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内新闻 >

一寸丹心浇灰筑壁,十分热血乘日夏行——一场关于黄石市文旅产业的探索之旅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 作者: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麦陇夏行实践队

2023年7月1日上午,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麦陇夏行”实地调查队的成员们为探究黄石市的文旅发展现状,来到了黄石市华新1907文化遗址公园,进行“文旅产业焕生机,助力工业城市大革新——以黄石市为例”的主题调研活动,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代诗人于谦对于石灰的赞颂。石灰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到了近代,就成了盖楼搭桥必不可少的“洋灰”的主要原料,也就是水泥。正如加拿大作家埃米尔·加维所言:“水泥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在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的新时代,钢筋和水泥搭建起人们赖以生存的城市丛林,但是在被发明之初,使得“万丈高楼平地起”,能够真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建筑材料水泥又经历哪些曲折的发展呢?调研团队希望在考察发展问题之余,能够揭开这座百年老厂的神秘面纱,真正了解华新水泥厂的前世今生。

一、回首已是百年身:起自1907的百年荣光

水泥又被称为洋灰,和洋车、洋芋等命名含义相同,是在近代流入中国的舶来品。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就开始从欧洲引进水泥生产技术与设备拟建设水泥工厂。走进博物馆的大门,至今依然可以看到当年远渡重洋而来的进口机器。但是,由于日本以及西方列强的疯狂打压和阻挠,中国民族水泥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而华新水泥厂的前身正是清末张之洞主持创办的水泥生产厂。在外资把控的恶劣环境下,当时的华新水泥厂是为数不多的由国人自主运营的水泥工厂,因此又被称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华新水泥为全国军事工业输出了大量优质材料,是工人们用山水筑起了胜利的碉堡。

图1清政府批准在黄石建立水泥工厂的文件

图2调研团队成员跟随讲解员参观工厂旧址内部

二、涅槃重生:新中国的地基产业

随着湖北沦陷,华新水泥厂也面临着被日军占领的危险。为了避免重要的军事资源落入日军手中,厂长只能被迫优先迁走工程师和工人,并拆除了一台机器带走,实行坚壁清野的战术。剩下的另一台机器实在无法运输,于是被遗憾销毁。1946年胜利前夕,水泥厂得以重建,在战火中涅槃重生的华新水泥厂称为了新中国的首批重点工业项目。在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所用到的正是华新生产的优质水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华新人的不灭的初心。

三、开辟新路:优化环保和迁往新址

水泥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的粉尘等污染物,属于重污染企业,在辉煌成就的背后,也为黄石留下了环境污染的工业隐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华新积极研发优质净化工艺,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向绿色发展转型,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防控中,华新凭借先进的废料处理技术安全处置了近200吨医疗废弃物,为支援国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年六月,李叶青总裁更是赴瑞士苏黎世代表中国参加了全球水泥和混凝土协会(GCCA)领导人峰会,使得华新水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MadeInChina”的标签深深烙印在世界工业发展的道路上。

在华新水泥迁往更开阔的新场地后,关停的市区旧工厂曾经一度要被拆除,但是最终被保留了下来,因为这里有一代人的回忆,一代人的奋斗,一代人的青春,已经成为了黄石的一部分。2019年5月,“华新1907文化公园”项目开始启动实施,废弃的旧工厂在市区再次获得了新生的呼吸,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沧桑的工业历史,清新秀丽的花草树木,共同成为了黄石市湖光山色的缩影,无言地彰显着黄石独有的文化标签。保存工业记忆,保护历史文化,启迪现代文明。

图3调研团随讲解员参观主题博物馆

图4工厂旧址内部原貌

通讯员李雯淘

拍摄李雯淘

http://www.dxsbao.com/xiaonei/5654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实践纪实|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纪实

社区实践团成功举办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近期,大连理工大学“聚焦心理,关爱社区”社区实践计划服务项目团队于马栏社区恒苑街道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实践项目。这次活动得到……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实践纪实|心理志愿春季自主实践纪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AI在带来效率显著提升的同时,也对不同人群的心理产生了复杂影响。为了深入探寻AI与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帮助人们更…… 陈欣宜 大连理工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

“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一场特殊的温暖由返乡大学生通过“福”送万家暖人心活动送到周边社区,通过学…

寒假“返家乡” | 青春扬帆正当时,志愿践悟展新篇——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力量,肩负着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重要使命。2025年寒…

当数学遇见艺术与爱:返乡大学生为小学生带来别样趣味课堂

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公益课在长沙市浏阳市永安镇一托管所的教室里展开。这是一堂由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主办的返…

河海大学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

机电学院中华队回访母校讲河海故事在寒假期间,河海大学的三名学子怀揣着对母校的思念与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母…

数字长征,数据背后的苦难与传承

“数说万物,用数字解读伟大长征路”主题教育活动于2025年2月14日星期五在青罕中学圆满举行。(一)数说万物,用数据勾勒长征…

最新发布

从“心”出发,护“苗”成长,“希望家园”正式启动!
以“蓓蕾”青春活力,关心乡村留守儿童成长。为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的暑期监管问题,减轻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向上、健康开朗的心态,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7月3日上午,通城县团县委在…
集大红会“三下乡”:推开“艾”,拥抱爱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精神,提高群众对于艾滋病及其防治的认识,增加群众对于艾滋病患病群众的关爱。2023年6月26日至30…
共建绿色生态家园,同享青山碧水蓝天
大学生网报邵阳7月7日电(通讯员:伍佳窈,陶源渊,田齐民)2023年邵阳学院赴邵阳县蔡山团村“绘乡村新蓝图,筑梦蔡山团”乡村振兴促进团。在一次扎根基层的“三下乡”活动中,一群热志愿者们奋力投身于清理河…
随嘉庚印记,墨诚毅精神 ——随墨嘉庚实践队宣讲活动
经过前几日的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多方测绘及参访和活动及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居民对嘉庚文化、嘉庚精神及嘉庚建筑的了解情况获得了许多有效资料与数据,为最后一日的实践活动宣讲做好了充分准备。潜心专业知识…
“沂梦为马”支教队进行线下招生并进行开课准备
“沂梦为马”支教队进行线下招生并进行开课准备山东大学“沂梦为马”支教队于7月7日上午在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李庄村的便民服务中心举行了线下招生活动,并于当日下午2:30在办公室举行会议商讨相关事宜准备开…
吉首大学“三下乡”:支教之光,在河溪闪亮
本网讯(通讯员李欣怡)有一种热爱是奔赴,有一种奔赴是旅程,有一种旅程是支教。近日,吉首大学“文传青年”社会实践团于吉首市河溪镇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和亲身…
贸院学子三下乡:东风趁把纸鸢放,执笔绘梦书华芳
山高水阔心远长,正是心愿遇韶光。东风趁把纸鸢放,执笔绘梦书华芳。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创“艺”添彩丰都文化艺术服务团于丰都县暨龙镇凤来社区开展“共绘纸鸢,放飞心愿”主题活动。团队成员结合古诗朗诵、视…
厚植非遗精神,激荡精神力量
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无穷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部《红楼梦》,又让多少人迷醉,穷尽毕生精力去研究。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根本所在,是…
青年志愿者引领社区服务潮流,传递积极正能
7月5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援梦胡杨志愿服务队的一群热心青年志愿者在行动中展现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以“摆放非机动车辆,避免在人行道上阻碍行人”为主题,开展了一项重要的社区服务活动。这一举措旨…
筑梦胡杨,东方红社区红领巾小课堂开课啦!
大学生网报博乐7月7日电(通讯员廖伊蕊)为向学生普及红色知识,根植红色基因,2023年7月5日,“援梦胡杨”志愿服务队与其他工作者在开展东方红社区红领巾小课堂。东方红社区红领巾小课堂作为宣传党史、红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