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泾县8月24日电(通信员 濮心怡)“薄如蝉翼洁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均匀润墨分浓淡,纸寿千年熠熠馨。”这是古人对宣纸的美赞。为进一步加强对家乡宣纸文化的了解与传承,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繁星”志愿服务队泾县分队成员于8月16日前往中国宣纸文化园进行学习参观,并通过参观了解到宣纸制作所需原材料,制作场地和制作工艺等知识,更直观感受到了宣纸的珍贵与来之不易,让参观者明白了传承中国宣纸文化的重要性。
图为团队成员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捞纸的工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睿 供图
初入园,便可见栽种于道旁的青檀树,它材质坚韧、纹理细密、耐腐耐水浸,树龄最长可达1700余年。属国家2级保护稀有树种,树皮是宣纸的优良原料,尤其是安徽省泾县及周边地区生长的檀皮更可造出品质优良的宣纸,其芬芳中似乎自带一股墨香,让人陶醉。
继续向前进入场馆,引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巨大的方形深坑,经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捞纸所用的场地,观其规模,至少需要十几人才能操作。往后参观,又见到了晒纸焙,剪纸台等工具,无一不是体积较大且用材讲究,如捞纸用的竹帘,就需要用到纹理直,骨节长,质地疏松的苦竹,充满严谨和认真。宣纸的制作工具多而大,制作工艺则更是久而繁,自古民间就有“一张书纸,千滴血汗”之说。宣纸的传统做法是,将青檀树的枝条先蒸,再浸泡,然后剥去皮,晒干后,加入石灰与纯碱或草碱再蒸,目的是去其杂质,洗涤后,将其撕成细条,晾在朝阳之地,经过日晒雨淋会变白。然后将细条打浆入胶:把加工后的皮料与草料分别进行打浆,并加入植物胶,如杨桃藤汁,充分搅匀,用竹帘抄成纸,再刷到炕上烤干、剪裁后整理成张。每一步都是无数前人智慧的结晶,值得人们学习与传承。
图为宣纸制作工具——晒纸焙。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睿 供图
图为队员了解宣纸制作流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睿 供图
宣纸自古就有“纸中之王”的美誉。自问世以来,就陆续得到诗人、书画家、作家的赞美。宋代诗人王令有诗赞曰:“有钱莫买金,多买江东纸,江东纸白如春云。”可见当时宣纸受欢迎程度。书法大家赵朴初爱纸之情更是溢于言表:“看挽银河照砚池,泾县玉版启遐思。澄心旧制知何似,赢得千秋绝妙词。”现代文豪鲁迅也夸过宣纸:“印版画,中国宣纸第一,世界无比,它温润、柔和、敦厚、吃墨,光而不滑、实而不死,手拓木刻,是最理想的纸。”寥寥数句,即将宣纸的品质和盘托出。
宣纸美在融合,笔蘸了墨,落于纸上,便有了情怀,有了生命;贵在守候,一张宣纸,需历经一百多道工序,花费一至两年;德在无言,宣纸无色,却叫白石纷呈,大千可染,美林抱石,海粟泛金,稚柳扬翠;唯留石涛震耳,板桥流韵,悲鸿啸林,苦禅惊秋,冠中吐秀……每一张纸都有生命力,有灵魂,一滴墨下去,它会自然地散发开来,跟云彩一样。一纸虽薄,却重千钧。传承宣纸文化,你我势在必行。
图为临床医学院“繁星”志愿服务队泾县分队成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睿 供图
http://www.dxsbao.com/xiaonei/6426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