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拿棒子要饭的人是乞丐,我们不是,我们拿棒子挣钱养家”。
——重庆棒棒
在重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爬坡上坎,沿街揽活,用脚步丈量山城的高低起伏;他们肩扛竹棒,棒系双绳,肩负风雨也扛起了一个时代;他们来自农村,在街巷流俗间争渡……他们共同的名字,叫“棒棒”。作为重庆的城市名片之一,棒棒们用一根扁担在历史的三峡口挑起了城市的发展,却在年老无力后被变化无常的世事洪流冲走,逐渐隐没在时代的风口。
本片的导演兼主角何苦是一名正团级退伍军官,他在退伍后来到重庆,拜65岁的资深棒棒老黄为师,结识了河南、老甘等棒棒们,切身经历棒棒的日常生活并真正成为了一名棒棒。影片通过何苦的视角追踪重庆棒棒们的生活点滴,从工作、家庭、日常等多角度切入棒棒的人生经历,既展现了个性鲜明的棒棒个体,也绘就了一幅鲜活的棒棒群像。撕开城市灯红酒绿的浮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棒棒们,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骨气,纵使避不开被抛弃的命运,他们依旧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
历尽艰辛,渴望安宁
老杭是老黄多年的好友兼竞争对手。他孑然一身,年近七旬还在为生活奔波。几十年的棒棒生涯,没为老杭攒下多少钱,反倒害他落了一身病。半生积蓄因治病几乎散尽,他不得不拖着病躯重返棒棒大军。然而,“厄运只找苦命人”,重操旧业的老杭虽然有老黄的相助,日子却过得并不顺利,不仅被骗了钱,还收到了假钞。揣着假钞奔波了一个多月后,他抱着侥幸心理,忐忑不安地将那张假钞偷偷换给了一位雇主。事败,面对雇主的指责,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像个做错事的小孩,窘迫地流下了眼泪。
搬出自力巷后,老杭回了老家,亲手为自己打了一口棺材。“再好的房子也只能住几十年,只有棺材才是永久的归宿。”在他看来,能够亲手为自己打造寿木,这辈子也算是圆满了。影片借老杭之口写实了“归去来兮”的抽象哲理,也道出在大街小巷漂泊的棒棒们对安宁稳定生活的朴实憧憬。
命运多舛,坚守本心
老黄,人如其名,像老黄牛一般艰苦奋斗了大半辈子:壮年时为了女儿女婿买房而拼命赚钱,垂垂老去时依然在为还房款而奔走。老黄没有硬技术与高学历,但有对小家的责任感。为了给女儿和外孙创造一个安稳幸福的小家,老黄光膀卖力背货,不忍花钱治疗病痛,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爬进废墟也要拿出全部家当。直到一个晚上,老黄从楼梯上重重摔下,被何苦送去了医院才知道自己得了脑梗。他流下的那把眼泪,道尽自己的痛苦无助,也深深触动着观者的心。病痛缠身的他没有停留,而是更加珍惜尚能工作的机会,用自己最后的时间继续奋斗,以求稍稍减轻家人的负担。
面对三天免费的“治疗”机会时的欣喜,诉尽老黄对健康体魄的呼唤;不想让自己连累家人的小心思,则悄悄流露着老黄对亲人深沉而隐忍的爱。不加任何修饰的镜头真实地刻画着老黄勤劳朴实的劳动者形象,也浓缩着在社会底层的挣扎的普通人的群像:囿于骨感现实,不弃丰满理想;虽一而再地被生活戏弄,却依然坚守着善良与爱。
“或许激进和保守必然会有冲突,这是变革必然付出的代价。”何苦和老黄对进军朝天门上的分歧,揭示了突飞猛进的时代与被时代抛在身后的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这个由社会供需关系孕育的小型劳动市场,在发挥它的价值之后渐渐走向没落。辛劳一生的棒棒们何去何从,亦是值得你我深思的时代议题。
万里蹀躞,终有所归
“挑遍了大街,背走了小巷。搬空了码头,装满了库房。”自力巷的棒棒们用一根扁担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们为讨生活蜗居在廉价逼仄的危房里,却在日复一日的奔走中为重庆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们用肩上的扁担挑起了一个变革的时代,但也因时代的发展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这部影片没有宏大的叙事和跌宕起伏的剧情,有的只是真实的棒棒日常和不经排演的真情流露。它以粗粝的生活现实向我们展示着重庆的棒棒们是如何挣扎着向前。虽然多舛的命途压弯了棒棒们的肩膀,但当他们扛起扁担为生活咬牙前行时,他们的人格又像山一样耸立。他们的命运我们无法评说,他们的故事却值得我们铭记,因为他们谦卑的骨头里,流淌着对祖国山河的深情。
“曾经,他们用厚实的臂膀把一个城市挑进新的时代,而今,他们的背影无法挽留。”影片的最后,昔日的棒棒们或继续劳动,或退休养老,虽进军不同行业,但都有了更好的生活保障。棒棒们波折之后的归宿,不仅生动诠释了劳动的意义,更在不同侧面反映着国家的繁荣发展。
“祖国强了,我们老了,心更近了。”毕竟,“大寒之后,一定立春”。
(文案:亓宇轩 刘朵庄 肖杨 陈思彤 责编:韩舒溢 李佳昊 总编:龚黄迟 指导老师:刘翔)
http://www.dxsbao.com/xiaonei/6530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