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郑雯涵,女,2002年11月出生,山西长治上党人,食品与环境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1班(箕城书院)学生。郑雯涵在“完满生涯”的激励与老师的引导下,经过两次半“三等奖”的比赛历练,不断地发现总结自己的不足,各种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我在大学的收获,我觉得应该是两个半“三等奖”。
差一点三等奖
大一时的十一月初,学院组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要求各班提交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被选中的作品可以参加学校的比赛。我随意百度了一下,就凑了一份交给了辅导员老师,结果可想而知,我被狠狠地批评教育了一顿。
我郁闷地开始思考,把未来划分了几个阶段,想当然地写了一些目标,信心满满地交了上去。正当我暗舒了口气,觉得终于完成了一项任务时,规划书又被反还了,上面密密麻麻地全是批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简直要崩溃了,原来职业规划必须要细致到每个时间段的具体任务与目标!
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多次,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完成了人生第一份职业规划书。更让我欣喜的是,我竟然入围了学校的决赛!我觉得这对一名大一新生来说真的是莫大的荣誉。
欣喜过后,我就开始做演讲的PPT。这对我来说又是第一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出一个自我感觉很好的初稿给老师看,老师看后给了我一瓢凉水:“你并没有将规划书的内容完全呈现出来,也没有注意步骤间的内在联系……”听着老师的絮絮叨叨,我渐渐有些不耐烦。我觉得没有人会盯着PPT的内容,只要能做得酷炫,能引人注目就可以,内容嘛,主要还是靠我讲。
决赛在多功能报告厅举办。上台前我想了很多细节,比赛时为了让大家能看清PPT,我还特意放慢了语速,甚至有意设计了停顿。尽管初次上台有些紧张,但我认为整体效果应该还不错。没想到在问答环节,评委老师却又给了我当头一棒:“表述和条理不够清晰,没有对每个阶段的目标进行论证,缺乏说服力……”我听着他们的评价,脑袋嗡嗡地,甚至后面的问题我都没有听清,只是本能地鞠躬答谢。
最终我获得了第七名,但是只有前六名才能获得一二三等奖,我自嘲地对向我打探结果的舍友说:“差点三等奖!”那一刻,我有些后悔,如果开始就认真听老师的意见,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真正的三等奖
经过好几次抓耳挠腮的纠结,我最后还是厚着脸皮、带着忧虑去找了指导老师。老师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你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表述已经超过了很多选手,只要内容上再注意抓一下重点,更条理一点就好了。”
在老师的安慰中,我对自尊的防线瞬间崩塌,真正明白了老师是对的,我所有的自满都是自以为是。听着老师让我“多聆听、多思考、多锻炼”的建议,我终于认清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知晓了自己的不足,我开始了虚心学习之路,积极利用每次活动,争取每一次主持的机会。当然,有些时候的表现会稍差,这让我明白自己还有很多需要锻炼的地方。我不断地尝试着,不断地提升着。
很快,学院组织了一次废品时装设计比赛,我当仁不让地成为团队的推介人。
接过任务,我不由想到上次的“差点三等奖”,心里顿时有一种不甘和决心。为了避免主题及框架上的混乱,我一遍又一遍修改稿子,想要达到既流畅又适合自己的语言习惯,还要体现主题及论证逻辑的效果。赛前那几天,我一直站在镜子前一遍遍地练,还让朋友当听众给予指导,直到他们感觉到很烦:“好了好了,我觉得已经很好了,求你放过我吧!”
比赛现场,我不断强调着自己的主题,让评委清楚我的设计初衷与论证思路。看着评委们还算满意的表情,我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然而还没有高兴多久,一个评委的提问,又差点把我打趴下:“你的设计理念是想传播哪些思想与文化?”拜托,这个问题我真的没有思考过啊!我长呼了一口气,强迫自己沉下心来,团结友爱?创新?环保?一个又一个的词从我的脑子中快速掠过。终于,我想到了一个词——青春,对,这是个比较清晰又有些含糊的概念,用它来顶一下,能够说得通!看着评委们逐渐不耐烦的神色,我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最后,看到老师们微微地点了点头,我那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比赛的最终结果是我们团队获得了三等奖。对这个结果,虽然我隐隐有些遗憾,但已经感到很满足了。不管怎么说,从“差一点三等奖”到真正的三等奖,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明显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相比上次,我有了更多的收获与快乐——收获是因为我的表达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说服力与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快乐是因为我沉浸到了自己的表达当中,体会到了表达的快乐。
这次比赛还让我有了一个意料之外收获。大一学期期末的时候,我参加了学院的学生会换届选举,有幸留在了组织部。后来我才得知,正是上次废品时装设计比赛时的表现让我得到了老师们的青睐。
三等奖的收获
真正让我对表达力有更深刻认识的,是我们宿舍报名参加的学校第二届创意广告招生大赛。由于疫情原因,活动直到六月底才开始。当时我们都觉得自己的作品缺乏创新性和完整性,加上期末考试将至,所以大家都没有信心。
由于之前的经历,大家都推荐我做推介人。我接过任务,一度有些头大:我们的推介点在哪里?
大家讨论了几次,依然没有头绪,于是决定先从调研开始。我们联系到很多高中学生和其他大学的同学,了解他们对学校的关注点,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经过分析,我们最终选定了明信片这种载体。大家觉得,明信片成本低廉,可以印制学校的美景,表达学校的理念,而且方便传播和邮寄。
可来到比赛现场,我们才感觉自己格局小了。很多团队,他们选择的方案很新奇,内涵又丰富。比如有一个队伍以“中国风”为推介主题制作出了袖珍胶囊雨伞,他们介绍说,作品既融合了学校特色文化,又方便师生使用。还有一个队伍跟我们一样选择的是学校的周边产品,但他们选择的是3D立体打印,而且在推介时把学校的特色建筑都赋予了意义表述。
相比之下,我们的简章、海报、视频,在设计、创意、内涵上只能说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的价值赋予。不过,我在介绍中,时刻注意着表达的逻辑性,强调了过程的描述,这倒也引起了评委们的一定关注,最终我们斩获了三等奖。实实在在地说,对于这个结果,我觉得已经非常满意了。毕竟,我们输的不在表达力或者说服力上,而是输在了价值传播方面。虽然只获得了三等奖,但我的收获却很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我想,下次再有这样的活动,我会更加努力的,到那时,我一定会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回过头来看我在信院的这几年大学生活,我觉得我不是最优秀的那类人,但和最初的自己相比,我觉得这几次三等奖都意义重大。奖虽然小,但收获和突破却不小。我觉得,对我这种本身并不优秀的学生来讲,信院丰富的锻炼平台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中,不管我们潜质如何,我们都能得到很多的锻炼机会,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上学期,我成功当选了学院的主席团成员。在面对新的成员时,我总喜欢给他们分享自己三等奖的故事,鼓励大家珍惜每一个活动和每一个锻炼机会,全力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
http://www.dxsbao.com/xiaonei/5558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