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教育 办教育 兴教育
新四军苏浙公学旧址作为新四军旧址群中的一处,为其拥有“江南小延安”的美誉贡献了一份不可缺少的力量。其与兵工厂、江南银行、后方医院等旧址并列,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能够自主运转的多功能体系。
在探访了苏浙公学的办学及历史后,我的体会能够大致概括为三点。
首先,无论在什么样的时期什么样的境况中,都必须重视教育,办好教育;教育为本,将办好教育视为解决民生之首是有迹可循,有理可依的。其次,拥有重视教育的意识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有科学的方法,采取符合实际的措施。苏浙公学在“各地区应即开建设公学”的指示下开创,将专业设置分为普通科和高级科二级,先招收800名普通科学生,教授六个月课程,毕业后经过工作实习再调入高级科受训深造。公学也摒弃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分设男子班和女子班。这样的做法符合当时受教育平均水平偏低和革命形势的实际需要,从而能够做到高效率,快产出,在几个月时间培养出几千名学员走上抗日岗位。最后,墙上这句“这里没有黄埔军官,只有身经百战的老战士;这里没有学士博士,只有宝贵经验的革命者”标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标语是不自轻自贱,信奉实力,追求锻炼精神的缩影,不仅仅是教育领域,在革命历程的其他各方面都是取得胜利,不断进取的法宝。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帮助他们树立起人人都有学习的权利,教育前人人平等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或许也正是如此,公学学员能够在当时露天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去,吸纳知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尽管新四军苏浙公学曾经的办学模式和方法可能不再适应现代社会,但其表现出来的教育理念和意识仍应为当今延用。
文学院“红色地标”行动——湖州市红色革命文化场馆寻访实践团
李燕梅
http://www.dxsbao.com/xiaonei/962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