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刘霈森,男,汉族,2000年4月出生,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人,晋中信息学院食品与环境学院动医1802班(箕城书院)学生。在经历了两次失败后,他不断反思总结,终于获得了合唱第一名。他说:“这让我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一味地努力可能并不能成功,只有找对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勇敢坚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希望。”带着这样的信念,他考上了研究生,开启了另一段精彩的人生。
跨入信院大门,我最大的惊喜是发现学校竟然有好多大舞台。这对于从小喜欢音乐的我来讲,真是如鱼得水了,所以,入校不久后我就报名加入了合唱队。
那时,我们每个队员都干劲儿十足,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排练上。我们的团长“辉姐”要求很严格,让我们感到了不满:“明明我们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达不到要求呢?”
后来问“辉姐”才知道,原来是前一年她当部长的时候,我们学院在合唱比赛中只拿到了第四名——最佳组织奖,于是,她把所有的不甘都化作了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了解了原因,我们也很不服气,都为这个“第四名”心有不甘,自然,大家训练更努力了,经常下课后饿着肚子就急匆匆地赶到排练地点,毫无怨言。
终于迎来了比赛,尽管我们都感到发挥得不错,可结果我们依旧是拿了第四名!赛后大家都特别难过和疑惑:为什么这么久的努力,我们还是第四?
不久,“辉姐”找到我,有些伤感地对我说:“霈森,你明年一定要努力,一定要有所突破呀!”——她明年就要毕业了,不能再组织比赛了,我能理解她那种出师未捷的心情。同时,我的团长“阳哥”也对我说:“明年你要是当团长,合唱比赛随时叫我,我都在。”听了他们的话,我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带着前辈们的嘱托,大二我有幸成为了星耀梦想艺术团综艺分团的团长,再次面临合唱比赛。在最开始的组织阶段,我就犯了难,无论是选歌还是排练,都懵懵懂懂。向阳哥求助,阳哥给了一些建议后对我说:“我只能做你的引路人,接下来的路,还需要你自己走。”
我终于明白,现在的我已经成了大家眼中去年的“阳哥”,不能再依赖别人了。在临近比赛的一个月内,我们像以前一样努力地重复训练。每个人的嗓子都感觉难受,很多人闻到金嗓子喉宝的气味都感觉恶心。尽管我也很心疼,但看到大家的笑容不够自然大方,还是狠下心来,从食堂阿姨那里借来了筷子,让大家咬在嘴上;看到大家的站姿不标准,就把礼仪团的同学请过来指导;感觉服装、道具不整齐,就领着大家从网上寻找方案……就这样中午、晚上不停地连轴转,很快就到了比赛之日。我们信心满满地走上了舞台。
满心期待爆发突破的我们,怎么也没想到,比赛的结果依然是第四名。听到这个结果的刹那间,大家都呆住了,谁都没有说话,但我能从大家的眼中看到深深的失落,一种经过了全力拼搏后面对命运无可奈何的绝望。那一刻,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难道,我们遇上了“第四魔咒”?
在赛后总结中,一方面我觉得可能是奔错了方向,没有细看比赛要求;另一方面我猜测可能是评分要求上出了问题,找来评分表比对,也没有什么问题……颠三倒四地弄了一圈,发现除了创新还有空间外,别的方面我们做得都很棒——对,创新点,仔细想,我们的创新好像都是浮于表面。以前每次有人提出创新点,总是有另一些人反对,讨论来讨论去,最终只能选取大家都认可的一点。实际上,创新不就是从一些人的不理解到理解吗?要不为啥叫创新?
我好像一下子醍醐灌顶般地找到了原因。
时间很快到了大三,我有幸成为了分管艺术实践的学生会主席,成为了下一个“辉姐”。经历了两次失败,我觉得我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这一年的合唱比赛,我刻意关注着创新这一问题。为了寻找创新点,我们精心选了一首歌,认真组织大家排练,我就在排练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琢磨哪个环节容易出彩。
大约排练了一个多月,我突然注意到,不管怎么努力,演唱水平都没有提升,几乎停滞不前,一遍遍的训练,只是机械的重复。我感觉这首以青春回忆为主基调的歌,大家的表达总是差一些,体现不出歌的真正含义,似乎又陷入了前两年的怪圈。
那一天排练完后,我和两位骨干“小雨”、“迪迪”思考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问题:“是不是一开始我们就选错歌了,这首以青春回忆为主的歌,对于正处在青春中的大家来讲,是很难体会到的。如果表达不出来感情,光努力是没有用的。”讨论了半天,我最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换歌!要选情感表达最直接、最丰富且大家有兴趣的歌。果然,大家一如既往地提出了质疑:“换歌?我们都练了一个半月了,还有十天就要比赛。现在换歌,这不就是提前认输了嘛。”
面对大家的争论,一开始我心里也不是特别有底,但我敢肯定这样练下去肯定不行。于是我咬咬牙,告诉大家:这次如果不能突破第四,责任由我来承担!
在我的执意要求下,最后我们决定换歌。换哪首歌呢?我让大家多提建议。第二天,“迪迪”特别兴奋地跑过来:“快听快听,这首歌!真的太符合我们了。”我一听这首歌,顿时吸引住了——这不就是在描述我们这三年合唱的路吗?“曾经的我想唱就唱我最闪亮,这一年夏天有最感动的阳光。你给我梦想,我勇敢往前闯。风吹雨打拍拍肩膀!”听着听着,我不由得眼眶湿润了。这歌情感表达直接,有青春气息,节奏时尚又较慢,可以穿插揉进去其他歌的高潮部分……一堆创新点在我脑海一下子就蹦出来了:“这个可以,这就是我们需要的。”
我们马上行动,准备好伴奏,就开始一句句抠细节。大家也都在这首歌里找到了共鸣,练习时全身心的融入,无论是声音、表情还是肢体语言,越来越好。
经过最后十天的努力,我第三次参加了合唱比赛。
那天我坐在台下,比演出的人还要紧张。我太清楚这一切是那么的不容易,我顶着压力,在坚持自己的选择。令人欣喜的是,比赛结果证实了我的坚持是正确的。在舞台上当主持人宣布“第一名——食品与环境学院”时,我表面非常平静,但是我的手紧紧地攥在了一起,眼泪在眼眶中打着转,我强忍着不让它们掉落下来。
我没有遗憾了,辉姐,阳哥,还有兄弟姐妹们,我打破了“第四名”的魔咒,为我艺术实践的三年画上了圆满的感叹号。当然,我收获的不仅是荣誉,还有对突破的感悟。任何事情,要想成功,光靠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找对方法与路径,不能在别人或过去的圈圈里打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正是有了这种感悟,所以,在卸任艺术实践分管主席后,我决定考研。很多同学都认为我是“陪跑”,因为只有三个多月的准备时间。但我不这么看,有了坚持,再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相信自己一定行。于是,我三个多月如一日地扎根在图书馆复习,去坚持。为了弥补英语基础太差的不足,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毫无方法地死记硬背,而是去分析最近十年的真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复习知识点。
当我如愿的考上了山西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时,我再次确认,“打破魔咒”的方法是对的。所以,我永远难以忘记在信院的合唱经历,它让我收获了宝贵的人生经验:一味地努力可能并不能成功,只有找对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勇敢坚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希望。
http://www.dxsbao.com/xiaonei/55560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