日,“追寻红色足迹,学习百年党史”社会实践队正式开始,首先到访的是革命先辈彭德怀先生的故居。彭德怀故居位于湘潭县乌…
缅怀先烈,重温革命历程
缅怀先烈,重温革命历程走进大青山突围胜利纪念馆2022年6月7日上午,“追寻红色足迹,学习百年党史”社会实践队队员叶雨萌带领大家来到位于沂蒙山腹地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缅怀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