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0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溪岸名师讲堂”有幸邀请到张鹏教授开讲。张鹏教授师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大家郎绍君先生,长期致力于傅抱石个案研究,是学界傅抱石研究专家。在此方面已有很多重要成果发表,如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修改出版的《希古与幽怀:傅抱石的人物故实画研究》(中华书局,2020年),是一部傅抱石绘画研究的重要力作。今天他来到傅抱石青年求学的地方南昌,为江西师大美院师生讲述题为“美术史个案研究方法谈略—从傅抱石与江西的关系谈起”的讲座,似是因缘际会,实为渊源有自。本次讲座由美院青年教师黎独清博士担任主持,以线下的方式进行,美院师生共有近百人参与现场交流。
讲座海报
一、 何为“个案研究”?
对艺术家个案的聚焦、挖掘和梳理是艺术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中西皆然。研究方法是学术的津梁,对方法的持续反思和革新更是推进学术的有效保障。反思艺术史个案研究方法,既充分有利于个案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升级,也是艺术史学者培养、训练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感性与理性等多维交织的学术眼光的理想途径。
张鹏老师谈到这些年指导的硕博论文,有一大部分集中于关于艺术家的个案,这个现象其实和中国的学史传统有关。从《史记》开始,我们把历史研究的问题归结于人的问题,而人也就成为历史中所阐述的核心,所以个案其实就是关乎人的研究。对应到美术史上,所指的就是对艺术家的研究。对比中西方艺术史的路径,中国从公元9世纪的《历代名画记》开始也大多是以画家为载体进行研究,也就是艺术家个案研究;西方从瓦萨里的《名人传》开始,也是以艺术家为载体进行研究;所以,以人为核心的个案研究在中西方艺术史上都有传统。但是在当今研究环境,个案研究也存在模式化、僵化的问题。
二、 傅抱石个案研究的相关经验
在这一部分,张老师结合自身研究经验进行分享。他从博士论文选题开始谈起,认为我们应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明确的认知。他以自身为例,本硕为文学专业,博士转入美术史研究,所以更倾向于研究一位文学背景深厚的画家。因此在论文选题的时候,最终选择了傅抱石进行研究,傅抱石其实首先是一个文人、学者,有很深的传统文史功底,然后才是画家,他有大量的文字留下来。现当代艺术家们相对比于古代画家,一般怯于写文章,不敢下笔,张鹏老师鼓励从事艺术创作的同学要勇于写“字”,不仅仅是书法字,也包括文章、感想之类的,留下后人可供研究是素材。在搜集傅抱石资料时,也由于本身对魏晋文学了解熟悉,所以能很快辨别出傅抱石人物画内容是属于魏晋时的名人轶事。单从绘画角度来讲,如果研究者不了解史书、《世说新语》等,也会造成研究困难。在这里也引入第二点:研究者在做论文选题或者个案研究时,要充分整合前期的读书积累,对自己优势与不足认知充分,找准最适合的研究对象。另外就是在个案研究中,要“竭泽而渔”式的收集资料。什么是竭泽而渔?把水抽干进行捕鱼,这样没有鱼遗漏,反推到收集资料上,比如搜集八大山人的资料时,把所有关于八大山人的资料搜集整理出来,不要有漏网之鱼。掌握的材料越多,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越有话语权,否则极有可能会出现重复研究的现象。关于“凿井”与“开渠”,个案其实就是凿井,一片绿地在这里找一个点往下开凿,那么这个点就是那个个案,以这个点开始往下挖,往下挖的过程就是找材料的过程,也是思考、构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后,这个小点就变成了一口井,这口井也可以不断地深入,在深入时,也会不断地开枝散叶,即在搜集资料时,发现了其他与个案相关的资料。这个过程就是“凿井”与“开渠”。关于点和面,在宏大的美术史知识结构里面,个案是一个点,但是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慢慢的就扩大变成了面。最后他谈到,在研究过程中要坚持做一件事。张鹏老师谈到自身一直是以傅抱石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傅抱石的研究过程,将民国史串联起来。在研究过程中,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所研究的点也越来越多,无数的点汇聚成面。坚持个案研究,围绕着个案不断展开,学识也会越来越深厚。坚持在一个领域做研究,连续几年发表文章,就可以拿这几篇文章去申报课题项目,从普通课题到重点课题再到重大课题,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坚持在一个领域研究,学问也是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思考:傅抱石与江西的关系
傅抱石在早年求学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名师指导。其中他的国文老师是王易,傅抱石的文学功底受益于王易颇多。还有一部分则是来源于南昌的扫叶山房,傅抱石从抄书开始,后来背书,逐渐与书店老板发展成好朋友。在傅抱石的文章、画中,可以看出一种诗境,其实现当代,画诗意题材的不在少数,但是大部分人却是附会,没有体会到诗意。而在傅抱石的画上,琵琶女凄楚地眼神,司马太守低垂地目光,彼此之间的呼应,哪怕是一个牵马地仆人,这几个人物,在古树的掩映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诗境的融合,非常和谐。这种诗意的绘画,不仅要对诗有理解,还要有高超的绘技,将诗的语言转化成画的语言,二者缺一不可。另外关于乡族情节,江西湖南一带宗族观念普遍比较强。体现在傅抱石身上,是在遇到困难时,傅抱石习惯性的就想回老家避难。比如在抗战时期,傅抱石携孺回乡避难,以及在解放战争时期,傅抱石也是选择回乡避难。其实傅抱石本身并没有在家乡新余长大,与家乡族人并不熟悉,但在避难时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回乡避难,也只有血脉乡族情可以解释这一行为。
三、对个案研究方法的反思
个案研究确实有很多的便利之处,也有很多丰硕的成果。但是今天的个案研究也到了需要总结的时候。在今天全球化的美术史时代,拿傅抱石来讲,他属于江西,也属于中国,还是属于世界的。如果我们以全球眼光来看待个案的话,所看到的东西又不一样。从材料的角度来讲,梳理材料很容易,但是问题是这种固化的形式会不会影响下一阶段、未来的美术史更深入的进步?
1、看待艺术家个案的态度和尺度
艺术家首先是一个人,做历史研究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人。艺术家往往是具有丰富能量、丰沛情感的人,在研究这样的人时,我们往往会被吸引,以至于没有那么客观理性地去做研究。所以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自己与研究个案的关系,一定要保证客观公允。既要有感性,同时又要保持基本的理性。在研究中,很容易出现将个案神化,比如在研究傅抱石时,我就会认为他哪哪都好,字写得好,画画得好,其实这就掉进了研究圈套。要感情投入适度,没有感性所做的研究也会十分乏味空洞。傅抱石非常喜欢个案研究,他当时所研究的是顾恺之与石涛,尤其是对石涛的研究,是在20世纪一大批研究石涛的浪潮中开始的。当时日本的学者桥本关雪已经写出了关于石涛的著作,傅抱石作为一个学者,既是在东亚研究热点的基础上,又是在近现代的转弯过程中对来关注石涛。在日本留学时,有一年冬天,傅抱石回国,在南京图书馆抄石涛的画法与题画诗,研究石涛生卒年等问题。而作为画家的傅抱石又非常喜欢石涛的画作,所以他对石涛的研究又很感性,这也奠定了20世纪研究石涛的基础。可见,中国美术史中的个案研究本身就是充满感性的,这个问题也值得深究。
2、关注新视角的引入
孟子说“知人论世”,了解一个人,就要讨论他所处的环境及身世背景,这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史研究的传统。今天的个案研究在观念上走的还是知人论世,方法上是考据。那么在这种方法上,是否需要有新的视角介入呢?其实这是有必要的,但是这也引出另一个问题:有些年轻的学者是为了方法而方法,为了新的方法而把西方后现代的方法、哲学、人类学的方法引入个案研究。但其实最后所得出的结论,也可以通过传统的文献考证方法得到。这样的“方法”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方法都应该符合研究的适用性,如果不是为了研究的适用性,这个方法没有任何意义。不仅是新视角,新材料的出现也很有意义。
3、甄辨理性述史和“讲故事”的区别与类型
要注意辨别理性述史与讲故事的区别,如今在欧美学界流传着一种对当代美术学界影响颇深的思潮——讲故事。但是做美术史研究不是讲故事,讲故事很容易把一些演义当成美术史史料,这是一个循环。中国的二十四史其中有很多内容是从演义来的,今天也有人认为是史料,但其实这是美术史书写的问题。在当代的历史建构中,尤其是我们今天作为历史书写者和撰写者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把两者甄别开。当今在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中,最具有学术信服力的史书是《晋书》,唐初房玄龄主编,而《晋书》中的大部分材料来自《世说新语》。其实《世说新语》中大部分是小说,但是它在《晋书》中就是史实。没有真正的所谓历史的真实,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真实的历史其实都加入了思想者的真实的情感、认知、背景和意识形态。再看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注意在研究论文中,不要有不经意地文采的流露,要在冷静的态度中完成研究。
4、 谨慎面对个案背景材料的“类型化”
要谨慎面对个案背景材料中的“类型化”,通俗来讲,比如一个寝室四位同学都在做个案研究,分别研究明清时期的不同画家,其实这四个人有一个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那么这四位同学都对明清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研究,这就是背景材料的“类型化”。其实不应该这样的,当我们深入到个案研究时,不是所有人都和大时代有关系,不要简单类型化地去谈背景文化。
5、重视个案研究中的“点”与“线”的关系
每一个艺术家都相当于一个点,在今天的美术史书写中,会看到一个一个对个案的深入。比如从明清到近现代,四僧四王、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随着个案研究的深入,材料也越来越多。每一个艺术家就相当于一个车站,那么车站与车站之间的路程就是路径。其实在现在的美术史研究,最缺乏的就是路径化的研究。路径应该怎么被说清,从宋代绘画到元代绘画,尤其是元初绘画的路径化研究现在也没有说清。没有绘画发展的线,历史是构不成的。构成历史仍然要有点、线、面。我们不仅要关注路径的问题,还要关注个案与个案之间的问题。在近一百年的美术史写作中,这种路径化研究是缺乏的。
在最后,张老师还解释了自己为什么选择傅抱石的人物画作为研究对象的思考过程。傅抱石是一种个案,而他的人物画也算一种个案,个案里有更小的个案。在研究中发现,傅抱石画了百余件魏晋时的人物画,他是画魏晋时人物画最多的人。黄苗子在《画坛师友录》中提到“由于晚年山水创作流传较广,便忽略了他的人物故实画”,这句话对我研究傅抱石也很有启发。而傅抱石的《壬午重庆画展自序》更是研究傅抱石的研究者必读作,而且要反复去读、去发掘其中的奥秘。在书中提到的“构写前人的诗,将诗的意境,移入画面。营制历史上若干美的故实。”其中美的诗境和美的故实(也即我所提到的美的故事化)也是我所研究傅抱石的对象。这两个部分不仅是傅抱石画展中那百余人物画的题材,也是后来一直持续到傅抱石人生终点的绘画题材。傅抱石在历史上所关注的两个时期,分别是东晋与六朝和明清之际,而他所创作的题材也大多来自这两个时代。其实关于傅抱石的点有许多可以去研究,也期待有更多的新鲜力量可以加入研究傅抱石的行列。
四、 问答环节
问
谈到傅抱石,在近代画坛中,您是怎么看待傅抱石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
答
在这里引用我老师的一句话:“中国画史上的李白”,天纵奇才,各个方向,篆刻、绘画、史学研究都精通,他的才情很高,单纯说是学者画家概括不了,如果说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又定位太高。但是从傅抱石个案研究来看,他是才情很高的一位画家,才情高又好酒,用李白来形容最贴切。
主持人给主讲嘉宾颁发纪念海报
讲座结束后,主持人黎独清博士总结到,张鹏老师结合自己在博士论文写作的经历,以傅抱石的个案研究为例,为大家阐述了论文选题时如何确定研究对象,个案研究的方法和一些要点等问题,对同学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最后,讲座在同学们和老师的讨论下圆满落下帷幕。
END
文字整理:王诗晴
文字校订:周敏
编辑:梅彦宸 潘星源
审核:熊吉生 高志标 胡园慧
http://www.dxsbao.com/xiaonei/65391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