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抗战时期为“充实民生与国防”立校的西北农学院,筹创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烽火燃起的开端,这里曾召开抗战中重要的“武功军事会议“,又是抗战中“兴学兴农”的战略后方。在抗战硝烟中,西农人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难以忘却的抗战记忆。近年来,西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卓越农林人才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每个西农学子都应接续先辈使命,在新时代谱写新的篇章。所以,我们在今天开展以“兴学兴农盈九秩,树德树基创一流”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西农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杨凌,赋予了西农精神特定的时空。独特的区位优势,蕴含着浓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特质禀赋,是“西农精神”的核心。在办学格局上,集中体现为扎根杨凌、面向西北、服务全国、放眼全球的战略定位和美好憧憬。在理想信念上 ,集中体现为学校师生虽长期扎根杨凌小镇治学从严,却能坚持心存天宇、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崇高理想志向。西农在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贡献突出、功勋卓著的典型代表:获得了“一个品种挽救了大半个新中国”的美誉的赵洪璋院士、通过小麦育种解决小麦条锈病问题成为当时的世界性难题的李振声院士和成功培育出耐旱、抗病、抗倒伏等特性的杂交小麦——小偃5号、小偃6号新品种的虞宏正院士。西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这些西农杰出人才在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奋斗之歌,在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现如今,西农也不断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科技人才,为我国农业科教事业和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共和国农业科教发展史上谱写出了绚丽的篇章。
争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标杆、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标杆、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杆、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校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标杆,学校将以此为新起点,凝聚共识,谋划未来,再立新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http://www.dxsbao.com/xiaonei/6521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